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申论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3-07-18 16:15:4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真题材料: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60分)

  (1)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水资源状况及潜在危机。(4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0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考查阅读能力的归纳概括题型。题目要求概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潜在危机”,点明了作答内容应包括水资源状况和潜在危机两部分。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关于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材料1—4中。材料1从总体上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且污水处理能力低,重复利用率低。尤其北方水资源周期性短缺加剧,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材料2利用无锡的例子,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造成水资源污染。材料3反映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农村饮水困难,虽有水资源保护政策,但难于执行。各地超采严重,造成内陷和海水内侵。材料4反映我国部分水流污染严重,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同时,材料4的最后一句话为“除了水污染、水资源紧张之外,还有一种潜在的危机在延伸”。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前面四则材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以上要点所反映的问题实际上有两类: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资源污染。

  材料4的最后一句话是对前四则材料的总结,因此“潜在的危机”必然是对四则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深度概括。材料1为总体论述,没有具体事例,价值在于反映问题,并不具有指明危害的作用。后面三则都为事实性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危害,需要对这些危害进行共性分析,提炼出更为严重的危害,即为潜在危机。材料2反映的是“太湖严重的水污染,致使曾经的美景不再,且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材料3反映的是“河北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并多次发生地裂、地陷现象,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海水内侵现象”,材料4反映的是“河水严重污染,鱼虾绝迹,水生物无法生存,河流附近毫无生机,村民的生活环境极度恶化”。通过对三则资料的分析,可知这些危害都是由单一问题导致环境恶化、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因此最终指向生态问题。由此得出潜在危机即为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按照标准进行加工整合,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水资源紧缺,严重干旱缺水。具体表现为水资源紧张和水污染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少,人均水资源十分贫乏;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大中城市缺水,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能力低,重复利用率低,尤其是一些地区走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更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潜在危机是指水紧张和水污染会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河北为缓解水资源紧缺而大量开采地下水的行为,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地下漏斗、地陷和海水内侵等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水污染不但造成环境恶化,如太湖美景因水污染而消失,而且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如横石水污染造成了鱼虾绝迹,生物无法生存。

  (2)给定资料8谈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请你谈谈其“难”在何处?(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15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作答的直接要求是“难”在何处?因此在答案中必须明确指出这一点,而非只解释这句话。再进一步分析题意,由“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之间的平衡点”可知,市场化与公益性是一对矛盾。市场化和公益性都是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要求。只有先仔细分析这两个方面,才可得出寻找平衡点究竟难在何处。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这句话出自材料8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的观点。材料8中提到“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牵扯多方利益,但长远来看,只要价格理顺了,那么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就会有长期的、好的作用。”材料10中“《中国青年报》马涤明认为:水电气热等公益产品,一头是垄断形成的强势,一头是弱势的消费者涉及民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其价格机制的设计尤其要谨慎、科学与合理。如果垄断企业一抛出 ‘成本论’杀手锏,政府便就范,消费者便‘被同意’、一‘听’就涨,那么很难说这种价格机制是科学合理的。”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提示了进行资源价格改革的难点在于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复杂,不容易协调。

  一方面,寻找有关“市场化”方面的要点。材料5中提到“应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是水价构成不合理,水价偏低,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简单进行概括,可以作为水价改革应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理由和根据。另一方面,需要寻找“公益性”方面的要点。可以从材料7中概括得出:资源产品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刚性需求的满足和生活必需,属于公益性产品,提高水价对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会相应增加。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点明本质含义,进行阐述说明,紧扣给定材料,得出最后结论的顺序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寻找“市场化”和“公益性”的平衡点的难点在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牵涉了诸多利益群体,难以进行协调。

  一方面,进行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而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将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和促进水污染治理。

  另一方面,资源产品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刚性需求的满足和生活必需,属于公益性产品,提高水价对低收入群体的负担会相应增加。

  所以,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强调控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二)近期,城市居民用水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看法不一。假如你是某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需对各方意见进行回复,请写出回复提纲。(6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少于350字。

  问题解析: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写回复提纲。作答本题,首先需要对各方意见和要求进行整理,然后分别进行回复。回复的目的有二:一是对群众提出疑问的问题进行解释;二是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表明态度,并阐述根据。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各方意见主要在材料6、7中,归纳起来,意见主要有五个方面:水价调整能否带来水资源节约、水价调整是否有政策和法律依据、水价上涨是否合理、政府是否考虑分担水成本、水价上涨的范围和幅度不宜过大。

  材料5中提到“应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是水价构成不合理,水价偏低,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同时,材料8中提到“长远来看,只要价格理顺了,那么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就会有长期的、好的作用”。这是回复水价调整是否有效的依据。

  根据材料12可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这是水价调整的政策依据。

  关于水成本的全面解读主要体现在材料9之中。“在中国,自来水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其价格一直由政府根据水成本制定。水成本包括调水成本,净化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其中调水成本所占比例最大。”“近年来,由于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导致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从而使自来水价面临上升压力,这些工程巨大的耗资,最后也将反映到水价上。” “由于污水处理等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所以对水价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调控下的水资源成本。”这些资料说明了水价的上涨是由现实情况和市场决定的,因而是合理的。

  关于政府是否考虑分担水成本的问题。材料9中提到的“目前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引滦入津工程、引碧入连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实际上都是政府进行投资,表明了政府已经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水成本。

  关于水价上涨的范围和幅度不宜过大的问题。材料8、9、10、11中对水价构成,水价改革的市场化和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水价调整中政府、企业、民众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阐述。材料8中“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何找到‘市场化’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水价调整必须兼顾市场化和公益性,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根据要点进行分类整合,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关于水价上涨效果的问题。理顺价格,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在资源的最优分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引导结构调整等方面会有长期的、好的作用。

  关于水价调整有无依据的问题。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水价调整提供了政策导向。

  关于水价上涨合理性和政府承担水成本的问题。自来水价格由水成本构成,水成本包括调水成本、净化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近年来大范围调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调水成本和污水净化及处理成本。国家在一些大型的调水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已经承担了很多水成本。但是由于污水处理等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市场调控下的水资源成本对水价起决定作用。

  关于水价上涨幅度的问题。在水价调整过程中,政府会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合理调整水价,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三)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参考给定资料,以“水的价格”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80分)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充分、逻辑严谨、语言畅达,800-1000字。

  问题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在标题上自无太大可发挥余地,必须围绕“水的价格”这一中心问题进行阐述。材料中关于水价问题的角度广泛,可供利用的颇多。在此提供一种立意思路:题干中“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去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同价。’”“珍惜”二字实为破题关键。水价的最终形成是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解决水价上涨问题治标之策也很多,例如资源价格走市场化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治本之策只有唯一,即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从现在做起,这不仅是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策方面,应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水资源浪费的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此立意要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联系,升华到一定高度,以体现考生的理论政策水平。

  参考答案:

  《水的价格》

  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去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同价。”给了我们巨大的警示:水价短期之沉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不珍惜水资源,若干年后,人类将要面临“水荒”的灾难。

  水是生命之源。水作为一种具有刚性需求的资源性产品,它的价格变动牵动着无数百姓的心。近期国内许多城市因为水价上涨而引发了社会大量争议,争论焦点在于如何在“市场化”和“公益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水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资源,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必将导致“公地悲剧”,价格改革走市场化道路是不二之选;另一方面,水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水价的上涨对中高收入者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低收入者而言不可能是个好消息,于民生大不善焉。

  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减少与二点密切相关:一是正常使用而减少;二是因污染而无法使用。其中污染为祸剧烈。近几年,太湖因为“蓝藻事件”而遭污染,致使数百万无锡市民无法正常引用自来水,太湖的污染其实与普通市民的使用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因为工业发展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至太湖所致,而如果单纯涨价,将这部分治理成本转嫁到普通市民身上大有不妥。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形成机制”。关键点在于环境损害成本要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得到最大体现。

  加大企业污染排放成本。环境保护部门要依照法律对于排污企业建立排污收费制度,污水排放的成本要大于净化水资源的成本,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直至关停。用制度对企业进行引导,以促使其转型,走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深化区别水价制度。现有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价格已有区别,一般而言,企业用水的价格要比生活用水的价格高。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中要将这一点体现得更加充分,继续上调企业用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保持不变或进行小幅调整,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水价的上涨会促使企业更加注意节水措施,以节约企业成本。

  水价之争,是资源环境等公共利益和一些个别企业利益之间的博弈。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并非一涨了事。只要全社会都形成“水之宝贵无价可比”的意识,水与血液同价的情形也就永远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