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面试技巧 > 公务员面试热点
公务员面试技巧 导航: 面试热点 面试技巧 面试真题  面试模拟题

2013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醉驾入刑

发布时间:2013-07-25 12:33:0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一) 背景链接

28.jpg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 上2000元以下罚款。法修正案(八)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实施,醉酒驾驶以“危险驾驶罪”入刑一度引起广泛关注。自实施以来,在实际操作层面是否入刑、入刑的度如何掌握也是争议不断。在实际执法中,公安机关 对经核实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刑事立案;检察机关也表示,对公安机关移送的醉驾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检方就会一律起诉。此外,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抓被判一事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二)怎么看

  1. 醉驾入刑的意义

  第一,“醉驾入刑”是维护公民切身利益的保障。一是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二是提高了肇事者的违法成本,遏制了酒驾交通事故的高发。三是既综合平衡了“交通肇事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畸轻畸重的量刑标准,也填补了我国刑法的一项短板,有利于司法部门对肇事伤人处罚的客观公正。

  第二,“醉驾人刑”是填补法律一项空白的依据。在之前的司法实践当中,醉酒驾驶肇事的案件有备种判例,判决的刑罚也不统一,判决的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和评论。现在醉酒驾驶入刑,解决了统一罪量刑的问题,也有了明确的罪名,可以更加准确统一地指导司法实践工作,填补了法律 在此处的空白。

  2. 醉驾难以禁止的原因

  一是“酒文化”根深蒂固;二是驾驶员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认识普遍不够;三是“醉驾”违法经济成本不高;四是宣传教育势力单薄,社会监督不到位;五是交警部门设卡拦截检査方式有待改进。

  3. 醉驾入刑存在的争议

  一是以何种方法来确定醉驾。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进行血液检测? “呼气”检测和血液检测两个环节的间隔时间有没有必要限定?案件由交通警察向刑警移交该有怎样的标准?

  二是涉及立法本意的法律解释权归谁。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解释,还是由最高法院来解释。

  三是附带条件是否会助长执法不公。司法自由裁量权究竟应当有多大,附带条件的“酒驾入刑”会不会让法律变成橡皮筋,会不会助长以言代法和执法不公。

  (三)怎么办

  第一,改变传统的“酒文化”观念,让“我开车”成为最响亮的挡酒词。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髙“醉驾入刑”的知晓率。

  第三,提高违法成本,建立严管“醉驾”长效机制。

  第四,鼓励“代驾”行业发展。

  第五,严格执勤执法,加大管控力度。

  怎么考

  “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仅牵涉法律的适用、牵涉醉驾者的命运,也牵涉公共安全,牵涉马路上的每一个生命。但在一系列积极意义的背后,醉驾入刑也存在争议之处,比如,醉驾的判定、法律解释权、司法自由裁量等,而这些正是需要考生关注和掌握的。

  命题角度,对于醉驾入刑能够命题的角度很多。可以单纯的考查对醉驾入刑的看法;可以通过名人醉驾入刑来考查对醉驾实施力度的认识;也可以利用醉驾入刑存在的争议点来要求考生谈看法并提出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