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与真题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7-27 10:08:3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单选题)

  北庭故城是唐朝北庭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北庭道的治所,规模之宏大,居天山北麓第一、全疆第二。历经岁月沧桑,虽已化作遗世独立的庞大废墟,犹可依稀窥见当重城繁堞、深堑高垣的雄伟气象。这座千年古城同时还是唐代重要军政机构瀚海军、庭州府衙的所在地,成为记录古代历史辉煌的永恒标志。其故址在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境,南距今县城仅12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这段文字中无法得知北庭故城哪一方面的信息?

  A. 地理位置

  B. 文化价值

  C. 城市功能

  D. 人口变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通读文段,并未提及“人口变迁”这一信息, D项表述无法得知,故正确答案为D。

  37

  (单选题)

  科学和艺术有一个不相同的地方:科学讲求最新的发现、最新的定律和方程式,花样永远翻新,永远直向前跑。艺术就不大有这样的方便,不论古今中外,没有现成的定律或方程式可以供我们抄袭应用,从而使艺术像科学研究那样形成接力赛跑式的进步。此中微妙精义,父亲不能传授给儿子,母亲亦不能指点给女儿,一切都得靠自己再从头开始。

  “此中微妙精义”的“此”是指( )。

  A. 艺术创作或欣赏等活动

  B.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差别

  C. 古今中外所有艺术成果

  D. 家族中世代相传的绝技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代词指代题。

  根据指代就近原则往前找,可知之前所说的是艺术的创新与创作,A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38

  (单选题)

  在社会与生活步伐加快的今天,人们难得闲暇去仔细翻阅报刊来捕捉当下集体意识的火花、把握社会想象的脉搏。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为难以脱身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它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网民只需手指一点,即可了解社会当天所发生的和最受关注的热点。然而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会因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很快成为“历史”。探讨如何把这些作为社会发展轨迹的“暂时性”保留下来,以便现在和将来作为了解社会的独特窗口,将是一件富有创意的工作。

  如果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作者最可能( )。

  A. 引导大众科学、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去了解社会

  B. 介绍在收集、整理网络热点信息方面的某种尝试

  C. 探讨如何使网络成为直观、直接了解社会的途径

  D. 剖析以快速、零碎为特征的网络阅读的潜在危害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接语选择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

  文段后半部分主要论述的话题是如何将网络搜索以及与此相关的讨论保存下来,那么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接下来应该谈论的是关于如何保存的方法,即收集、整理。B项表述符合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39

  (单选题)

  世博会有一句专属名言:“一切始于世博会。”人类近现代工业文明各个时代的重大创新发明、生活方式,都由世博会催生和起步,小到电灯、电视、热狗、冰激凌、拉链,大到度假村、俱乐部、主题公园,都从世博会开始走进无数人的家庭,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正因为“一切始于世博会”,能在世博会上得到一角展示空间已是难能可贵,世博会选择合作伙伴更是万里挑一,它象征着一个时代对一个品牌全方位的肯定。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说明世博会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B. 介绍世博会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C. 强调参加世博会对品牌宣传的重要意义

  D. 阐释“一切始于世博会”的来历和内涵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第一句为援引观点,非文段核心语义;第二句进一步阐明世博会对人的生活产生的影响;由第三句中的“正因为”可知,以上两句均为原因,从而引出结论,即世博会象征着一个时代对一个品牌全方位的肯定。原因不重要,结论是重点,C项说法与结论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40

  (单选题)

  来自不同的语言群体和文化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须寻找交流工具。在一个层面上,他们可以依赖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可以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来作口译和笔译。但这是不方便的,花费的时间和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在整个历史上,不断出现通用语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纪世界是拉丁语,在西方几个世纪中是法语,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是斯瓦希里语,20世纪后半叶,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是英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翻译作为交流工具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B. 通用语言是处理语言差异的有效手段

  C. 交流工具会因时代和层次需求而变化

  D. 人类为寻找通用语言进行过长期探索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读文段可知,文中主要谈论的是通用语言解决了由语言差异引起的不便,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说明“通用语言是处理语言差异的有效手段”,B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部署,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抓节能减排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实现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有关要求,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与减排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和约束力度,对不能如期完成省、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企业,不得参加年度的评先选优,不得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准入管理。对新上工业项目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把关预防。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同时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切实抓好宏桥工业试点园和泰岳公司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之成为全市循环经济典范,并引导企业改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切实抓好省政府年初确定的我市6家公司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帮助重点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职工节能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特别是统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督促企业围绕降低重点产品能耗单位的目标开展工作。加大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逐年将污染源纳入限期治理,实施工业园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实现零排放。

  41

  (单选题)

  本文主要是在阐述( )。

  A. 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措施

  B. 建设节能减排的制度体系

  C. 规定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D. 实施节能减排的具体步骤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核心观点的把握。文章首段提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2、3、4、5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A项符合文意;D项为干扰选项,“具体步骤”一般具有顺序性,体现为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全文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先后顺序,因此D项可以排除。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42

  (单选题)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为第2段的关键词?

  A. 考核体系

  B. 目标责任制

  C. 问责制

  D. 目标分解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查找关键词类型的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围绕“考核体系”展开,并具体介绍了其考核内容和具体考核措施,B、C、D均为考核体系中的具体考核措施。故正确答案为A。

  43

  (单选题)

  下列哪项做法符合本文的政策要求?

  A. 所有工业项目暂缓开工

  B. 全部关闭“三高一低”产业

  C. 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D. 对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严格准入制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依据设问中的政策要求定位第三段,A项原文是只有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才不准开工建设,绝对化;B项全部关闭不正确,原文是“压缩淘汰”;C项“禁止”表述错误,原文为“严格控制”;D项与原文表述一致。故正确答案为D。

  44

  (单选题)

  关于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区域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主

  B. 参加试点工作的公司只有一家

  C. 树立全市循环经济的典范

  D. 把加强基础设施共享作为工作重心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据提问“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定位第四段出现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后紧跟着说“使之成为全市循环经济典范”,快速定位C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45

  (单选题)

  根据文意,需在哪方面工作中配备专职人员?

  A. 统计

  B. 综合评价

  C. 监督

  D. 技术改造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定位最后一段,段首即出现了“特别是统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的表述。故正确答案为A。

  玫瑰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此期间,人们通过广泛杂交,培育出数量庞大的品种群。如今,世界各地(主要是北半球地区)生长着200多个种类的玫瑰。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一般将玫瑰分成两大类,即野生玫瑰和园林玫瑰。

  野生玫瑰的自然分布区域位于北纬20。至70。之间。热带地区没有蔷薇属,在南半球也没有本地产玫瑰。因此该属所覆盖的地区涉及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亚洲,但北部的北极地区、南部的热带地区及亚洲内陆几个干燥地区除外。野生玫瑰在理论上应主要集中在西亚中部和南部的山区,但在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也发现了大量种类。在非洲,只有在最西北部以及埃塞俄比亚才会长有野生玫瑰。

  与野生玫瑰不同,园林玫瑰是由人而不是大自然培育的,它们是人工控制培育的结果,分成各种品种,还有着品种名称(一个品种就是具有某些显著特点的一种栽培植物,这些特点在该种植物广泛繁殖后仍然保留)。为了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大量的玫瑰品种可分为不同的群,或者分为“古典园林玫瑰”和“现代园林玫瑰”。

  几乎所有园林玫瑰的祖先都来自亚洲,它们大多是被西方世界鼎鼎大名的植物猎人、博物学家欧内斯特·威尔逊带到欧洲的,他曾在1906年和1919年间到中国、日本和朝鲜旅游,并向欧洲引进很多宝贵的植物。这些品种通过杂交繁殖,生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玫瑰。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一季多次开花的玫瑰,不会有黄色和深红色的玫瑰,也不会有攀援玫瑰。

  首批玫瑰育种专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他们在巴黎郊外的实验得到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的大力支持。早期的品种通过扦插法、压条法、硬木切割法,偶尔还通过芽嫁接法进行繁殖。l 9世纪初,一位法国玫瑰育种家通过人工授粉创造出第一批新品种。一般认为,如果一种玫瑰所属的品种在1867年以前已经存在,它就是“古典玫瑰”,“现代玫瑰”一词也是从1867年才开始使用的,当时正值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引进欧洲。一般而言,现代玫瑰的市场生命期限都不是很长,尽管许多古典玫瑰品种都已有150年以上的寿命。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玫瑰品种只有5年多的寿命,之后人们就会用更新一些、经过改良的品种加以取代。

  46

  (单选题)

  关于野生玫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亚洲为主要原产地

  B. 抗干旱能力优于园林玫瑰

  C. 在热带地区没有分布

  D. 一个季节中可以多次开花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第二段第2句开头说“热带地区没有蔷薇属”,第一段第1句开头又说“玫瑰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蔷薇属”,而野生玫瑰又是玫瑰的一种,综合以上可知,野生玫瑰在热带地区没有分布。C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47

  (单选题)

  关于园林玫瑰,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

  B. 几乎都是亚洲野生玫瑰的后代

  C. 主要分布在北纬20°至70°之间

  D. 广泛繁殖后品种特点容易产生变异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第四段最后两句“这些品种通过杂交繁殖,生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玫瑰。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一季多次开花的玫瑰,不会有黄色和深红色的玫瑰,也不会有攀援的玫瑰”可知,广泛繁殖后,其特点发生了变化,D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48

  (单选题)

  文中提到法国人在玫瑰栽培方面的贡献是( )。

  A. 将亚洲品种引入欧洲

  B. 最早采用硬木切割法育种

  C. 培育出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

  D. 用人工授粉创造第一批新品种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第3句“一位法国玫瑰育种家通过人工授粉创造出第一批新品种”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49

  (单选题)

  无法从最后一段中找到的信息是( )。

  A. 杂种茶香玫瑰的来源

  B. 确定“古典玫瑰”的依据

  C. 早期玫瑰育种中采用的方法

  D. 现代玫瑰迅速更新换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最后一段只提到了“当时正值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引进欧洲”,而并未提及杂种茶香玫瑰从何而来,故A项表述无法找到,故正确答案为A。

  50

  (单选题)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玫瑰的( )。

  A. 分布

  B. 品种

  C. 繁殖技法

  D. 传播过程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文章首段从总体上介绍了玫瑰,并且说到了玫瑰的品种;第二、三、四自然段对玫瑰的品种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法国人对玫瑰繁殖和新品种产生的贡献。综上所述,对本文概括最全面的应为玫瑰的品种。故正确答案为B。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本领。不管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种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在教育中一直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学生的学习与他的日常生活是分离的,他只有学习的任务,而将日常生活交给他人,交给父母去料理。在知识学习与养成教育中,日常的、世俗化的生活更加边缘化。未来、理想、职业、人才,包括财富、明星、时尚等等,在这些传统大词与流行的概念与价值观中,总是难以寻觅到同常生活的影子,嗅不到人间烟火味,看不到油盐酱醋茶的坛坛罐罐。

  其实,从人类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保障来说,同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知识、规范、伦理与精神。由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包,它涉及到了人与这个世界、与自然广泛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吗?如何使它更健康,更能给我们提供劳动的保障?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我们知道食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它们的性格如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了解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悖逆时日,违反了“规矩”?这些看起来确实平常,以至习焉不察,但从尊重人的生命、从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生命伦理来说,它又确实会给人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需的。

  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无关。一个真正懂得日常生活的人是能够从中发现思想,不断体会到精神的高度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交相辉映。这样的精神首先在于人道与人性,日常生活的世界首先是此岸性的,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幸福。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只有它,才是幸福的确证。

  51

  (单选题)

  文章第1段主要批评了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A. 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B. 教学内容脱离日常生活

  C.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D. 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一段的转折词“但”可知,重点在其后——教育有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因此可知问题即为教育脱离了日常生活,故正确答案为B。

  52

  (单选题)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

  A. 它是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

  B. 日常生活包罗万象

  C. 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D. 它是知识的来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属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重申观点型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的总结,即“它确实会给我们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须的”,所以,此段主旨是日常生活对于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53

  (单选题)

  不属于作者认为应纳入教学内容的一项是( )。

  A. 自然规律

  B. 风土人情

  C. 社会伦理

  D. 艺术哲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篇章第二段,“我们应该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可知C社会伦理“属于”;“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可知B风土人情“属于”;依据“我们知道事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可知A自然规律“属于”;文中没有提到D项的“艺术哲学”,属于无中生有的错,故正确答案为D。

  54

  (单选题)

  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

  A. 幸福的评价标准

  B. 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

  C. 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

  D. 人生的真正意义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最后一段首句就提出了观点“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学无关”,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进一步剖析日常生活的内涵;其次,从“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和尾句“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都是在阐述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

  55

  (单选题)

  下列哪个教育理念与作者的理念相吻合?

  A. 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B.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C. 让学生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渴望干的事情

  D. 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文中强调了日常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作者的理念,故应围绕“日常生活”来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强调了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故正确答案为D。

  地质纪年的名字和分类方法经常改变,不同年代的时间界限也飘忽不定。这有的是因为年代的重新定义,有的是因为测年方法不同,还有的是因为世界不同地方的研究者以不同的岩石作为同一年代的界标,导致具体时间界限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质学家们使用“金钉子”来作为公认的固定界标。

  1869年,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贯通,这条铁路对美国的发展意义极其深远。为了纪念铁路的修建,在铁路竣工时钉下了最后一颗由黄金制成的道钉。这枚“金钉子”成为美国铁路划时代的标志。地质年代的分界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金钉子被借用到地质学中。金钉子正式名称叫“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有资格被称为“金钉子”的地方,是标志地质年代分界线的代表地点。这里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了某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金钉子由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审核批准。金钉子一旦钉下,这个地点就成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惟一道标,即使对这里的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改变,它的地位也不会发生变化。

  1972年,第一颗金钉子被钉在捷克,这里发现了非常好的笔石化石。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分界。但金钉子系统发展缓慢,在发布1989年版的地质年代表时,从寒武纪到现在的91个重要的地质年代分界点,钉上了金钉子的不到15个。

  从1999年起,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有时候决定金钉子落点的不仅仅是科学,比如二叠纪到三叠纪分界的金钉子,虽然喀什米尔和伊朗也有地质记录上合格的地点,但这些地方太难到达了,不利于科学研究,于是中国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胜出。

  现在全球的金钉子已经超过50颗。科学家希望,能尽快把过去6亿年来的重要地质分界都能钉上金钉子。但越是古老的年代,金钉子候选地点就越难找,因为越古老的石头越稀有,那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大化石。如前所述,前寒武纪时期的多数年代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并没有地质根据,也就谈不上钉子。2004年,在澳大利亚钉下了前寒武纪的第一颗金钉子,它标志着6亿年前覆盖地球的冰河年代的结束,以及埃迪卡拉纪的开始。这就是标准放宽的结果——关于埃迪卡拉纪的地质和生物事件,并没有全球普遍存在的记录。

  56

  (单选题)

  第1段意在说明( )。

  A. 固定界标对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

  B. 将岩石作为年代分界标准的局限

  C. 研究者对地质测量方法各执己见

  D. 全盘考虑地质纪年才能科学合理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地质年代划分的模糊不清,从而采用“金钉子”这一公认的固定界标,至此地质年代划分不再模糊,这表明了固定界标对地质年代划分的意义。BCD语意表述没有抓住主要意思,故正确答案为A。

  57

  (单选题)

  “金钉子”被借用到地质学中的原因是( )。

  A. 地质年代的确定与铁路修建一样具有重大意义

  B. 地质年代的分界线同样也具有划分时代的作用

  C. 它在铁路上和地质学中都有工作圆满结束之意

  D. 它在铁路上和地质学中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提问,锁定第二段,“于是金钉子用到地质学中”,“于是”表示结论,前面是对它原因的解释。根据前一句他成为美国划时代的标志,这和地质时代异曲同工,那就说明地质时代同样是有划时代的意义。故正确答案为B。

  58

  (单选题)

  关于“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负责提名

  B. 由国际地层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

  C. 只有在证据确凿的前提下才能更改

  D. 是唯一代表某一地质时代的分界点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首先定位“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位”出现在第二段中间部分。它是金钉子的正式名称。根据“这个地点就成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地标”对应D项。A、B“地质委员会”和“地层委员会”偷换概念。C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即使对这里的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变化,它的地位也不会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

  59

  (单选题)

  中国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赢得了二叠纪到三叠纪分界的金钉子,是因为其( )。

  A. 古生物化石种类更丰富

  B. 岩层层序更为完整清晰

  C. 化石最能代表某一时代

  D. 有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据提问定位到第四段,根据“于是浙江省长兴煤山地质剖面胜出”表示因果关系中的结论,那么前面是原因。前面文段“但是”之后是重点及喀什米尔等地很难到达,即交通不便利,也就是说浙江省依靠交通便利胜出。故正确答案为D。

  60

  (单选题)

  关于金钉子的确定,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迄今为止还有超过一半的金钉子未被钉下

  B. 地质根据已不再作为候选地点的必备条件

  C. 随着技术的提高,候选地点的寻找变得更为容易

  D. 金钉子所代表的地质年代分界点,最早的是在中国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对应文段最后一段,根据原文“前寒武纪时期的多数年代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并没有地质根据,也谈不上钉子”可知B选项属于同义替换。A无中生有,C强加因果,D项表述“在中国”与原文意思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61

  (单选题)

  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时,不能节省的是( )。

  A. 物质资源

  B. 环境资源

  C. 资金投入

  D. 人员投入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提问定位到第一段,由“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一句可知C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62

  (单选题)

  作者认为,政府在创新型经济中的角色不包括( )。

  A. 在市场失效后进行干预

  B. 制定法规保护专利

  C. 通过公共财政进行投入

  D. 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不考虑创新的前提下提出的”一句可知,作者否定这种观点,由此可知A项不是政府的角色,故选A。根据“这种公共特性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可知就是政府制定法规打击仿冒的行为保护专利,B项说法成立;根据此段最后一句可知C、D项属于同义替换。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63

  (单选题)

  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国家为创新源头

  B.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C. 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

  D. 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三段,由“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可知B项符合文意;“这是针对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可知A项“国家”偷换概念;C、D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B。

  64

  (单选题)

  在哪个阶段最应发挥政府的作用?( )

  A. 自主研发阶段

  B. 产品成型阶段

  C. 知识创新阶段

  D. 市场销售阶段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的需要政府介入”可知,对应C项“知识创新阶段”,故正确答案为C。

  65

  (单选题)

  本文的主旨是( )。

  A. 国家应积极介入创新型经济

  B. 创新型经济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

  C. 创新型经济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

  D. 应建立对创新型经济投入的激励机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文段第一段主要说明创新性经济的含义、投入和激励机制;第二段说明政府介入创新的必要性;第三段说明科技创新还是要以国家目标为导向;最后说的是政府调节的作用。可以看出,文段一直在强调国家应该介入创新型经济。故正确答案为A。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66

  (单选题)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

  A. 绢的发展历史

  B. 熟绢的织造工艺

  C. 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 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二段,A、B、C三项表述在本段中均有提及,同时也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业,但是并未提及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概况,故正确答案为D。

  67

  (单选题)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

  A. 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 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 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 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韩愈的诗歌出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之前论述的是“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紧接着举韩愈诗歌的例子,通过诗歌内容来证明“晚唐使用生绢”这一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68

  (单选题)

  作者提到《听琴图》,主要是因为这幅画( )。

  A. 知名度很高

  B. 所用载体质地精良

  C. 存世历史很悠久

  D. 艺术水平很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借助书名号,快速锁定位置,《听琴图》出现在第三段最后一句,说的是“《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由此可知,提到《听琴图》,是因为其所用载体质地精良。故正确答案为B。

  69

  (单选题)

  关于绘画用绢,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唐代水墨画多画在熟绢上

  B. 宋人绘画兼用生绢和熟绢

  C. 熟绢上的绘画不可能早于初唐

  D. 绢质随时代发展而趋于细密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可知A错误;根据第三段“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可知B选项说法没有依据;由文章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可知C项符合文意;D选项的变化趋势,材料未曾表述。综上,正确答案为C。

  70

  (单选题)

  根据上文,《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作者

  B. 时代

  C. 创作背景

  D. 绢面特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比较——“《溪山行旅图》......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雪景寒林》......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可知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绢面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