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资料分析(2)
【内容导航】:
126
(单选题)
2006年上半年,该镇工业增加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比例约为( )。
A. 5.02亿元
B. 3.95亿元
C. 1.75亿元
D. 1.3亿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利用估算法,200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为19270÷(1+49.7%)≈(19270×2)÷(1.5×2)=38540÷3≈13000(万元),也即约为1.3亿元,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估算法
127
(单选题)
2006年上半年,该镇工业增加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比例约为( )。
A. 74.1%
B. 78.8%
C. 85.4%
D. 86.9%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2006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为22177÷(1+26.2%)。由上题可知2006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比例为13000万元,则该镇工业增加值中由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比例为13000÷[22177÷(1+26.2%)]<13÷22×1.3≈76.8%,仅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比重 放缩法
128
(单选题)
2007年上半年该镇有10家企业产值同比增加额超过1000万元,这10家骨干企业的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 )。
A. 0.38亿元
B. 0.41亿元
C. 0.88亿元
D. 1.0亿元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利用估算法,这10家企业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8852.7÷(1+88.1%),较去年同期增长18852.7-18852.7÷(1+88.1%)≈18800-18800÷1.88≈18800-10000=8800万元=0.88亿元,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同比 估算法
129
(单选题)
2007年上半年,该镇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的( )。
A. 17.7%
B. 45.3%
C. 53.1%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2007年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为56869÷45.3%,该镇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的比重为666250÷(56869÷45.3%)≈666250/568690×45.3%>1×45.3%>45.3%,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比重 放缩法
130
(单选题)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 2007年上半年,该镇10个行业大类对全镇工业产值增加的贡献率相同
B. 2007年上半年,该镇10个行业大类中有6个行业产值的同比增长率超过20%
C. 2007年上半年,该镇10个中有8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
D. 2005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约为4.18亿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2007年上半年该镇10个行业大类对全镇工业产值增加的贡献率,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2007年上半年该镇10个行业大类中产值同比增长率超过20%的只有5个行业,分别是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酒业、五金机械行业、箱包行业,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该镇只有砖瓦行业产值下降,有9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故C项错误;利用估算法,2005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工业总产值为66625÷(1+32.7% )÷(1+32.7% -12.7% )≈41839万元≈4.18亿元,故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同比 估算法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完成各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 ;所占比重达到43.5% ,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 ,年均增长1.2% ;所占比重为56.5% ,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 ,所占比重达到了34% ,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 ;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 ;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比重1.7% 。
131
(单选题)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
A. 1762.0万人
B. 2500.5万人
C. 2967.8万人
D. 3520万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利用估算法,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数为1020.2÷40.8%≈10202÷4=2550万人,估算值接近真实值且大于真实值,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估算法
132
(单选题)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多少倍?
A. 1.3
B. 4.1
C. 8.7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前一题可知,1978年乡村就业人数为2500.5万人。由“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以万人,增加3.4倍”可知,城镇就业人数为2091.4÷3.4≈21000÷34≈617万人,则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所占比例为城镇就业人员的倍数为2500.5÷617≈4,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估算法
133
(单选题)
如果增长趋势同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该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为( )。
A. 403.6万人
B. 542.8万人
C. 2116.8万人
D. 2267.1万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 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可知2007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1574÷2.9+1574≈1574÷3+1574≈2096,200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2096×(1+7.1%)≈2100+2100×7%=2247万人,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增长率 估算法
134
(单选题)
197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
A. 16.6%
B. 17.4%
C. 34%
D. 50.6%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197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4%-16.6% =17.4% ,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比重
135
(单选题)
2007年全省非公有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比1978年增加多少百分点( )。
A. 56.7
B. 37.6
C. 16.9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材料中只是分类叙述了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未提及2007年全省非公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情况。并且材料中也没有明确给出1978年全省非公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的情况,因此无法计算出2007年比1978年增加的百分点。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