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7-27 14:12:21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人类登天考验多

  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这样的情形下,人类登天首先是要拥有强大的运载工具,其次是要研制出能模拟地球基本生活条件的载人航天器。

  发射载人航天器的火箭,其可靠性几乎要达到100% 。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其原因是随着火箭级数的增加,火箭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可靠性也将下降,只要其中一级火箭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箭毁人亡,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

  发射我国“神州”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在以前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判断火箭故障,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二是航天员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当运载火箭抛弃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能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

  “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97% ,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 。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增装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另外,载人航天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结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还要有返回地球所需的装备,即返回着陆系统。

  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他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用途。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

  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二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三是撞击关,尽管飞船降落时有降落伞帮助减速,但降速仍较高。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 】发现营救。

  载人航天器起降过程中巨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高强度的噪音、剧烈的震动和猛烈的冲击等,可使人体内部的液体和组织发生位移,引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紧张、黑视等,只有精心挑选和受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

  86

  (单选题)

  下列对“载人航天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装备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多种系统,特别是它装备的逃逸系统,可以充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B. 它具有比无人航天器更大、密封性能更好的活动空间,还装有在返回时减弱冲击过载的设施。

  C. 它装备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是为了供航天员在飞船发射出故障的时候逃生之用。

  D. 它的一些关键部件可以做到双保险,在出现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D选项,与之对应的原文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与D的陈述“它的一些关键部件可以做到双保险,在出现一次、二次甚至三次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基本一致。因此D选项正确。逃逸系统属于“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则是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区别之一,不包括逃逸系统,A选项说法错误。载人航天器装有在返回时“限制”冲击过载的设施,而不是B选项说的“减弱”冲击过载,B选项用词不准确。C选项。与之对应的原文是“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他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用途”,这些装置不只是为了供航天员逃生之用,C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87

  (单选题)

  下列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为发射中国载人飞船而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运载工具,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它发射100次,至少能成功97次。

  B. 它是一枚2级火箭,较之3级火箭,因为级数少,系统相对简单,从而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达到97% 。

  C.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完全是为适应载人航天要求而专门设计和研制的。

  D.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妙处在于能够判断火箭升空后出现的故障,并能够完成对逃逸飞行器的有效控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97%”并不能说成“从理论上讲,它发射100次,至少能成功97次”,因此A选项不正确。B选项可以从文中找到例证,“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及“‘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97%”,可知B正确。从“它是在以前……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可知C正确。文中提到“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二是……时序控制等”,由此可知D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88

  (单选题)

  下列对“航天服”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一种供航天员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属于载人飞船的特设系统。

  B. 它可使航天员在出舱时避免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

  C. 它可以使航天员在返回地面前一旦遇到飞船漏气等特殊情况,保障氧气供应而免遭生命危险。

  D. 它是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上升、在轨运行、返回等各个环节必须穿着的特殊服装。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航天员在轨运行时不是必须穿着航天服,D选项,“它是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上升、在轨运行、返回等各个环节必须穿着的特殊服装”说法错误。文章中提到“载人航天器……增装了……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可知选项A正确。“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选项B正确。“航天服是一种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可推知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89

  (单选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载火箭的级数与火箭系统的复杂性成正比,与火箭的可靠性成反比。

  B. “‘长征’二号F型火箭”上的逃逸系统可以充分保障飞船完成在轨运行任务后,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C. 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只要穿过了过载关、火焰关和撞击关这三道关口,就可以确保生命无忧了。

  D. 由于登天和落地对人的体质具有特殊要求,只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因此普通人将永远无法进入太空。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原文提到“随着……可靠性也将下降”,可知A选项正确。“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与B选项“‘长征’二号F型火箭上的逃逸系统可以……返回地面”说法不一致,因此B选项错误。由“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可知,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普通人将永远无法进入太空”的说法本身错误,文中说“只有精心挑选和受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并不代表科技进步以后,普通人不能进入太空,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90

  (单选题)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提前

  B. 及时

  C. 当时

  D. 可能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填空。

  原文中提到∶“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 】发现营救。”可知当飞行员落地之后要进行的只能是“及时”发现营救,A“提前”发现营救是不太可能的,C“当时”发现营救不如“及时”来的贴切,D“可能”发现营救说法本身不合逻辑。

  故正确答案为B。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91

  (单选题)

  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文字上要讲求遣词造句,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B. 文学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C. 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D. 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题目问的是对萧统编的《文选》中对文学的定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正确理解,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D选项正确。A、B选项错在并非强调要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而C选项“事出于沉思”主要强调要富有想象力和反复的思索,并非以事实为基础,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92

  (单选题)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

  B. 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是梁代萧统对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C. 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相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创作而言,实在算得上是“姗姗来迟”了

  D. “直到……才……”真实的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划线的句子是第一句,“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结合下文,可知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这一理论相对于之前出现的创作,确实算是很迟了。ABC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有D选项,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在文中体现不出来,作者只是对文学现象的客观陈述,并没有带有主观色彩。

  故正确答案为D。

  93

  (单选题)

  对“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的作品注重用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 唐及其后来的文学作品追求虚构与文采,为后世绮靡之风开了先河

  C. 有唐以来,传奇小说创作讲求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标明了小说创作活动的真正独立与自觉

  D. 唐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有别于从前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形成了新的高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词句理解。

  文中提到“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因此对题干中的话理解正确的应该是有关小说的创作,所以C选项正确。其它三项都未提及小说创作方面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

  94

  (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唐代开始,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B. 传统的志怪志人小说完全被唐代传奇小说取代

  C. 小说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标志是虚构、想象、讲求文采

  D. 萧统把文学定义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出发点是区分文学和历史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说明小说是从唐代开始,故A正确。“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可知小说创作的主要标志,故C正确。萧统提出文学的定义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从而区分了文学与历史,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从最后一句话“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可知,传奇小说并未完全被取代,B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95

  (单选题)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

  B. 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

  C. 《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不属于文学作品

  D. 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历史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我国的小说脱离……应运而生”可知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A选项正确。B选项中,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文中只是说萧统给文学的定义,并且那时的文学还不包括小说,因此B错误。《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都是传奇小说,“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正好符合文学的定义,因此属于文学创作,C选项错误。唐代传奇小说“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D选项“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历史的内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