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实验发现少量口服某种安定药物,可使人们在测谎的测验中撒谎而不被发现。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被这类安定药物有效地抑制,同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物可同时有效地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而无显著的副作用。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题干的论证所假设的?( )
A. 任何类型的安定药物都有抑制心理压力的效果
B. 如果禁止测试者服用任何药物,测谎器就有完全准确的测试结果
C. 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类似
D. 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安定药物对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也会很有效,论据是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论据强调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所以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即在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间搭桥,是答案。ABD均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证
32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的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18%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尽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
下面哪项,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节了上述明显的分歧?( )
A. 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了
B. 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 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有高中文凭的求职者的过度供给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中的分歧
本题分歧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和“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之间的分歧。两个不同时代大学生供给量没有太大变化,但工资相对水平发生变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B和C项不但没有调节分歧,反而使得分歧加大,因此A、B和C均错;工资水平会发生变化,一方没有变化,一定是由于另一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D项正是说到了这一点,因此能够调节了题干中明显的分歧。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33
(单选题)
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在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
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
A. 如果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受到了严重破坏,将使全球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室效应
B. 只要有效地保护好地球上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那么即使工人超量耗用由植物生成的燃料,也不会使全球的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C. 如果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超过一定限度,那就不可避免地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除非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
D. 只要各国工厂耗用的由植物生成的燃料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可避免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出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第二句: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第三句: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由题干第二句只能得到: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无法得到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因此A项无法得到;
B项:-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是“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的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况且决定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的是跟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有关的,因此B项无法得到;
C项: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由第一句“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和第三句“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可推导得出,当全球的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得到足够良好的保护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可避免使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
D项:-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是“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的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34
(单选题)
所有切实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因此,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 )
A. 中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是教师的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B. 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
C. 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 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第二句: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第三句:-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关系分析所需条件
已知: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
结论:-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
推导过程:“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利用逆否规则可得:-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要想得到“-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只需有“-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即可。
第三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和C项:都没有在“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和“管理得法的校长”之间建立联系,均属于无关选项;
B项:管理得法的校长⇒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是对第二步推出所需条件的逆否规则,因此B项正确;
D项: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管理得法的校长,没有涉及“关心教师福利的校长”,因此不是必要条件。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35
(单选题)
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的正确性,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
A. 在上述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B.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C. 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地面交通事故
D. 在上述10年间,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否是最高的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对搭乘飞机感到恐惧是毫无道理的,论据是用绝对数说明空难故造成死亡人数比地面交通事故少。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题干是说搭乘航班很安全,没有必要担心,并举出全世界的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一问题。但举出的数字都是绝对数字,并没有告诉我们死于地面交通和空难的人数分别占到加入地面交通和加入航运的人数的比例。如果死于空难的人数比例比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比例小,那么题干的论点就能成立;反之,就不能成立。因此,A项对评价该题最为重要;
B和C中强调“我国”,而题干强调“全世界”,因此属于无关选项;
D中也只是绝对数字,无法计算得到比例数字关系,重要性与A项相比要弱;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加强论点
36
(单选题)
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如果地质学家的这一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些是必须假设的?( )
Ⅰ.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估计,只限于对已勘探地区
Ⅱ.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估计,只限于对石油含量
Ⅲ.未勘探地区中的石油储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得到有效的勘探和开采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Ⅰ和Ⅱ
D. Ⅰ、Ⅱ、Ⅲ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论据是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
第二步:分析并判断假设的必要性
由于从平均储藏量到能源含量,到勘测面积,第一步中比例关系需要假设Ⅰ和Ⅱ必须作为必要条件,至于判断Ⅲ由于不涉及开采问题,因此不是必需假设的。综上,只有假设Ⅰ和Ⅱ是必须的,故正确答案为C。
37
(单选题)
虽然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含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有力地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它含钙丰富的食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
A. 大米中不含钙,但含有中和浆草酸并改变其性能的碱性物质
B. 奶制品中的钙含量要高于菠菜,许多经常食用菠菜的人也同时食用奶制品
C. 在烹饪的过程中,菠菜中受到破坏的浆草酸要略多于钙
D. 在人的日常饮食中,除了菠菜以外,事实上大量的蔬菜都含有钙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它含钙丰富的食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论据是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含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有力地阻止人体对钙的吸收。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与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用大米和菠菜一起食用,而大米中不含钙,从而直接说明不用吃含钙丰富的事物来代替菠菜,也能涉入足够钙,是对题干结论的直接削弱;B中奶制品和菠菜一起食用,奶制品钙含量要高于菠菜,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C中菠菜中受到破坏的浆草酸要略多于钙,并没有涉及含钙丰富的其他食物,且其中的钙毕竟还是减少了,与题干论证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D中大量的蔬菜都含有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题干结论的加强。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削弱论点
38
(单选题)
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两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共产党员,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是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
A. 两个特长生都是共产党员
B. 共产党员不都是南方人
C. 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 大连人是特长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其他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中的概念间的包含关系
题干中“北方人”包含“大连人”。
第二步:利用代入法分析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中假设两个特长生都是共产党员,则共有两个北方人(包含大连人),一个福州人,三个共产党员(包含两个特长生),即有6个人。这与题干中七名委员不符,因此A项与题干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
39
(单选题)
某市体委对该市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有桥牌爱好者同时爱好健身操。
如果上述结论都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
A. 所有的围棋爱好者也都爱好桥牌
B. 有的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
C. 健身操爱好者都爱好围棋
D. 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桥牌爱好者⇒围棋爱好者,有的围棋爱好者⇒武术爱好者,第二句:武术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有的桥牌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围棋爱好者⇒桥牌爱好者,“围棋爱好者”是第一句中“桥牌爱好者⇒围棋爱好者”的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但可以推出可能性结论,因此A项可能为真;
B项:有的桥牌爱好者⇒武术爱好者,由第一句中“桥牌爱好者⇒围棋爱好者”和“有的围棋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可知,当“有的桥牌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可能成立,因此B项可能为真;
C项:健身操爱好者⇒围棋爱好者,由第二句中“武术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利用逆否规则可得:健身操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又知第一句中“有的围棋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当“健身操爱好者⇒围棋爱好者”可能成立,因此C项可能为真;
D项:围棋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由第一句中“有的围棋爱好者⇒武术爱好者”和第二句中“武术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可知:有的围棋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当“围棋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为真时,这与“有的围棋爱好者⇒-健身操爱好者”矛盾,因此D项不可能为真。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40
(单选题)
统计数据正确地揭示:整个20世纪,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缓慢上升,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火山爆发的次数明显下降。科学家同样正确地揭示:整个20世纪全球火山的活动性处于一个几乎不变的水平上,这和19世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
Ⅰ.如果本世纪不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将无例外地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
Ⅱ.火山自身的活动性,并不是造成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
Ⅲ.19世纪全球火山爆发比20世纪频繁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Ⅲ
D. 只有Ⅰ和Ⅱ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整个20世纪全球范围内火山爆发的次数逐年缓慢上升,20世纪火山爆发的次数下降⇒20世纪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第二句:整个20世纪全球火山的活动性比较稳定,19世纪则完全不同。
第二步:逐一分析并判断
由第一句中“20世纪火山爆发的次数下降⇒20世纪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利用逆否规则可得:-20世纪发生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火山爆发的次数下降,即只能得到20世纪火山爆发的次数不明显下降的结论,但是却不能得到逐年缓慢上升的结论,因此Ⅰ不一定是真的;根据科学家对于活动性的揭示,可以得到Ⅱ一定是真的;Ⅲ是无法从题干得到的结论,是主观的推断,因此Ⅲ不一定是真的。综上,只有Ⅱ一定是真的,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