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与答案之常识判断
【内容导航】:
(单选题)
2011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
A.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B. 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C. 城镇化率超过50%
D. 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0万亿斤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A选项错误: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
B选项错误:2006年2月底,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C选项正确: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回顾”中提到,“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D选项错误: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2011年工作回顾”中提到:……粮食产量57121万吨(1.14242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并未达到“10万亿斤”。
故正确答案为C。
2
(单选题)
关于我国战国七雄地理位置描述准确的是( )。
A. 齐国的纬度最高
B. 楚国的纬度最低
C. 燕国的经度最小
D. 秦国的经度最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地理常识。如下图所示,燕国的纬度最高,秦国的经度最小,所以A、C、D选项说法错误;楚国的纬度最低,B选项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3
(单选题)
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
A. 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选项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戍边的军士听到《杨柳枝》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劝慰大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项《渭城曲》是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
C项《雨霖铃》为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D项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故正确答案为D。
4
(单选题)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
B. 《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
C. 《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
D. 《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王昭君是马致远《汉宫秋》中的人物,李香君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人物,崔莺莺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而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故正确答案为C。
5
(单选题)
下列影视剧情景设计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A. 燕子丹与荆轲分坐八仙桌两侧,秉烛夜谈,谋划赴咸阳刺杀秦王计划
B. 毛泽东与李宗仁幽默地说:德邻先生,你这次归国,是误上了贼船啊
C. 魏征劝谏李世民时,说道:陛下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越王勾践兵败后给吴王差夫当奴仆,以红薯充饥,每晚则睡在柴垛上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
A选项荆轲刺秦发生于战国时期,当时没有发明桌子,桌子的名称在五代时才诞生。
C选项发生在唐太宗时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唐代之后。
D选项勾践是春秋末期人物,而红薯在明朝万历十年才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
李宗仁原为国民党代总统,后因和谈未果出走美国,1965年回到北京。李宗仁字德邻,称呼他人的字表示对他的尊重。故正确答案为B。
6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马克思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A选项对应正确:“士别三日”出自于《三国志》,意思是指人离开后不久。全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表达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深刻意思。
B选项对应正确: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C选项对应正确:同样是饮酒,利用不当可致“战败弃城”,利用得当则可“战胜得利”,体现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D选项对应错误: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望梅止渴”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
7
(单选题)
中美关系是全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前后曾发生过以下事件:
①邓小平访美 ②中美发布上海联合公报 ③尼克松总统访华 ④福特总统访华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④①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上海);1975年,福特访华;1979年,邓小平访美。故正确答案为D。
8
(单选题)
我国作为非成员国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
A. 上合组织
B. 东盟十国
C. 金砖国家
D. G20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国际经济及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中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故A项错误。G20和金砖国家不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故C、D两项错误。东盟十国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中国非东盟十国的成员国,而是与东盟(“10+1”)以领导人会议形式就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故正确答案为B。
9
(单选题)
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 )。
A. 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
B. 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C. 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
D. 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政府职能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故正确答案为B。
10
(单选题)
下列论断属于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是( )。
A.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D. 搞建设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邓小平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在1980年提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是邓小平于1979年11月26日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提出的重要论断;“搞建设不比搞革命容易”是邓小平在1957年提出来的论断,故A、B、D三个选项均错误。面对90年代初党内出现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出发,在南巡途中提出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