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9·18联考行测真题与答案之片段阅读(2)

发布时间:2013-07-29 09:10:0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21

  (单选题)

  据初步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7万处,博物馆约2900家,粗略估计,全国文物藏品不超过2000万件。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英格兰面积只有我国的1/73,而受到国家登记保护的文物点达到50万处,各类博物馆3000余家。其中大英博物馆目前就拥有藏品700万件。建国历史尽200多年的美国,各类大小博物馆也有16000余家,其中美国斯密森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就多达1.3亿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和重视远远不够

  B. 政府应该成为保护文物的中坚力量

  C. 我国应加大对文物的发掘和管理力度

  D. 各国对文物的判定标准不尽相同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通过一些具体数字比较了中国、英国、美国的文物保护状况,揭示了中国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不足,与A项说法较为吻合。

  B项中的“中坚力量”在文段中没有提到;D项中的“判定标准”属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C项文中即没有提出相关建议,也没有介绍国外的发掘和管理是怎么做的,属于过度引申。

  故正确答案为A。

  22

  (单选题)

  我国海区的潮汐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潮汐中蕴藏这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然而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潮汐电站建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 我国潮汐资源的分布情况

  B. 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现状

  C. 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

  D. 潮汐发电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纵观文段,“只有”之后是主旨句,潮汐中提取能量取决于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时间,需要大潮才能集中能量,C项是对其的同义复述。

  文段只是提及福建和浙江的潮汐资源最多,A项是对文段的过度推断;B项中的“利用现状”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从文段中我们知道,要利用潮汐,不光需要技术,还需要地理位置和大潮的配合,故D项说法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23

  (单选题)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懂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 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 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 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 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交往和独处这两种生活方式,首先指出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进一步指出,“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由此可得,文段论述的重点是交际和独处都很重要,只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独处能力。C项只提到一个方面,先排除,A、B项属于无关比较,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4

  (单选题)

  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己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

  A. 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 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 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 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态度理解题

  解析

  此题属于态度理解题。

  作者的观点应该在文中“依我看”后面,他认为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意思。从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根本没有绝对的直译和意译,与C项表述一致。A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与“忠实翻译”不符,说法有误;B项中的“翻译的最高艺术”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翻译的时候应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结构,这与翻译时有个人的风格是不矛盾的,D项也不是作者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25

  (单选题)

  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有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 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

  B. 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

  C. 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

  D. 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第一句话是论据,第二句话是根据第一句的论据所得出的结论,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最后一句又通过事实加强了结论。所以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题选B。

  A项错误,太阳风只是其中一个条件,文章也没有详细说这个作用;C项错误,文中举例说其他行星的极光也具备这三个条件,说的还是极光;D项错误,人们的观察和认知过于宽泛。故正确答案为B。

  26

  (单选题)

  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你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 莫以善小而不为

  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 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 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中反映哲理的是最后一句话,学生们认为不应该救上次没有救苏格拉底的渔夫,但苏格拉底却认为应该救,即不能因为对方而改变自己的行事原则,也就是说做人的原则是应当始终如一的,C项比较合适。A项错误,文中没有提到“善小”;B项错误,文中没有提到“作恶”;D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的是坚持原则,而不是普度众生。故正确答案为C。

  27

  (单选题)

  遗传学对研究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医学、农业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以至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在动植物育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又可以回过来知道动植物育种的实践。抗菌素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又推动抗菌素工业及其他发酵工业的进步,就是明显的例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 遗传学各个分支的演变过程

  B. 生命科学对社会科学的作业方式

  C. 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

  D. 遗传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中第一句说的是遗传学的学科基础,第二句是过渡句,引出了遗传学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三句通过例证来说明其实践意义。所以文段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学科基础及指导意义,C项符合。

  A项错误,文中没有说到各分支演变;B项片面,遗传学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指导作用只是一部分;D项错误,应用前景并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C。

  28

  (单选题)

  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这种相互作用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第一种方式是序贯发生,参与者轮流出招;第二种方式是同时发生,参与者同时出招。但是不论如何,每个人必须明白这个博弈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积极参与者,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评估自己的这一步行动会带来什么结果。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 策略博弈的本质在于团体协作

  B. 博弈的过程中参与者相互影响制约

  C. 博弈中每一步的结果都直接影响全局

  D. 博弈过程中要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是总分结构,第一句主旨句就提出策略博弈本质是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而后列举了相互依存的两种表现方式,序贯发生和同时发生,据此判断B项说法正确。

  A项错误,博弈是为了战胜另一方或多方,所以不可能是“协作”的;C项错误,文段中只是说博弈的“这一步行动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并没说结果都直接影响全局;D项错误,博弈的过程中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评估自己,而不是为他人考虑,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

  29

  (单选题)

  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 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 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 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 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先提出研究报告认为心算源于使用了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然后具体介绍科研过程,最后提出结论——数学家使用了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导致了运算速度的加快。由“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可知D项正确。

  A项错误,不一定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一定越快;B项错误,一位数学家在快速演算时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被激活了,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C项错误,选项中混淆了“运算速度”和“能力”,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0

  (单选题)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 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适当的一项是( )。

  A. “谦受益”与“满招损”

  B.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语句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填空考点的语句衔接题。

  全文意思是说学习悖论表现为“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就能做到”表明这个古语是来解决悖论的。只有选项B符合意思,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要“知其然”;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还要知其原理,即还要“知其所以然”。

  A项是说谦虚与骄傲的后果,与知不知道学习内容无关;C项两句话都是说“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不能破解悖论;D项是说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亦不能破解。故正确答案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