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春季)与答案之常识判断(2)
【内容导航】:
16
(单选题)
我国舟山渔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的“休渔期”,其主要原因是( )。
A. 鱼类每年有一个集中的产卵期
B. 舟山渔场附近海域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致鱼量越来越少
C. 那段时间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为渔民安全考虑,因此不让他们出海捕鱼
D. 舟山因捕鱼过量,致使目前已无鱼可捕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舟山渔场是我国著名的渔场,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种类达500余种。但由于过度捕捞,舟山渔场渔业资源陷入危机,甚至“无鱼可捕”。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舟山渔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的“休渔期”。故正确答案为D。
17
(单选题)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我国的林木积蓄量
B. 防止风沙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C. 减少流入黄河的泥沙
D. 要使北方的森林覆盖率赶上我国南方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由于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为了防止风沙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我国政府于1978年决定把“三北”防护林建设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故正确答案为B。
18
(单选题)
下列人格特征中,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的是( )。
A.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B. 心胸狭窄,毫发必争
C. 目中无人,唯我独尊
D. 崇拜金钱,纵欲享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生活常识
解析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效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须从个人品德修养做起,再推己及人。故正确答案为A。
19
(单选题)
孟子在《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主要说明,在实践中自我修养应该( )。
A. 不畏困难,磨炼意志
B. 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 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D. 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化常识
解析
孟子的这段话主要说明,成大事者必是历经苦难仍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磨炼意志,不断完善自我的人。这是加强自我修养所应该做到的。故正确答案为A。
20
(单选题)
以“模式标本采集圣地”闻名的地方是( )。
A. 鼓浪屿
B. 武夷山
C. 井冈山
D. 杭州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环境常识
解析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且结构稳定。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虫分布众多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同时武夷山也是世界著名的“模式标本”的产地。故正确答案为B。
21
(单选题)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 )。
A. 心境良好,反应适度
B. 社会知识能力的良好状态
C. 体质好,身体上无疾病状态
D. 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管理常识
解析
心理学家英格利希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故正确答案为D。
22
(单选题)
从事某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自身基础和内存条件的素质决定于( )。
A. 先天的遗传
B. 后天的培养
C. 学习的能力
D. 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经验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管理常识
解析
素质是以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所以素质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经验。故正确答案为D。
23
(单选题)
邓小平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邓小平理论
解析
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24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通常讲的“五湖四海”中的“五湖”指的是( )。
A. 太湖
B. 巢湖
C. 洪泽湖
D. 枉湖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在《地理通十道山川考》中,五湖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四海,即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湖(现今的渤海)。故正确答案为D。
25
(单选题)
“中国”作为我国国名的简称,开始于( )。
A. 夏朝
B. 秦朝
C. 清朝
D. 辛亥革命后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指京师、京都;后来指汉族、华夏族居住地,当时中原汉族以外称为“四夷”,“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
汉族、华夏族居中,称“中国”,即中央之国,是地理概念。
大约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词才作为国家概念出现,到辛亥革命时,“中国”才正式作为国号固定下来,1911年10月11日,革命军在咨议局义议定13条重要方针,其中第二条即为:“称中国为中华民国。”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