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事件排序
(1)高校扩招
(2)毕业生增多,工作难找
(3)公务员考试热
(4)培训市场异常火爆
(5)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A. 2-1-3-4-5
B. 1-5-2-3-4
C. 5-1-2-3-4
D. 5-1-2-4-3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题干的五个事件,可知事件(1)、(2)、(5)联系紧密,都跟高等教育有关,因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所以高校扩招,高校扩招导致的结果是毕业生增多,工作难找, 三个事件的顺序是(5)-(1)-(2)。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顺序的是C、D两项。再观察事件(3)、(4),先有考试热才有培训市场的火爆,即事件(3)在事件(4)之前,符合这一顺序的只有C项。再验证C项整体的逻辑顺序,毕业生增多,工作难找,于是转向报考公务员,导致公务员考试热,可知(5)-(1)-(2)-(3)-(4)的排序合乎逻辑。
因此,正确答案为C。
67
(单选题)
(1)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
(2)白色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
(3)某些商家受利益趋使,仍然采用低成本高污染处理方法
(4)国家相关的政策倾斜
(5)逐步解决污染问题
A. 2-4-1-3-5
B. 2-3-4-1-5
C. 2-3-1-4-5
D. 5-1-4-2-3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观察可发现,题干五个事件是在讲解决污染问题的过程,因此事件(2)白色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应排在最前,事件(5)逐步解决污染问题排在最后。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A、B、C三项符合(2)在最前(5)在最后的顺序,排除选项D。接下来判断(1)、(3)、(4)的顺序。某些商家受利益驱使,仍然采用低成本高污染处理方法,为改变这种状态,国家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鼓励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最终使污染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即三个事件排列顺序为(3)—(4)—(1)。A、B、C三项中,B项的排列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正确答案为B。
68
(单选题)
(1)很多人周日出去踏青
(2)各大公园周边交通拥堵
(3)政府建议乘公共交通出行
(4)交通部门临时调来警力疏导交通
(5)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A. 5-1-2-3-4
B. 5-3-2-4-1
C. 2-3-4-5-1
D. 5-1-2-4-3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可发现,事件(2)、(3)、(4)都跟交通有关。根据日常经验,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后,交警部门临时调来警力疏导交通,为了能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政府建议称公交出行,因此这三个事件的顺序应为(2)—(4)—(3)。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顺序。结合事件(1)、(5),验证D项逻辑顺序的合理性。事件(5)描写了春暖花开的美景,春天到了,很多人周日出去踏青,导致各大公园周边交通拥堵,按(5)—(1)—(2)的顺序排列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
69
(单选题)
(1)经济发展,造就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
(2)税收制度有漏洞,部分私营企业主偷税漏税
(3)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4)及时修正税收制度
(5)举行听证会
A. 4-5-2-3-1
B. 1-2-4-5-3
C. 1-2-5-3-4
D. 4-5-3-2-1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观察五个事件,发现事件(1)、(2)和(4)涉及到私营企业主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可判断这三个事件关系较紧密。私营企业主增多,税收制度有漏洞,部分私营企业主偷税漏税,于是需要及时修正税收制度,三个事件的逻辑顺序为事件(1)、(2)在前,事件(4)在后。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B、C两项中,事件(1)、(2)排在事件(4)之前,排除选项A、D。再观察事件(3)、(5),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应该是修正税收制度的结果,即事件(3)应排在事件(4)之后,排除选项C,剩下选项B。验证B项的逻辑:经济发展,造就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税收制度有漏洞,部分私营企业主偷税漏税,于是国家及时修正税收制度,举行听证会,结果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符合逻辑。故正确答案为B。
70
(单选题)
(1)新形式的黄牛党出现
(2)商场大规模的购物返券活动
(3)购物返券会使消费者陷入一个连环消费的陷阱
(4)更多人去黄牛党那里换券
(5)倒券有利可图
A. 2-3-1-5-4
B. 2-3-1-4-5
C. 1-2-5-3-4
D. 2-3-5-1-4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题干,发现五个事件主要围绕两个话题,购物返券和黄牛党倒券。黄牛党要倒券,得先有券存在,事件(2)和事件(3)是前提,应排在最前,且事件(2)应排在事件(3)之前,即先有商场大规模的购物返券活动,才有其他后续事件。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选项A、B、D符合事件(2)、(3)排在最前的顺序。再观察事件(1)、(4)、(5),新形式的黄牛党会出现,是因为倒券有利可图,有了黄牛党之后,才有更多人去黄牛党那里换券,因此,事件(1)、(4)、(5)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应该是(5)-(1)-(4),选项D符合。最后验证B项的整体逻辑,商场推出大规模的购物返券活动,但购物返券会使消费者陷入一个连环消费的陷阱。发现倒券有利可图,新形式的黄牛党出现,更多人去黄牛党那里换券,符合事件发展的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
71
(单选题)
(1)城中村依然大量存在
(2)城中村成了“三不管”地带
(3)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高楼大厦林立
(4)政府对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
(5)加大措施铲除城中村
A. 4-2-1-3-5
B. 1-3-2-5-4
C. 2-1-5-4-3
D. 4-3-1-2-5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题干可知,五个事件主要围绕城中村这个话题。事件(2)、(5)都出现了关键词“城中村”,可先分析这两个事件的逻辑顺序,之所以要加大措施铲除城中村,是因为城中村成了“三不管”地带,即事件(2)是事件(5)的因,两者逻辑关系紧密,应该紧挨着排列。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B、D两个选项符合(2)、(5)前后紧邻排列的顺序。再观察事件(1)、(3)、(4),城中村和高楼大厦是相对的,这两者都跟城市整体规划有关。由于政府对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因此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虽然高楼大厦林立,但城中村依然大量存在,即三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是(4)—(3)—(1),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72
(单选题)
(1)很多餐馆老板只能忍气吞声,不愿声张
(2)吃“霸王餐”又形成一种“新兴产业”
(3)吃饭找茬不付款
(4)餐馆反省并改善服务
(5)一群好逸恶劳之徒流离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A. 5-3-1-2-4
B. 5-2-3-1-4
C. 4-1-3-5-2
D. 2-1-5-4-3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题干,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3)和事件(4),因为有人吃饭找茬不付款,餐馆采取需要反省并改善服务,事件(3)应排在事件(4)之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A、B两项符合事件(3)排在(4)之前的顺序。再观察事件(1)、(2)、(5),吃饭找茬不付款的是一群好逸恶劳之徒,事件(5)应在事件(3)之前,A、B两项也都符合。观察A、B两个选项的顺序,不同之处在于(1)、(2)、(3)三个事件。吃饭找茬不付钱,很多餐馆老板只能忍气吞声,不愿声张,等于纵容了这种行为的存在,其结果是吃“霸王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因此这三个事件的顺序应该是(3)、(1)、(2),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73
(单选题)
(1)承接该工程的企业没有资质
(2)某投标单位轻易中标,且转包另一单位承建
(3)某地政府大搞面子工程,斥资建造政府大楼
(4)收工审核阶段,查出问题,查处相关责任人
(5)招投标过程中,某些官员有收受贿赂行为
A. 3-5-2-1-4
B. 3-2-5-1-4
C. 3-1-5-4-2
D. 4-3-5-2-1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分析题干,可知五个事件讲述的是一项工程从招标到收工审核的过程。在本题中,首先得有政府斥资建造政府大楼这件事,才有后续的招标、承建、收工审核的程序,且收工审核是最后一个环节,故事件(3)应排在最前,事件(4)排在最后。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A、B两项符合这一顺序。再观察事件(1)、(2)、(5),这三个事件围绕的是招标过程。招标过程中,某些官员收受贿赂,使得某投标单位轻易中标,该单位将工程转包给另一单位承建,而承建的企业是没有资质的,才导致收工审核阶段出现问题,也就是,事件(1)、(2)、(5)的排列顺序应为(5)-(2)-(1),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74
(单选题)
(1)越来越多贪官污吏在东窗事发后逃往某国
(2)我国与某国没相关引渡条约
(3)A官员触犯我国法律后逃往某国很多年
(4)我国致力于与某国订立相关的引渡条约
(5)将逃去某国“避难”的A官员引渡回我国
A. 2-1-3-4-5
B. 2-1-4-3-5
C. 2-3-5-4-1
D. 4-5-2-1-3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围绕的是“引渡”的话题。事件(3)和(5)都跟A官员有关,可先从这两个事件入手分析,显然A官员触犯法律逃往某国在先,被引渡回国在后,事件(3)应排在事件(5)之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A、B、C三项符合(3)排在(5)前的顺序,排除选项D。再结合其他事件。A官员犯法后逃往某国,是因为我国与某国没相关引渡条约,故事件(2)应在事件(3)之前;A官员能够被引渡回国,是因为我国于某国订立相关的引渡条约,故事件(4)应出现在事件(5)之前、事件(3)之后,只有A项符合这一顺序。故正确答案为A。
75
(单选题)
(1)国家动员全国人民向灾区献爱心
(2)某地发展经济不注意环境保护,天然植被被破坏
(3)灾后重建家园
(4)发生罕见的洪涝灾害
(5)难民得到妥善安置
A. 2-4-1-3-5
B. 2-4-3-5-1
C. 2-4-1-5-3
D. 4-3-5-2-1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可知五个事件讲述的是某地受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事件(2)和事件(4)讲的是某地发生洪灾,应排在最前,紧接着是人们献爱心,该地再进行在后重建工作,即事件(1)、(2)、(4)的排列顺序应该是(2)—(4)—(1)。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A、C两项符合(2)—(4)—(1)在前的排列顺序。再分析事件(3)和(5),灾后重建家园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有难民先得到妥善安置,大家才能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因此事件(3)应出现在事件(5)之前,C项符合。验证C项的整体逻辑,某地因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发生罕见的洪涝灾害,国家发动全国人民献爱心,难民因此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开始灾后重建家园,符合灾难事件的发展逻辑。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