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乙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7-31 15:23:54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 的官场沉疴,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本主义

  B. 沾沾自喜

  C. 官官相护

  D. 陈陈相因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的能力。

  根据题干语境可知,材料意在表达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对政治生态的改变,强调“变化”。D项“陈陈相因”,指仓中粮食逐年累加,久而不食,则变为陈粮,后以此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强调“无变化”,与“官场沉疴”相对应,由“避免”可知,D项表意正确。

  A项“本本主义”,指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强调“死板、僵硬、脱离实际”;B项“沾沾自喜”, 形容自以为好而洋洋得意的样子,强调“得意”;C项“官官相护”,指各级官府衙门之间狼狈为奸,串通一气,互相袒护,使人民蒙冤受害,申诉无门,强调官场丑态,均不符合语境,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2

  (单选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文坛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奖,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一时间,他的作品 ,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热潮,莫言很 ,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名 风靡全国 不以为然

  B. 蜚声 洛阳纸贵 不以为意

  C. 蜚声 倾囊而出 兴味索然

  D. 闻名 如数家珍 从容不迫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辨析能力。

  先看第一空,“蜚声”指闻名于,文坛作为地点,可做“蜚声”的状语,而“闻名”后不可直接跟文坛,“蜚声文坛”为固定搭配,故排除A、D项;

  再看第二空,B项“洛阳纸贵”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由“网上书城的存货被一扫而空,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热潮”可知,材料正是在说明莫言的著作风行;C项“倾囊而出”把包袋全部倒出来,指付出自己的所有,材料中并无体现。故排除C项。B项为正确答案。

  此外,也可第三空入手,B项“不以为意”强调不把事情放在心上;C项“兴味索然”强调不感兴趣,由语境可知,材料强调莫言不把卖书热放在心上。故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B。

  13

  (单选题)

  计算机时代,字库就在我们每个人手边。当我们在电脑上用文字处理软件打出一篇文章,想要给它换上一种好看的字体时,我们其实就已经在与字库打交道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目前我国汉字字库仅421款,而比邻的日本,汉字字库则多达2973款。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我国汉字字库数量不及日本

  B. 我国汉字字库中的字体不够多

  C. 我国汉字的字体不及日本

  D. 计算机时代,字库是文字处理必需品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先介绍字库,然后用中国与日本字库中的字体数量作比较,来说明我国汉字字库中的字体少。其中“但是”表转折,转折后的内容为主旨意,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偷换主体,材料讲的是字库中的字体款式不及日本,而非字库数量,故不选;C项偷换概念,材料强调字体数量不及日本多,而非质量的比较;D项偏离主旨,故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4

  (单选题)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称,微博问政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题,认为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一些问题,林教授说,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的反应官员腐败问题,对林教授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微博反腐因网络暴力而失序

  B. 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选途径

  C. 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 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先讲“网络问政存在无序的发展问题”,然后指出微博举报的具体问题,最后表明态度“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来反腐,即承认微博并非反腐最佳途径,故B项正确。C、D项偏离材料重点,A项“网络暴力”材料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5

  (单选题)

  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面试题目为: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甲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认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

  对面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B. 引领价值取向,彰显人文关怀

  C. 敲响教育警钟,引发独立思考

  D. 视野宽阔无边,答案丰富多彩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由面试题目中的“房价”、“甲流感爆发”问题可知,这些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社会热点问题,故A项理解正确;“器官捐赠”、“中西医”问题则关乎人文关怀,故B项理解正确;这些问题均为开放性话题,并无标准答案,而且内容丰富,故D项理解正确。C项偏离题意,理解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6

  (单选题)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人类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动植物的质量

  B. 环境决定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生物也反过来决定环境的变迁

  C. 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完全由环境和人类造成

  D. 到了二十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获得了足够的力量能够决定环境的变迁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最后一句可知,“足够的力量”指的是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自然环境包括动植物的质量,故A项正确。B项将“足够力量”的主体扩大到“生物”,故不选;C、D项过于绝对,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17

  (单选题)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

  “相机破例”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

  A. 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 等待时机,破除习惯

  C. 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D. 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的能力。

  定于语境,由“因此”可知,“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变”一句是“相机破例”的条件,而“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则是“相机破例”的结果,综合来看相机破例即顺应形势作出改变,C项正确。A、B、项中的“时机”和D项的“不拘一格”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18

  (单选题)

  《你幸福吗?》在《新闻联播》连续播出了8天,引起网络热议。以“你幸福吗”为关键词的搜索,也有超过5600万的词条。而最开始爆红的,无疑是哪位回答“我姓曾”的大爷,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复”在以前的央视播出。

  对文段信息的提炼不当的( )。

  A. 这档节目颠覆了许多人心中对央视的传统现象

  B. 《新闻联播》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C. 央视新闻开始将麦克风交给普通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D. 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本段材料强调央视播出节目后引起热议,并且借“雷人回答”指出央视节目发生的变化。由“很难想象”可知,央视传统现象被颠覆,故A项提炼恰当;由“超过5600万的词条”可知,B项正确;央视采访普通人,对他们的声音不加改动,直接在新闻联播上播出,恰恰代表着央视开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故C项提炼恰当。D项偏离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D。

  19

  (单选题)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根据文段判断,中国要在世界范围发挥文化影响力,最该提倡的做法是( )。

  A. 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者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B. 以思想统一为目的、覆盖或同化他国思想,广建孔子学院,弘扬中华文化

  C. 发育中国文化根苗,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同他国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D. 接受西方思想,拿来外国做法,完善、改造和发展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材料可知,中国提高文化影响力,提倡的做法是“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具体分析选项可知,C项“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体现“参与其中”,“同他国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体现“共同解决世界难题”,为最提倡的做法,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解决难题,比较片面;B项强调“同化”与“思想统一”,与题意相违背;D项歪曲题意,“接受西方思想”与题意不符,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0

  (单选题)

  穿越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大作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大作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配合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该段内容主要说明( )。

  A. “穿越”一词被赋予了新含义,有了“玄” 、“乱” 等意思

  B. “穿越”成为文艺创作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说法

  C. 因时空的错乱,“穿越”作品容易给受众造成误读

  D. “穿越”作品中的任务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各个时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根据关键词“于是”可知,材料整体构成总结关系,总结内容即为材料主旨,所以A项为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B项为现象说明,并非材料重点;C项为原因,并非主旨所在;D项为对穿越的具体阐释,并非重点,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