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C类)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发布时间:2013-08-02 08:24:00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有些紫砂壶是有生命的,因此,有些有生命的东西有品质好坏之分。 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

  A. 紫砂壶都有品质好坏之分

  B. 有些紫砂壶是没有生命的

  C. 紫砂壶都没有品质好坏之分

  D. 有些有生命的东西不是紫砂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信息

  条件:紫砂壶与有生命的关系,

  结论:有生命与有品质好坏之分的关系。

  第二步:根据三段论特点得到以下步骤,直接得出结论

  1在条件和结论不同的对象间搭桥,即在紫砂壶和有品质好坏之分间搭桥;

  2搭桥的方向:由条件的对象指向结论的对象,即由紫砂壶推出有品质好坏之分;

  3该表达必须是充分的表达,即所有紫砂壶都有品质好坏之分。

  第三步: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通过分析,A中说法正是第二步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A。

  56

  (单选题)

  以前,为了吃到放心蔬菜,很多消费者喜欢购买有虫眼的蔬菜,他们认为这样的蔬菜没有打过农药,因为如果打过农药,虫子肯定就不会去吃这样的蔬菜了。而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转变了观念。 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能够解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

  A. 蔬菜有虫眼,表明虫子吃过蔬菜

  B. 如果虫子会吃某种蔬菜,则这种蔬菜一定没有打过农药

  C. 如果蔬菜打过农药,虫子就不会吃了

  D. 有虫眼的蔬菜也可能打过农药,因为农药可以在虫害之后喷洒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以前,为了吃到放心蔬菜,很多消费者喜欢购买有虫眼的蔬菜,他们认为这样的蔬菜没有打过农药,因为如果打过农药,虫子肯定就不会去吃这样的蔬菜了,而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转变了观念,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蔬菜有虫眼,表明虫子吃过蔬菜,这是符合消费者以前的观念,与转变观念无关;

  B项:虫子会吃⇒-打过农药,这也是符合消费者以前的观念,与转变观念无关;

  C项:打过农药⇒-虫子会吃,这也是符合消费者以前的观念,与转变观念无关;

  D项:菜农在虫害之后也可能会喷洒农药,说明“有虫眼”和“没有打过农药”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这就否定了以前的观念,很好地解释他们观念的转变,加强论点。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加强论点

  57

  (单选题)

  张大妈与李老汉同在一个市场中卖瓜子。张大妈总是用香精炒瓜子,而李老汉从不用香精炒瓜子。事实证明,用香精炒的瓜子不好卖。 据此,可以推断( )。

  A. 张大妈的瓜子可能好卖

  B. 张大妈的瓜子可能不好卖

  C. 李老汉的瓜子肯定好卖

  D. 李老汉的瓜子可能不好卖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张大妈与李老汉同在一个市场中卖瓜子;

  第二句:张大妈的瓜子:用香精炒,李老汉的瓜子:-用香精炒,该句为两个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三句:用香精炒⇒-好卖。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由第一步中第二句的事实信息“张大妈的瓜子:用香精炒”和第三句的“用香精炒⇒-好卖”得到“张大妈的瓜子:-好卖”;

  因此第一步中第二句的事实信息“李老汉的瓜子:-用香精炒”是第三句的“用香精炒⇒-好卖”的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李老汉的瓜子好卖与否无从得知。

  通过分析,B中说法正是对“张大妈的瓜子:-好卖”的弱化推断,因此只有B中说法可以推出。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58

  (单选题)

  物理学家费米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费米佯谬”,假设银河系中果真存在外星智慧生命,考虑到银河系古老的年龄以及其他因素,他们应当早已造访地球了,但事实是,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所面对的是所谓的“大寂静”——宇宙一片安宁,无声无息。 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不能解释“费米佯谬”?( )

  A. 我们创造的地球文明也许还没有达到能够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水平

  B. 目前缺乏对于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直接观测

  C. 外星智慧生命在地球上制造了很多神秘的“UFO事件”

  D. 外星智慧文明可能已经实现了“绿色化”,已与星系背景巧妙地融为一体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假设银河系中果真存在外星智慧生命,考虑到银河系古老的年龄以及其他因素,他们应当早已造访地球了,但事实是,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所面对的是所谓的“大寂静”──宇宙一片安宁,无声无息,没有明显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没有达到能够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水平,B中无法直接观测到外星文明,D中与自然界平衡,与星系背景巧妙地融为一体,三个选项均涉及解释为什么看不到外星智慧生命,都加强了论点;C中制造神秘的“UFO”事件,说明看到了外星智慧生命的踪迹,是削弱论点。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点

  59

  (单选题)

  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其必要条件是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如果检测主体和育种者同在一国政权管辖范围内,则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是该国主权范围内可控的操作流程,但如果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属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当育种者的技术能力领先于检测者时,则检测者很难要求育种者提供该种子的充分完整的信息。

  据此,可以推断( )。

  A. 植物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有效检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B. 若育种者能够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就能对植物进行有效的转基因成分检测

  C. 某种植物的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属不同的国家,对其进行的基因成分检测较为容易

  D. 如果能对植物进行有效的转基因成分检测,则育种者已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第二句:检测主体和育种者同在一国政权管辖范围内⇒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是该国主权范围内可控的操作流程,第三句: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属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当育种者的技术能力领先于检测者⇒检测者很难要求育种者提供该种子的充分完整的信息。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植物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有效检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只是交代对植物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有效检测不易,并没有说不可能完成,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是第一步中第一句的“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的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植物的育种者和检测者分属不同的国家,对其进行的基因成分检测较为容易,由第一步中第三句关系可知,C中说法无法推出;

  D项:对植物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育种者向检测主体提供充分完整的信息,正是第一步中第一句的推导关系,因此D中说法可以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60

  (单选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60—70年代,地球正在经历着一轮降温的洗礼。当时,国际上流行一种“冰冷说”,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小冰期的到来,气温将持续下降,针对这种“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组织继续降温的行动。现在,国际社会又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果当初采取了一点行动,让全球气温升上来,现在是功劳还是过错,就很难说清楚了。科学显然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 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据此,可以判断( )。

  A. 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分

  B. 对于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国际社会不应采取任何减缓或组织变暖的行动

  C.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

  D. 如果科学家与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就能推动科学前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20世纪60—70年代地球经历一轮降温,第二点说明针对“变冷说”,当时的各国政府并没有采取减缓或组织继续降温的行动,第三点说明现在国际社会流行全球气候“变暖说”,第四点说明科学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识”来推动,而应建立在客观、严肃的研究基础之上。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现在流行的全球“变暖说”相对于“变冷说”更带有真理的成分,题干并未涉及“变暖说”和“变冷说”哪一个更带有真理的成分,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国际社会不应针对全球“变暖说”采取任何减缓或组织变暖的行动,题干并未涉及国际社会该不该采取行动,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进一步开展客观、严肃的科学研究,由第一步中第四点的内容可知,C中说法可以推出;

  D项:科学家与政治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推动科学前进,题干并未涉及“科学家与政治家”,也没提到“推动科学前进”,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61

  (单选题)

  孔、庄、杨三人是某单位的处长、副处长和科长。可以确定的是,庄至今尚未去过长江村调研,杨虽未去过长江村,但是他就调研这件事曾与处长商量过,科长曾去长江村调研多次,写过专门的调查报告。 据此,可以推断担任处长、副处长和科长职务的人依次分别是( )。

  A. 孔、杨、庄

  B. 庄、杨、孔

  C. 杨、庄、孔

  D. 孔、庄、杨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科长去过长江村。由“庄至今尚未去过长江村调研”知,庄不是科长,由“杨虽未去过长江村”,知,杨不是科长,因此科长是孔。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 杨 孔

  职务:处长 科长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人: (庄) 杨 孔

  职务:处长 (副处长) 科长

  通过分析,担任处长、副处长和科长职务的人依次分别是 庄、杨、孔,故正确答案为B。

  62

  (单选题)

  某单位人事制度规定,只有平时表现好,无迟到早退现象,年底才能够拿到考勤奖或年终奖。 以下哪项所反映的情况违反了该单位的人事制度规定?( )

  A. 老吴在单位表现积极,全年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年度却没有拿到年终奖

  B. 小李全年有三次迟到,都是堵车引起的,单位决定不给他发考勤奖

  C. 老张平时表现突出,从不迟到早退,年底单位给他颁发了年终奖

  D. 小王一次早退被领导发现,考勤奖没有了,可他还是拿到了年终奖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考勤奖∨年终奖⇒平时表现好∧-迟到早退现象。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题干中违反该单位的人事制度规定,即由第一步中的推导关系的矛盾关系“(考勤奖∨年终奖)∧-(平时表现好∧-迟到早退现象)”能够推出得到的就是违反该单位的人事制度规定,“(考勤奖∨年终奖)∧-(平时表现好∧-迟到早退现象)”利用摩根规则得到“(考勤奖∨年终奖)∧(-平时表现好∨迟到早退现象),即平时表现不好或者有迟到早退现象,但却拿到了考勤奖或者年终奖的。

  通过分析,只有D中情况符合上面得到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

  63

  (单选题)

  某单位共有18名员工,因缺乏科学管理,人浮于事和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十分严重,工资只分高、低两类。单位中不干事的比干事的还多,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比不干事者中工资低的人还多。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不干事的人中,工资高的只占少数,另外,毕竟还有工资不低的干事者。最近,小张和小王离开了这个单位,但是该单位人员的上述结构并未因此而改变。 据此,可以推断小张或小王原来在单位中不可能是( )。

  A. 工资高的干事者

  B. 工资低的干事者

  C. 工资高的不干事者

  D. 工资低的不干事者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1)不干事>干事,(2)干事低工资>不干事低工资,(3)不干事高工资<不干事低工资,(4)存在干事高工资。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第一步中(2)和(3)得到干事低工资>不干事低工资>不干事高工资;又知(1)不干事>干事,可得到干事高工资最少,即干事低工资>不干事低工资>不干事高工资>干事高工资。由于总计有18人,结合(1)可知,干事的最多有8人,不干事的最少有10人,从而不干事低工资最少有6人,所以干事低工资最少有7人,结合(4)可知干事低工资为7人,干事高工资为1人,不干事低工资为6,不干事高工资为4。

  综上,小张或小王不可能是干事高工资。通过分析,只有A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64

  (单选题)

  某单位需要派出下乡扶贫人员1至2人,经过宣传号召,众人纷纷报名,经过一番考虑,领导最后将扶贫人选集中在小王和小张两人身上,大家对最终的挑选结果作了如下猜测:

  ( 1)小王会被挑选上;(2)如果小王被挑选上,那么小张就不会被挑选上;(3)只有小王被挑选上,小张才会被挑选上;(4)小王和小张都会被挑选上。事后得知这四句猜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据此,可以推断( )。

  A. 两人都会被挑选上

  B. 两人都不会被挑选上

  C. 小王会被挑选上,而小张不会

  D. 小张会被挑选上,而小王不会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真假破案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小王,(2)小王⇒-小张,(3)小张⇒小王,(4)小王∧小张。

  第二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猜测(2)和(4)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个猜测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三步:看其他的猜测

  本题只有一个猜测为真,故猜测(1)和(3)均为假。由猜测(1)为假可得:-小王,由猜测(3)为假可得:小张∧-小王,综上得到小张∧-小王,即小张会被挑选上,而小王不会。通过分析,只有D中说法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备注:本题需特别注意矛盾关系:A⇒B与A∧-B的矛盾,望考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