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李明的所有网友都不是软件工程师。通过李明而认识大楚公司董事的都是软件工程师。李明的一个网友通过李明认识了王刚。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
A. 王刚不是软件工程师
B. 王刚不是大楚公司的董事
C. 王刚是软件工程师
D. 王刚是大楚公司的董事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李明的网友⇒-是软件工程师,第二句:通过李明认识 且 认识的是大楚公司董事⇒是软件工程师,第三句:李明的一个网友,通过李明 且 认识了王刚。
第二步:根据第三句的事实信息开始分析推导
第三句和第一句可知 李明的这个网友⇒-是软件工程师。再根据第二句的逆否规则 -是软件工程师⇒ -(通过李明认识 且 认识的是大楚公司董事)= -通过李明认识 或 - 认识的是大楚公司董事
第三句又知 这个网友网友通过了李明 ,根据选言命题规则,可知认识的王刚不是大楚公司的董事。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62
(单选题)
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有人发现:凡是认识李博士的人,张教授都认识。只要是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研究员全都认识。新参加会议的研究生小王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
A. 张教授与赵研究员相互认识
B. 张教授认识赵研究员,但赵研究员不认识张教授
C. 张教授与赵研究员相互不认识
D. 张教授不认识赵研究员,但赵研究员认识张教授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认识李博士的人⇒张教授认识,第二句: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研究员认识,第三句:研究生小王: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该句为事实信息
第二步:由事实信息开始推导
由事实信息“研究生小王: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可知小王不认识李博士和张教授,再根据第二句“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研究员认识”可得“赵研究员认识李博士和张教授”,再由第一句“认识李博士的人⇒张教授认识”可知“张教授认识赵研究员”。综上,赵研究员认识张教授,同时张教授认识赵研究员,因此张教授与赵研究员相互认识,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63
(单选题)
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 )。
A. 小李说错了
B. 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
C. 小王说错了
D. 小王说对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小李: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小张: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小马: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小王: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由此可以判断小李的话与小马的话为矛盾关系,小张的话与小王的话为矛盾关系。
第二步:根据题干已知继续推断
已知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因此可以得到小李和小王都说对了。通过分析选项,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矛盾关系
64
(单选题)
张、王、李、赵、钱、孙、陈七人每个星期都只有一个休息日,而且每天只能安排一人休息,已知张的休息日比李的晚一天,赵的休息日比钱的晚两天,王的休息日比陈的早三天,孙的休息日是星期四,而且恰好处于王和李休息日的中间。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
A. 钱的休息日是星期三
B. 赵的休息日是星期五
C. 王的休息日是星期三
D. 李的休息日是星期六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并找突破口
条件1:七人每个星期都只有一个休息日,条件2:每天只能安排一人休息,条件3:张的休息日比李的晚一天,条件4:赵的休息日比钱的晚两天,条件5:王的休息日比陈的早三天,条件6:孙的休息日是星期四,而且恰好处于王和李休息日的中间。
本题突破口为由“孙的休息日是星期四,而且恰好处于王和李休息日的中间”,又知“王的休息日比陈早三天”,所以王的休息日只能为星期二或星期三。
第二步:根据突破口作出假设继续推导
如果王的休息日为星期三,那么陈的休息日为星期六,李的休息日为星期五,又知“张的休息日比李的晚一天”可知张的休息日为星期六,这与之前得到的“陈的休息日为星期六”矛盾,因此假设错误,所以王的休息日为星期二。
由“王的休息日为星期二”可知,陈的休息日为星期五,李的休息日为星期六,又知“张的休息日比李的晚一天”可知张的休息日为星期日,又知“赵的休息日比钱的晚两天”,此时只能是钱的休息日为星期一,赵的休息日为星期三。 综上,休息关系对应如下:

通过分析选项,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65
(单选题)
针对一块园地,园艺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牡丹、芍药至多种植一种;(2)如果种植芍药,则不能种植蝴蝶兰或者玫瑰;(3)牡丹、玫瑰至少种植一种。实际种植时,上述三条建议只有一条被采纳。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最可能符合实际种植情况的是( )。
A. 牡丹、芍药和玫瑰均种
B. 种植芍药,但不种蝴蝶兰、玫瑰
C. 芍药、蝴蝶兰和玫瑰均种
D. 种植蝴蝶兰,但不种植玫瑰、芍药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真假破案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种植牡丹)∨(-种植芍药),(2)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3)种植牡丹∨种植玫瑰。
第二步:本题题干信息没有明显突破口,所以通过代入选项验证求解
A中种植牡丹∧种植芍药∧种植玫瑰,不符合(1)和(2),符合(3),因此A项正确;
B中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符合(1)和(2),不符合(3),因此B项错误;
C中种植芍药∧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符合(1)和(3),不符合(2),因此C项错误;
D中种植蝴蝶兰∧(-种植玫瑰)∧(-种植芍药),符合(1)和(2),不符合(3),因此D项错误。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
66
(单选题)
某市实行人才强省战略,2010年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000名,其中,管理类人才361人,非管理类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250人,国外引进的非管理类人才206人,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252人。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
A. 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少于70人
B. 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多于70人
C. 国外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少于70人
D. 国外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多于70人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其他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数据信息
1、优秀人才1000名中,管理类人才361人,可得非管理类人才639;
2、非管理类人才639中,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250人,可得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389人;
3、非管理类人才639中,国外引进206人,可得国内引进433人;
4、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252人。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根据选项需分析“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和“国外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
国外引进的非管理类博士人才+国内引进的非管理类博士人才=389人,而国外引进的非管理类人才为206人,则国内引进的非管理类博士人才>389-206=183人,而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为252人,则国内引进的管理类博士人才<252-183=69人,即国内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少于70人。而国外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管理类人才无法分析得到。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67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位球迷有一段对话。甲说:“Y球队能进入决赛。”乙说:“如果X球队能进入决赛,那么Y球队也能进入决赛。”丙说:“我看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但X球队能进入决赛。”丁说:“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 )。
A. X和Y球队都能进入决赛
B. 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Y球队能进入决赛
C. X和Y球队都不能进入决赛
D. 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真假破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乙和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人是对的,故甲和丁的话均是错的。由甲和丁所说的话可知,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矛盾关系
68
(单选题)
小陈喜欢自驾游,下个月正好有假期,小陈家不远处有家旅游公司。小陈丈夫是旅游公司经理。据此,有四个推论:(1)有的旅游公司经理不认识某旅游公司经理的妻子;(2)某旅游公司经理的妻子从不跟她丈夫所在的旅游公司出游;(3)小陈家附近的旅游公司经理是小陈丈夫;(4)小陈家附近的旅游公司经理的妻子下个月有假期。
以上推理中,错误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小陈家不远处有家旅游公司,第二句小陈丈夫是旅游公司经理。
第二步:逐一判断推论的正确
(1)和(2)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无法确定,因此(1)和(2)均错;小陈家附近的旅游公司也不一定是小陈丈夫的公司,从而(3)和(4)也不能确定,因此(3)和(4)均错。综上,四个推论都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D。
69
(单选题)
某基金经理按照以往经验买甲、乙、丙、丁、戊、己六种股票:不同时买乙和丁;如果不买丁,那么也不买丙;或者不买甲,或者买乙;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丙。据此,可以有四个推论:(1)如果买丙,那么也买丁;(2)如果买甲,那么也买丁;(3)如果买乙,那么不同时买戊和己;(4)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丁。
以上推理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乙)∨(-丁),第二句:-丁⇒-丙,第三句:-甲∨乙,第四句:戊∧己⇒丙。
第二步:逐一翻译推论并判断推论的正确
(1)翻译 丙⇒丁。是题干第二句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因此(1)正确;
(2)翻译 甲⇒丁。如果买甲,那么根据第三句“-甲∨乙”否定一个选言支就必须肯定另一个选言支,可以推知买乙,再根据第一句“(-乙)∨(-丁)”,可以推知不买丁,即甲⇒-丁,因此(2)错误;
(3)翻译乙⇒-(戊∧己)=(-戊)∨(-己)。如果买乙,那么根据第一句“-(乙∧丁)=(-乙)∨(-丁)”,可以推知不买丁,再根据第二句“-丁⇒-丙”推知不买丙,又根据第四句“戊∧己⇒丙”利用逆否规则推知不同时买戊和己,即乙⇒-(戊∧己)=(-戊)∨(-己),因此(3)正确;
(4)翻译戊∧己⇒丁。由第四句“戊∧己⇒丙”和第二句“-丁⇒-丙”利用逆否规则可得:戊∧己⇒丙⇒丁,因此(4)正确。
综上,(1)、(3)和(4)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
70
(单选题)
一般来说,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如果超期使用,容易出现漏电、失火事故。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如果超出安全使用期,高压锅的抗压能力会明显下降,继续使用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据此,可以有四个推论:(1)小赵5年前购买了高压锅,目前还在使用,如果不立即更换,容易发生高压锅爆炸事故;(2)小高用高压锅煮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这是由于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3)小孙7年前购买了电热毯,一天家里失火,这是由于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4)小李前年购买了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会出现漏电事故。
以上推理中,错误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说明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第二句说明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发生爆炸。
第二步:逐一翻译推论并判断推论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1)翻译 -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发生爆炸,“-高压锅超期使用”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1)错误;
(2)翻译 高压锅发生爆炸⇒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突然爆炸”属于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2)错误;
(3)翻译 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属于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3)错误;
(4)翻译 -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电热毯超期使用”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4)错误。综上,四个推论均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