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C类)与答案之定义判断
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其中,纯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消费的物品。
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一国的国防
B. 因拥挤而收费的高速公路
C. 城市中建设的免费公园
D. 商场提供的免费赠品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纯公共产品首先是“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其次强调“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消费的物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一国在国防方面的消费不会减少他国在国防上的消费,A正确;B、C中收费高速公路和免费公园体现出资源的有限性,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B、C错误;D项不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52
(单选题)
精神磨损: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贬值。
下列属于精神磨损的是( )。
A.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使用年限为10年,但是由于高效率使用,仅仅两年,一些主要部件已经需要更换
B. 找到新工作后,小陈购买了一台价格昂贵的手提电脑。仅仅过了一年,该电脑虽然保养如新,但是已经不值多少钱了
C. 老蔡是一位远近知名的质朴木匠,对于电刨、电锯,就是觉得不顺手,因此他帮人家打家具时所用的刨、锯等木工用具仍然是传统的
D. 某企业进口了一套最先进的冶炼设备,但由于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致使这些进口设备的效率并没有充分发挥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精神磨损强调“固定资产”因“科技进步”而“贬值”。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磨床贬值不是因为“科技进步”所致;C、D中不存在机器、设备“贬值”的问题;B中手提电脑买时昂贵,可一年后虽然保养得很好但仍旧贬值,说明是由于“科技进步”所致。故正确答案为B。
53
(单选题)
间接正犯:利用他人作为工具来作案,其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
A. 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中,某甲只负责望风,没有实施具体的盗窃
B. 某甲预谋毒杀一个病人,想方设法将毒药交与不知情的护士
C. 某甲将抢劫得到的珠宝卖给了不知情的收购商
D. 某甲将非法获得的照片免费发送给网友传阅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间接正犯强调“以他人为工具”作案,且“与被利用者不存在共同犯罪”。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甲参与了具体作案过程,和其他人构成共同犯罪;B中护士是被利用者,且甲和护士不构成共同犯罪,B符合;C是销赃行为,不存在利用他人作案;D中甲没有利用他人作案的行为存在,因为网友并非是被利用者。故正确答案为B。
54
(单选题)
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合同诈骗罪的是( )。
A. 周某使用伪造的金融票据,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并骗得其财物,数额较大
B. 宋某为扩大经营,与甲公司签订合同,购买甲公司价值50万元的电器产品,言明款到发货。次日,宋某汇出5万元现金后,将汇票存根上的金额涂改为50万元,复印、传真给甲公司,骗取甲公司将货物全部发出
C. 吴某使用宋某的假名,分别与永安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房山支公司签订保险代理合同,约定为该公司代销保险业务,并取得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截至当年年底,吴某共获取代收的保险费近31.5万元,但拒不向永安公司交付,并挥霍一空
D. 林某利用任某市工商局会计保管本单位支票之便利,私刻出纳员邓某、局长陈某的印鉴和单位公章,先后多次私自开具支票,骗取本单位资金合计20万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强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和“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并且数额较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C均符合“合同诈骗罪”的三个要素;D中“骗取本单位资金合计20万元”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和“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并且数额较大”,但是犯罪行为并非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正确答案为D。
55
(单选题)
疑病现象:人们将轻微的身体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下列属于疑病现象的是( )。
A. 好友因病去世,王某情绪低落,一段时间对工作毫无积极性
B. 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再加上亲友的去世,李某操劳过度住院了
C. 一工友因肺病去世,由于工作于同样的环境,大家都觉得自己也患了肺病
D. 小王在职称晋升中受阻,她怀疑单位个别同事在其中捣鬼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疑病现象强调把“轻微的不适”当作重病,实际上并“未得病”。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工作没有积极性”和D中“怀疑别人捣鬼”并不是“身体不适”,A、D错误;B中李某确实是生病了,B错误;C中大家因同事患肺病去世而把自己的不适看作患了肺病,C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6
(单选题)
蔡戈尼效应:指对未完成的工作比对已完成的工作有较好的记忆效果的现象。1927年由德国心理专家蔡戈尼在记忆实验中发现。
下列属于蔡戈尼效应的是( )。
A. 妻子为使爱睡懒觉的作曲家丈夫起床,在钢琴上不停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作曲家听了之后,辗转反侧,终于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
B. 温故而知新
C. 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情,不管多难,小李都坚持不懈努力完成,从不半途而废
D. 小李看一本书的时候,总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就会针对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作出取舍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蔡戈尼效应强调对“未完成的工作”记忆较深。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中“温故”,C中“认准的事情”和D中“看书回想”都不是“未完成的工作”,B、C、D错误;A中“乐句的最后一个和弦”是作曲家“未完成的工作”,A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57
(单选题)
网络成瘾: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下列属于网络成瘾的是( )。
A. 小丽每天上网处理文字材料,现在几乎不用纸和笔
B. 小王喜欢网络游戏,整日整夜地泡在网吧里,一天不上网,就好像掉了魂似的
C. 网络公司破产后,工程师小李失魂落魄,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D. 李先生热衷于炒股,他每天都要到网上观看股市行情,一天不看心里都不安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网络成瘾强调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只是一种工作状态,不存在“精神行为障碍”;B中沉迷于网络游戏是“过度使用网络”,离开网络像掉魂是“精神行为障碍”;C和“使用网络”无关;D中“使用网络”只是载体而不是原因,炒股才是造成精神障碍的主因。故正确答案为B。
58
(单选题)
多态现象:同种生物的个体对于某些形态、形质所表现的多样性的状态。
下列属于多态现象的一项是( )。
A.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B.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C. 普通的马大多单色,而斑马是黑白相间
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多态现象强调“同种生物个体”表现的多样性的状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C中不同性别的兔,普通马与斑马不能视为“同种生物”;B指出即使是同一种树叶,它们的形态也是不同的,B体现了树叶的多样性状态;D中河流并不是“生物个体”。故正确答案为B。
59
(单选题)
延伸产品: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
下列属于延伸产品的是( )。
A. 某4S店承诺,顾客只要购买价值25万以上的车,就赠送一年的保险
B. 持有白金卡的用户在某商场购物享受八折优惠
C. 某商场新年的优惠是前100名顾客可以只花100元就能买一新款手机
D. 微软公司在XP系统后又推出了其升级版的vista操作系统,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延伸产品强调顾客购买该产品之外“获得附带利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赠送的一年保险”是买车时的“附带利益”;B、C是就产品本身而获得的价格减让,而非产品之外的“附带利益”;D中Vista系统并非无偿提供给XP系统用户使用,因此不是“附带利益”。故正确答案为A。
60
(单选题)
洁癖,强迫症的一种,即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感到焦虑,强迫性地清洗、检查及排斥“不洁”之物。
下列不属于洁癖的是( )。
A. 胡某害怕自己染上病菌,他每天必须多次、长时间地洗手、洗衣
B. 斯密司先生出差一律入住白色的房间,甚至地毯也必须是白色的才行
C. 有位年轻小姐为了避免在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每天竟花三个小时走路上下班
D. 李某不允许孩子在外面乱吃东西,也不允许孩子接近生病的小朋友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洁癖强调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不洁”之物而“清洗、排斥”。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胡某把“正常卫生范围内”的“病菌”当作大敌而不断清洗,这是洁癖;B中史密司先生用白色物品可能是出于对颜色的偏好,而非认为物品“不洁”,这不是洁癖;C中年轻小姐把“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当作“不洁”之事而排斥,这是洁癖;D中李某把“生病的小朋友”当作“不洁”之人而排斥,这是洁癖。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