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发布时间:2013-08-02 10:21:44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

  A. 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 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 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 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可翻译为:三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农民工子弟⇒户籍不在本市。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二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由题干无法得知这两者有关系,A错;

  B项:有些农民工子弟⇒三年级学生,由题干只能推出户籍不在本市,B错;

  C项:有些户籍在本市⇒三年级学生,属于肯后件,可以推出可能性的结论,故C正确;

  D项: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由题干推不出。注意由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只能知道这一些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并不能知道没有提及的余下的一年级学生是不是农民工子弟。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62

  (单选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就只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

  据此,可以推出( )。

  A. 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总是需要改变的

  B. 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先天差异,那可能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特权和腐败

  C. 社会中贫富差别的出现,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后天努力,那肯定是因为个人的机会不均等

  D. 如果社会中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则贫富差别的出现就不能归结为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及机会运气等原因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机会均等∧合法竞争∧不坑蒙拐骗∧不搞特权和腐败⇒贫富差别的出现的原因是个人的先天差异∨后天努力∨机会运气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由题干可知,贫富差别的出现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个人的先天差异外,还有其他的原因,B项是推出可能性的原因,故B项正确;C项中影响贫富差别出现的原因有很多,而C项只否定了个人后天努力,除此之外,还有“机会不等”、“个人的先天差异”等原因。故C项排除;D项中的坑蒙拐骗、特权和腐败到处横行,是否前件,推不出任何绝对化的结论,D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选言命题

  63

  (单选题)

  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近年来,这些风景优美的小岛国日益被世人所关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境外游的首选。在小岛国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据此,可以推出( )。

  A. 小岛国联盟国家都地处热带地区

  B. 热带地区的国家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C. 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D. 小岛国联盟国家的经济都在高速发展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的中心思想

  题干叙述了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且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

  题干中“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强调”一些“,故可排除A项。由“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排除B项。由“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可排除D项。由题干“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和“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可推出可能性的结论,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故正确答案为C。

  64

  (单选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据此,可以推出( )。

  A. 如果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 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全球明显升温

  C. 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 如果各国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升温,利用逆否规则,即:﹣全球升温⇒﹣温室气体增加

  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增长⇒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汇(植树造林)。

  将以上两个推导联系起来可以得到:﹣全球升温⇒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增长⇒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汇(植树造林)。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升温(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肯定题干后件中的一支不能得到肯定题干前件的结论,A错误。

  B项,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全球升温。肯定题干后件中的一支不能得到肯定题干前件的结论,B错误。

  C项,﹣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温室气体的汇⇒﹣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温室气体的汇”是否定题干的后件,由此可以得到否定题干前件的结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C正确。

  D项,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温室气体的汇⇒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肯定题干后件不能得到肯定题干前件的结论,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65

  滨海市政府决定上马一项园林绿化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特色树种的选择问题形成如下几项决定:

  (1)樟树、柳树至少选择一样;

  (2)如果不种桂树,那么就要种雪松;

  (3)如果种柳树,那么就要种桃树;

  (4)桃树、雪松至少要舍弃一样。

  据此,可以推出该市应选择的特色树种是( )。

  A. 柳树或者桃树

  B. 樟树或者桂树

  C. 雪松或者柳树

  D. 雪松或者樟树

  正确答案是 B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樟树∨柳树;

  (2)﹣桂树⇒雪松;

  (3)柳树⇒桃树;

  (4)﹣桃树∨﹣雪松。

  第二步:综合分析判断正确选项

  本题利用代入法。

  代入A,“柳树∨桃树”。由(2)可知不种桂树则必须种雪松,这与A不符,A错误。

  代入B,“樟树∨桂树”。由B可知,“﹣桃树∧﹣雪松”符合(4)。进而根据题干可推出:种桂树,种樟树,不种柳树,不种桃树,不种雪松,这与B符合,B正确。

  代入C,“雪松∨柳树”。由(3)可知不种桃树则必须不种柳树。由(1)可知不种柳树则必须种樟树,这与C不符,C错误。

  代入D,“雪松∨樟树”。由D可知“﹣桃树”符合(4)。由D可知“﹣桂树”,那么联系(2)可知种雪松。进而根据题干可推出:不种桃树,不种柳树,种樟树,不种桂树,种雪松,这与D符合,D正确。

  本题有两个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为B、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66

  (单选题)

  江天市财政局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决定派出一名同志前往农村扶贫。财政局甲、乙、丙、丁、戊等多名同志知道消息后积极报名,申请前往。根据报名情况及本局自身工作需要,领导做出以下几项决定:

  (1)在甲、乙两人中至少挑选1人;

  (2)在乙、丙两人中至多挑选1人;

  (3)在甲、丁两人中也至多挑选1人;

  (4)如果挑选了丁,那么丙、戊两人缺一不可。

  据此,可以推出( )。

  A. 不挑选丁

  B. 挑选甲

  C. 不挑选甲

  D. 挑选丁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题干要求“派出一名同志”,再由决定(1)“在甲、乙两人中至少挑选1人”或(4)”如果挑选了丁,那么丙、戊两人缺一不可“都可知丁不可以选,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67

  (单选题)

  在一列国际列车上,来自英、意、日、德四国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恰好相聚在某个车厢中。他们每人除了会说自己本国语言外,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中的一种,有一种语言三个人都会说。这四位旅客交谈的有关情况如下:

  (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作翻译;

  (2)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3)乙、丙、丁三人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谈;

  (4)在四人中,没有一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又能用意大利语交谈。

  据此,可以推出三个人都会说的那种语言是( )。

  A. 日语

  B. 德语

  C. 英语

  D. 意大利语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通过(1)和(3)判断有共同语言的人。

  由(1)可知,丙和乙有共同语言,丙和甲没有共同语言。由“丙和乙有共同语言”和(3)可知,丙和丁没有共同语言,又“丙和甲没有共同语言”,即可推出有共同语言的三人为甲、乙、丁。

  第二步:判断会说的语言。

  由(4)可知,日本人即甲不会意大利语,意大利人不会日语。由(2)可知,甲、丁交谈的语言是德语或者英语,又由(1)可知,乙不会说英语。所以三人都会说的语言是德语。故正确答案为B。

  68

  (单选题)

  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现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5个单位利益,而乙得到2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则甲、乙均得到4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6单位利益,乙得到1单位利益;如果甲、乙均选择B方案,则各得到3个单位利益。假定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都明白上述的利益得失情况,两人的选择不分先后。

  据此,可推出( )。

  A. 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B方案

  B. 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

  C. 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A方案

  D. 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将题干中选择四种方案时两人所能得到的利益表示如下(逗号左边为甲所能得到的利益,右边为乙所能得到的利益):

  

  第二步: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由上图可知,无论甲选择什么方案,当乙选择B方案时,乙所得到的利益最大。根据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可知,乙一定会选择B方案。又两人都明白这一利益得失,所以甲应该是在乙选择B方案的同时考虑使自己得到的利益最大化。由图可得,甲会选择A方案。故正确答案为B。

  69

  (单选题)

  M大学学生小段突患重病,有一同学暗中捐款相助。小段转危为安后,想知道是谁捐款了。他询问了四位同学,分别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

  (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

  (3)如果乙没捐,那么丁捐了;

  (4)甲和乙都没有捐。

  实际上,这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据此,可以推出( )。

  A. 丙捐了

  B. 丁捐了

  C. 甲捐了

  D. 乙捐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真假破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1)和(4)之间的矛盾关系,两句话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由题干可知,只有一句话为假话,则(2)、(3)都是真话。假设甲捐了,由(2)如果甲捐了,那么丙也捐了,则有两人捐款,与题干的“只有一人”捐款不符合,故假设不能成立,即甲没有捐。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第二步的判断可知,甲没有捐。无从判断(1)和(4)两句话的真假,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1.若(1)真(4)假,则或者甲捐了,或者乙捐了,当甲捐的时候,由(2)可知,丙也捐了,与题干只有一个人捐了矛盾,故此情况不成立。

  2.若(1)假(4)真,则由(3)可推知,丁捐了,且此时与题干不矛盾。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矛盾关系

  70

  (单选题)

  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的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

  A. 庚

  B. 戊

  C. 乙

  D. 甲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总结题干

  由题干可知,有3女4男,4个18岁,3个17岁。

  在年龄上:甲=丙=戊,乙≠庚,在性别上:乙=丁=己,甲≠庚。

  第二步:找突破口并展开推导

  1根据性别判断:由“3女4男”以及在性别上“乙=丁=己,甲≠庚”可知,甲与庚中必有一人与乙、丁、己三人的性别相同,可知乙、丁、己三人是男生,甲与庚中必是一男一女。最后推荐的是女生,故乙、丁、己不被推荐。

  2根据年龄判断:由在年龄上“甲=丙=戊,乙≠庚”和“4个18岁,3个17岁”可推知,乙和庚中必有一人与甲、丙、戊年龄相同,他们四人为18岁,最后推荐人的是17岁,则甲、丙、戊都不被推荐。

  3一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排除乙、丁、己、甲、丙、戊后,必然是庚入围。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