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与答案之数理能力
56(单选题)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倍。
A.6
B.8
C.10
D.12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工程问题 解析学徒工和熟练工的效率比为2:6=1:3,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学徒后和熟练工的人数比为3:1。设熟练工为A人,学徒工为3A人,技师为B人,则有A+3A+B=80,2×3A+6A+7B=480,解得A=5,B=60。因此技师人数是熟练工的60÷5=12倍,正确答案为D。
标签比例转化57(单选题)某科研单位欲拿出一定的经费奖励获奖的科研人员,第一名可得到全部奖金的一半多1万元,第二名可得到剩余的一半多1万元,以此类推都得到剩余奖金的一半多1万元,若到第七名恰好将奖金分完,则该单位需要拿出奖金( )万元。
A.156
B.254
C.256
D.512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数列问题 解析解析1:倒推问题,第七名拿之前还剩奖金为2万元,由此倒推第六名至第一名拿之前的奖金数分别为6、14、30、62、126、254万元。

标签直接代入 公式应用58(单选题)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5千米内起步费10.8元,以后每增加1千米增收1.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费。现老方乘出租车从A地到B地共支出24元,如果从A地到B地先步行460米,然后再乘出租车也是24元,那么从AB的中点C到B地需车费( )元。(不计等候时间所需费用)
A.12
B.13.2
C.14.4
D.15.6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分段计算问题 解析设AB两地相距S千米。共花钱24元,则超过5千米的部分为24-10.8=13.2元,超过5千米后最多走了13.2÷1.2=11千米,因此S≤11+5。先步行460米后花费相同,说明先走460米后乘出租路程超过15千米,则15+0.46
59(单选题)大兴安岭的香菇远销日韩等地,香菇上市时刘经理到当地按市场价格10元/千克收购了2000千克香菇存入冷库。预测香菇的市场价每天每千克将上涨0.5元,而冷库存放香菇每天需要支出各种费用合计340元,且香菇在冷库中最多保存110天,同时平均每天有6千克的香菇腐烂不能出售。若刘经理要获得22500元利润,则应将这批香菇存放( )天后出售。
A.50
B.75
C.100
D.150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经济利润问题 解析设这批香菇存放A天后出售。由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可列方程22500=(2000-6A)×(10+0.5A)-(340A+2000×10),解得x=50或150。香菇在冷库中最多保存110天,故这批香菇只能存放50天后出售,正确答案为A。
60(单选题)某单位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抢答赛,总共50道抢答题。比赛规定:答对1题得3分,答错1题扣1分,不抢答得0分。小军在比赛中抢答了20道题,要使最后得分不少于50分,则小军至少要答对( )道题。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鸡兔同笼问题 解析设答对x题,答错(20-x)题,则有3x-(20-x)≥50,解得x≥17.5。x取最小整数值为18,故正确答案为C。
61(单选题)某单位有老陶和小刘等5名工作人员,需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中午值班,每人一次,若老陶星期一外出开会不能排,小刘有其他的事不能排在星期五,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
A.36
B.48
C.78
D.96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排列组合问题 解析

标签分类分步62(单选题)有一行人和一骑车人都从A向B地前进,速度分别是行人3.6千米/小时,骑车人为10.8千米/小时,此时道路旁有列火车也由A地向B地疾驶,火车用22秒超越行人,用26秒超越骑车人,这列火车车身长度为( )米。
A.232
B.286
C.308
D.1029.6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行程问题 解析3.6千米/小时=1米/秒,10.8千米/小时=3米/秒。火车运动方向与行人、骑车人相同,可归为追及问题。此题中追及距离即为火车长度。设火车速度为v米/秒,长度为L米。根据追及问题公式,则有L=(v-1)×22,L=(v-3)×26,解得L=286。故正确答案为B。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秒杀技根据题意可知,火车长度是22和26的倍数,可排除A、C项。D项背离了常识,故在考场上可快速判断正确答案为B。
标签数字特性 公式应用 猜题技巧63(单选题)某车间三个班组共同承担—批加工任务,每个班组要加工100套产品。因为加工速度有差异,一班组完成任务时二班组还差5套产品没完成,三班组还差10套产品没完成。假设三个班组加工速度都不变,那么二班组完成任务时,三班组还剩( )套产品未完成。
A.5
B.80/19
C.90/19
D.100/19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工程问题 解析相同的时间内,一、二、三班组分别完成了100、95、90套产品,则二班组与三班组工作效率比为95∶90。设当二班组完成任务(即加工了100套)时,三班组加工了x套产品,则有95∶90=100∶x,解得x=1800/19。三班组还剩100-1800/19=100/19套产品未完成,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比例转化64(单选题) 一艘船从A地行驶到B地需要5天,而该船从B地行驶到A地则需要7天。假设船速、水流速度不变,并具备漂流条件,那么船从A地漂流到B地需要( )天。
A.40
B.35
C.12
D.2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行程问题 解析设AB两地距离为1,则顺水速度为1/5,逆水速度为1/7。由公式可知,水速为(1/5-1/7)÷2=1/35。故船从A地漂流到B地需要1÷1/35=35天,正确答案为B。
顺水漂流公式: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标签顺水漂流模型 公式应用65(单选题)孙某共用24000元买进甲、乙股票若干,在甲股票升值15%、乙股票下跌10%时全部抛出,共赚到1350元,则孙某最初购买甲、乙两支股票的投资比例是( )。
A.5∶3
B.8∶5
C.8∶3
D.3∶5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经济利润问题 解析设甲股票买了x元,乙股票买了y元,则有x+y=24000,(1+15%)x-(1-10%)y=1350,解得x=15000,y=9000。x:y=15000:9000=5:3,故正确答案为A。
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B市住户抽样调查显示,198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5元,到199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503元,九年间年均增长20.8%。随后又经过了六年时间,至2000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6元,六年间年均增长12.2%。至200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96元,比1985年增长13.4倍,年均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0%。2009年该市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45元,比2005年增长了36.1%。

弹出材料66(单选题)1985年到200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最快的五年是(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直接查找型 解析求增速最快的五年,可参照比较五年中首尾年份的倍数关系。据图可知,199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约为1985年的2倍多一点,1995年是1990年的3倍多,2000年是1995年的不到2倍,2005年是2000年的1倍多一点。即1990-199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最快,正确答案为B。
标签定性分析67(单选题)2005年至2009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约增长( )。
A.7.2%
B.8.0%
C.8.7%
D.9.0%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

68(单选题)2009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5年约增长了( )倍。
A.12.4
B.13.4
C.14.3
D.15.3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

标签估算法69(单选题)与五年前相比,2009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增长了( )。
A.36.1%
B.20.8%
C.15.1%
D.6.0%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

标签估算法70(单选题)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市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过5年的时间从1万元增长到了2万元
B.近年来,价格因素对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C.200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5年前增长了588元
D.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0年以后增速有所减缓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综合推断型 解析B市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年首次突破1万元,2000年超过2万,经过了6年时间,并非5年,A说法错误。
从“……年均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0%”可知,价格因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B说法正确。
2009年和200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494、20906元,增长了21494-20906=588元,C说法正确。
在图表中取每一柱左上角的点,将相邻两柱的点用直线连起来,明显看出2000年以前直线的斜率较大,2000年后直线斜率有所减缓,D说法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增长量 增长率 工具辅助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5月3日公布了本市快速汇总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2301.9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本市十年来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增长3753%;年平均增长率为3.24%。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平均每年增加55.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9.99%。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50%,女性人口占48.5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68上升为106.18。汉族人口占98.8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0.5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1.2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25.1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79人减少0.3人。

弹出材料71(单选题)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比重同步降低,但前者降低速度明显慢于后者
B.比较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到本市常住人口的构成中,15~64岁人口的增长量最大
C.从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到2010年底本市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近63万人
D.本市常住人口开始呈现出倒金字塔的趋势,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0~14岁人口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综合推断型 解析A:观察图表发现,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14岁以下人口数下降了,但65岁以上人口数上升了,A项错误。
B:观察图表易发现,15—64岁人口的增长量最大,B项正确。
C:十年来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人,故每年增加近63万人,C项正确。
D:观察图表发现,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已经多于幼龄人口,且与上次普查相比,老龄人口有增多的趋势,幼龄人口有减少的趋势,上海市常住人口开始呈倒金字塔趋势,D项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72(单选题)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近( )个百分点。
A.88
B.27.3
C.24
D.18.3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

标签比重 估算法73(单选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是本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因素
B.从常住人口性别比来看,本市重男轻女现象较为严重
C.第五次人口普查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11.46%
D.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约为27.62万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综合推断型 解析A: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共增加628.14万,而外省市来沪的就增加了551.21万,是增长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
B: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68,2010年上升为106.18,仅有轻微的差别。“重男轻女现象较为严重”的说法不对,B项错误。
C:第五次人口普查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91.81万人,总人口为(2301.81-628.14)万人,则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为191.81÷(2301.91-628.14)≈19/170≈0.112,C项正确。
D: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2301.91万人,少数民族占1.2%,故少数民族有2301.91×1.2%≈23×1.2=27.6万人,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比重 估算法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人人劝阻室内吸烟”行动中,上海市所有机关、医院、学校全面禁烟,餐饮、宾馆和文化娱乐场所全面标注禁烟标志,餐饮单位逐步实行禁烟。为配合禁烟行动,某社区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开展了“你支持哪种戒烟方式”的问卷调查,征求市民的意见,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制成统计图如下。

弹出材料74(单选题)如果在该社区随机访问一位市民,那么该市民支持“强制戒烟”的概率是( )。
A.0.5
B.0.45
C.0.4
D.0.35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支持替代品戒烟的人数为30人,占参与调查问卷总人数的比例为10%,则有30÷10%=300人参加调查问卷。支持强制戒烟的人数为120人,占参与调查问卷人数的比例为120÷300=40%,则该市民支持“强制戒烟”的概率也为40%。故正确答案为C。
75(单选题)假定该社区有1万人,则该地区大约有( )人支持“警示戒烟”这种方式。
A.3500
B.3800
C.4000
D.7500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由74题可知,支持“强制戒烟”的比例为40%,则支持“警示戒烟”的比例为100%-10%-15%-40%=35%。故1万人中,有10000×35%=3500人支持“警示戒烟”这种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A。
76(单选题)本次问卷调查一共调查了( )人。
A.450
B.360
C.300
D.280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支持替代品戒烟的人数为30人,占参与调查问卷总人数的比例为10%,则有30÷10%=300人参加调查问卷。故正确答案为C。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2010年某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48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1.38亿元,同比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1亿元,同比增长24%。按新的城乡标准划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73.3亿元,增长20.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69.5亿元,其中同比增长最多的是汽车类增长42.9%,其次为金银珠宝类增长30.4%。全市“家电下乡”活动累计销量家电36万台,实现销售额8亿元;“以旧换新”活动回收五类旧家电共40.6万台(部),销售新家电41万台(部),销售额达14.6亿元。


弹出材料77(单选题)在2010年该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企业实现零售额中,“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实现的零售额所占比重约为( )。
A.3.47%
B.13.33%
C.26.22%
D.74.07%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实现的零售额为8+14.6。根据饼状图,2010年该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企业实现零售额为169.5×18%,故所占比重为(8+14.6)÷(169.5×18%)≈23÷(170×0.2)=23/34>50%,仅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比重 估算法78(单选题)2009年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所占比重约为( )。
A.8.97%
B.9.47%
C.11.12%
D.14.63%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根据2010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8.1亿元,同比增长24%,可得到2009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为68.1÷(1+24%)。根据柱状图可得,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12.59亿元,因此所占比重为[68.1÷(1+24%)]÷612.59≈68÷(1.25×600)≈9.07%,估算值与A项接近。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比重 估算法79(单选题)2010年该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化妆品以及金银珠宝类高档消费品所占比重约为( )。
A.50%
B.17.27%
C.16.20%
D.11.78%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数值计算型 解析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中,汽车类占44%,化妆品类占2%,金银珠宝类占4%,则三类高档消费品零售额为169.5×(44%+2%+4%)。故所占比重为169.5×(44%+2%+4%)÷719.48≈170×50%÷720≈1/9≈0.11。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比重 估算法80(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市2010年各类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2006年到2010年,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两番
B.在2010年该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所实现的零售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均仅次于汽车类
C.2010年该市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迅速,同比增长率超过批发和零售业5.8个百分点,对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最大
D.2010年该市“家电下乡”活动实现销售额占乡村实现零售额的比重为17.3%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综合推断型 解析根据柱状图,2006年零售总额为358.10亿元,2010年为719.48亿元,2010年是2006年的719.48÷358.10≈2倍,只翻了一番,A说法错误;
金银珠宝类所实现的零售额2010年占4%,汽车类占44%,差别很大,金银珠宝类的零售额并非仅次于汽车,B说法错误。
批发和零售业的零售额远大于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故住宿和餐饮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最大”无从说起,C说法错误。
D:根据材料可以得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9.48亿元,其中城镇市场实现673.3亿元,乡村市场为719.48-673.3,则“家电下乡”比重为8÷(719.48-673.3)≈8/46≈17.3%,D说法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