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empirenews.page--]

发布时间:2013-08-07 16:09:2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35(单选题)下列语句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

  A.我们这几天就像生活在云端,一切都不真实。

  B.随着新媒体的涉足,事件传播的范围日益扩大。

  C.李东告诉我,等他来了就开始工作。

  D.戴高乐机场屋顶坍塌是由于结构设计失误所造成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歧义辨析题 解析考查歧义辨析的能力。

  C项“他”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李东,也可指代“李东”和“我”之外的第三人。

  故正确答案为C。

  36(单选题)从根本上讲,工具理性是一种技术理性。现代化资本主义将大规模工业研究和科学技术综合为一个系统,这使得科学失去了独立性,转而成为了行政化的控制手段。工具理性渗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对人进行全面的统治、控制以及把控。正如马尔库塞所言,韦伯所说的“理性化”所实现的是一种特殊的、未被公认的支配形式,科技的工具理性化的结果为一般既存体制的支配机器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下列对“工具理性”的阐述,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使得科学丧失了自主,沦为行政的附庸。

  B.已成为了行政的支配形式,成为了统治形式本身。

  C.作为一种技术理性,能够渗透到社会和统治的各个方面。

  D.成了社会的组织原则,为既存体制的运转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考查直接筛选类细节判断题。

  文章开篇给出了定义“工具理性是技术理性”。接着阐述这种“工具理性”是如何产生的,其中谈到“科学失去了独立性,转而成为了行政化的控制手段”。这与B项的叙述不符合,沦为“支配形式”,“成为统治形式本身”都是科学在现代化资本主义干预下产生的结果,主语并不是工具理性。故正确答案为B。

  37(单选题)关于批评有一种概念,这种概念的批评表现得像是地方行政官和法官,正像另一种概念的批评表现得像是一个学究气十足的教师和暴君一样:这种概念认为批评的责任不是促进和指导艺术的生活 ——如果你愿意,可以说,艺术的生活只受到历史的促进和指导,即促进和指导艺术生活的是历史进程中心灵的复杂运动——而仅仅是在已经产生的艺术中区分美与丑,以完全严谨的见解严肃地肯定美的,否定丑的。

  不符合文段中“这种概念的批评”意见的一项是( )。

  A.这种概念的批评表现得像是地方行政官和法官。

  B.这种概念的批评反对批评的责任是促进和指导艺术的生活。

  C.这种概念的批评反对艺术的生活只受到历史的促进和指导。

  D.这种概念的批评主张批评仅仅是在已经产生的艺术中区分美与丑。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B、D项均是原文或者原文的同义替换,A项与原文语句一致;B项提到“反对”,原文是“认为……不是”,意思一样;D项也是原文的意思替换。而C项不能从原文中得出,原文中说这种概念的批评“只受到历史的促进和知道”,其实是支持这种观点的,而非C项中说的“反对”。故正确答案为C。

  38(单选题)1998年1月,“中国第一个航天团队”组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瞿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等成为我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驾“神五”,圆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逡巡天宇五日五夜;瞿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驾“神七”,迈出了太空行走的第一步。“神州系列”一次更比一次彰显着中国龙的腾飞力量。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三次飞天,三创辉煌

  B.杨利伟、瞿志刚等是新时代、新世纪里出现的新的中国英雄

  C.中国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流国家行列

  D.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排除法可以看出,文段叙述都只涉及中国,并未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所以无法得出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已跻身于世界一流国家行列”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39(单选题)在诗的形式上,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不用韵,不顾及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如同泉水缓缓流过,自然形成了舒缓自如的内在节奏;同时,大量运用虚词,采取了白话散文的句式与章法,以清晰的语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这都根本有别于传统诗歌。而另有少部分早期白话诗人则热衷于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与借鉴。

  根据以上文字关于早期白话诗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散文化倾向明显,不强调韵律与平仄,明显区别于传统诗歌。

  B.注重诗歌情感的内在张力,抒情舒展自如,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表达风格。

  C.不注重诗歌自身的句式与章法,偏重语义的清晰性与表达的逻辑性。

  D.较早形成俯身向下关注民生疾苦,学习民歌精华的现实主义新诗传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A、B、C选项在原文中都有表述,D项文段虽然提到“少部分白话诗人则热衷于向民间歌谣传统的吸取与借鉴”,但是少部分诗人的个人行为并不能说明早期白话诗已经形成了“现实主义新诗传统”,属于意思夸大。故正确答案为D。

  40(单选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一次在谈到版权保护问题时说:“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程。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微软去采购正版软件,政府采购一次就是几十亿美元......正版化过程都是政府埋单。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微软公司应该和中国很好地合作,来解决技术进步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应该用这种损害用户利益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否则,技术垄断只能适得其反。”

  通过柳斌杰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其真实态度是( )。

  A.打击盗版,提倡正版软件,保护知识产权

  B.注重政府形象,重视并看好与微软公司的合作

  C.对微软公司的技术垄断行为提出委婉批评

  D.保护用户利益比保护知识产权更重要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态度理解题 解析此题属于态度理解题。文段关键词在“所以”、“我觉得”,转折之后就是真实意思表达,微软“应该”……而“不应该”……“技术垄断适得其反”均表达了对微软公司“用损害用户利益的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即技术垄断行为)不满,进而提出了委婉批评。故正确答案为C。

  41(单选题)美国科学家本周宣称,到2100年,“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造成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美国政府环保署发布的一份报告,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度会上升2℃,而到2100年时会上升5℃。环保署声称,“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 )。

  A.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的“温室效应”

  B.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地球“温室”理论

  C.地球上的温度肯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D.我们大多数人低估了地球升温的速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考查间接理解类细节判断题。

  从“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可以推知,我们大多数人都以为全球温度上升速度没那么快,即“我们大多数人都低估了地球升温的速度”,因此D项正确。

  A项,文段并没有说明“温室效应”是谁发现的;B项,文段也没有提到人们对“温室”理论的看法;C项错在“肯定”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D。

  42(单选题)现代经济以金融为核心,信贷一定程度上就是“信心”的代名词。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利于打掉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目前,一些项目虽有政府信用为依托,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性负债等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无疑将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货币信贷要注重( )。

  A.适度增长

  B.优化结构

  C.防范风险

  D.防止通胀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关键转折出现在“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之前肯定了信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后面转而叙述银行难以及时获得政府信息从而影响信贷资产质量,这就说明银行业务是有潜在风险的,应该引起注意。故正确答案为C。

  43(单选题)2009年6月7日,上海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第一天,上午10时59分,有网友在某论坛上发帖,题为《高考作文题出来了:金融风暴中的我》。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站均被误导,发布消息“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金融风暴中的我”。当天下午,上海电视媒体也在新闻节目中作了误报。后经证实,今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考试的作文是一道关于“郑板桥的书法”的材料题。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造成上海高考报道失实的首要原因是( )。

  A.网络监管不到位

  B.权威信息不透明

  C.新闻媒体的竞争

  D.记者素养的缺失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段“后经证实”可知权威信息并没有不透明,排除B项。新闻媒体的合法合理的竞争是允许存在的,也不会导致报道失实,排除C项。

  剩下A、D两项。根据文段信息,失实报道首先是由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络媒体发布,然后被电视媒体采用。这其中固然有记者的责任,但首要原因是网络监管不到位。因为相对与D项强调的个人因素,A项的制度因素更为关键,也就是说D项只是表面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

  44(单选题)成都草堂小学和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同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从报道中的图片看,该小学的确外表美观,造型新颖。设计者称,校舍以“阳光下的水滴”为设计构思,充分表达了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原则下,尊重个性发展,尊重少年儿童人格特征的理念。至于评委会是否这么认为,公众不得而知,但很显然的是,该校舍之所以能获得建筑最高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第二个理由: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

  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缺乏人性的建筑是丑陋甚至邪恶的。

  B.生命关怀是一种令人尊敬的建筑创意 。

  C.只有传达生命、灵魂和美的才是建筑 。

  D.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建筑才有意义。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题,需要间接理解文意。由“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第二个理由: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可知建筑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B、C、D项都是对文段的正确理解。文段并未就缺乏人性的建筑展开论述,故A项对文意的理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45(单选题)地震研究人员指出:“地震不仅对人类的现在造成巨大危害,也对世界的未来带来危险。幸运的是,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的爆发。如果乐观者的估计正确的话,那么将来有一天人们随时会知晓地震的威胁。不过,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取决于不断运用卫星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目前,地震学家正在发布一个新的警告,那就是,为这项工作筹集资金相当困难。”

  这段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地震研究人员对于地震预测前景的态度是( )。

  A.悲观的

  B.怀疑的

  C.忧虑的

  D.遗憾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态度理解题 解析此题属于态度理解题。

  文段的推论过程是地震给世界带来危险→(幸运的是)卫星系统可预测→(存在问题)卫星系统需要不断被使用→(新的警告)筹集资金相对困难。引申出来就是因资金不足。使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的前景并不十分顺利,有堪忧的意思,C项符合题意。

  B项怀疑与之前科学家已经开始预测地震的“幸运”矛盾,对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怀疑。A项悲观、D项遗憾也过于严重,缺乏资金并不代表整个项目不可行,只是推进实施上出现了局部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项。

  46(单选题)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民生问题、环保问题、住房问题、腐败问题将在第一时间成为网上舆论的焦点和热点,能否善用网络正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在“华南虎时间”、“彭水诗案”和前些年的“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参与的热情都成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会热点。

  关于互联网,文段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

  A.成为政府与民众对话的有效方式

  B.成为公民参与政治问题的新途径

  C.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

  D.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考验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互联网作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可知,C项正确;由 “在‘华南虎事件’‘彭水诗案’和前些年的‘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参与的热情都成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会热点”可知,B项正确;由“能否善用网络正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新课题”可知,D项正确。

  只有A项文段没有涉及,故正确答案为A。

  47(单选题)与国内老百姓的满意相比,对外宣传是次要的,和国家的国际形象没有特殊的关系。想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改善形象,认为声音大、报道多、翻译成多种外文就能有好形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当然,宣传的手法应该改善,如果宣传的内容中国人自己都不信,又如何说服外国人?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对外宣传对塑造国家形象并不重要

  B.通过大力宣传来塑造国家形象是行不通的

  C.国家国际形象的关键是国内老百姓的满意度

  D.对外宣传的手法应该改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概括”一词可知此题属与表面主旨题。

  首句就表明和国家国际形象相关的是国内老百姓的满意度,而非对外宣传。接着指出“加大外宣力度在西方行不通“,最后下结论分析行不通的原因——中国人自己都不信。这个观点反过来就是说,在宣传对外形象的时候关键是国内老百姓要满意,C项与这个意思相近。

  A、B项否定了对外宣传的必要性,曲解了文意;D项表述片面,不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48(单选题)现实地看,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以及发展了20多年的核电都难以改变我国的电力结构。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其中水电要从2008年的1.7亿千瓦增长到3亿千瓦,是最大的增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只能占到4%左右,发电量的比例还要更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新能源难以改变我国的电力结构

  B.依靠新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

  C.水电在未来的发展是有最大的增量

  D.新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越来越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概括”一词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句总结概括近几年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核电都难以改变电力结构。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并不现实。之后分项举例都是对这一主旨的进一步论证。

  A项表述不完整,根据文段可知新能源在“近几年”难以改变我国电力结构;C项表述片面,只是论证的一部分,不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内容;D项表述错误,文段并没有对比新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

  49(单选题)《论语》中经常出现“君子”一词。“君子”原意为有地位的人。一国之主被称为君主,一村之长被称为里君。在儒教看来,即便是没有地位,但若是“有德之人”,同样可以成为君子。即便是在野之人,能以国家之责为己任,亦为君子。并且,《论语》中也有多处“君子”既可解释为在位者,也可以解释为有德才之人。

  根据以上文段,对“君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有地位的人是“君子”

  B.“有德之人”是“君子”

  C.有地位的人和有德之人是“君子”

  D.在野之人也可以是“君子”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此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前面两个分述点明了君子是“有德之人”、君子能以“国家之责为己任”。转折关键词“并且”再次强调了“君子”既可解释为在位者,也可以解释为有德才之人。也就是说这两种关于“君子”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50(单选题)在漫长的岁月中,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创造了了不起的业绩。民族有别,信仰有别,饮食有别,风俗有别,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融合在一个伟大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边。这是比石油和黄金珍贵百倍的财富。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新疆不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乌鲁木齐这个最遥远的内陆城市,不可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得如此繁华、如此现代。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B.新疆各族人民融合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边

  C.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新疆各族人民的融合是新疆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概括最准确”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首句提出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接表现就是融合在中华名族的大家庭里面。在这个“融合”的基础上,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D项完整表述了新疆民族融合与繁荣发展的因果关系。而A、B、C项都只是文段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