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预测题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与答案:大学生就业难

发布时间:2013-08-17 11:02:16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与答案:大学生就业难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二、三季度就业形势趋向严峻。问题最突出的首先是高校毕

  业生,原因是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据人事部有关

  调查数据,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

  “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民政部门还要给短期内无法就业

  、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这是6月1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14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做

  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我国2006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供

  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毕业生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

  2.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6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呼吁,高校与社会应密切配合,尽快使大学生实习

  制度化,帮助学生为走向社会做更充分的准备。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52.14%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认为,缺乏社

  会经验是其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大障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泽炎博士说,现今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不懂得学以致用,个人能力的发挥

  受到极大制约,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在毕业之前组织学生实习。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

  大学生在社会上实习,但多数是个人行为,制度化、法制化程度不够。

  3.王亚栋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1978年到2005年,城镇就业人数27年增加

  了近1.8亿,与此同时,有1.2亿农村劳动者进城找到了工作。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压力巨

  大。首先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五年新增劳动力总

  供给将达到5000多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413万人,是历年来最高的,因此大

  学生就业的矛盾在今年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分管大学生就业的副司长刘大为介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的增量都在60万左右,今后几年,

  还要以几十万人的数量增加。刘大为说,“2005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其中的500万要确保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只剩下400万,而每年城镇的新增劳动力数量还很大。这些都表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此外,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十一五”时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按照年均7.5%的经

  济增长速度计算,五年内只能增加4000万个就业岗位。五年间新增1000万的就业缺口,再加上现有的严酷现实,王亚栋

  感到“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他说,“完成全年的就业目标还需努力。”

  “毋庸置疑,经济发展必然会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国民经济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新增就业创造了

  条件。今年前八个月新增就业较多,也和同期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直接相关。”王亚栋强调,除了当前劳动力供给大于需

  求的矛盾比较集中外,今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的并存。“经济高速发展

  下的就业难,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就业岗位的不充分。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部分高学历人

  才感觉无用武之地,同时许多地方和部分行业又反映技能型劳动者严重短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并不能简

  单归结为就业岗位的不充分。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部分高学历人才感觉无用武之地,同

  时许多地方和部分行业又反映技能型劳动者严重短缺。”

  4.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3%的

  人能实现这个愿望。来自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分别为各级党政机关约占3%、事业单位约占

  20%、国有企业约占24%、非国有企业约占(包括私营和外资等)52%。同一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参与的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有35.4%愿意去党政机关,18.9%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17.8%选择去教学科研、13.6%选择

  国有企业、15%选择外资企业,而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大学

  生认为这类企业既无高薪又不稳定。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党政机关只占非常小的份额,而大学生却将之作为首选。

  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30%、150万人的增幅增长,一定程度超

  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同时,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这几种

  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的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

  易找到工作,使得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的失衡。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2-3年的

  工作经验,有35%的被访毕业生表示,因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

  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

  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解决方式不同,前者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

  成的,所以应加强信息和市场功能。而解决后者要依靠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

  结构性失业,包括低技能、无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以及高知识、高文凭的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高知

  识、高文凭的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现在每培养一位大学生,不算上大学以前,在大学期间政府需要

  投入10-30万元,以中位数15万元计,加上家庭的平均投入的5万元,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消耗20万元。所以,如果

  今年有25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意味着我国大量优质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意味着5000亿国家和个人家庭

  的资金投入找不到回报,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况且,"望子成龙"现在仍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心态,如果一个家庭

  千辛万苦,连孩子带父母拼搏了十几年,到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对社会信心的打击会非常沉重。

  5. 10月黄金周过完后,重庆市南桐矿业公司下属的东林煤矿,2006年夏天才毕业来到这里的9名大学生,只剩下了5名

  。重庆某学院大四学生小韩,与重庆南桐矿业公司签约后,还没到单位报到便“毁约”,投入某地质局的“怀抱”,为

  此付出了2000元的“违约金”。矿山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骑驴找马”,频繁毁约,不是发生在某一煤矿的偶然现象,部

  分煤矿管理人员认为,这已成为制约煤炭企业“科技兴煤”战略的桎梏。

  7月20日,东林煤矿政工部副部长文良兵代表煤矿,给家住四川的吴某家中发去一封公函。吴某是2005年7月毕业来到矿

  山的大学生。煤矿为他支付了拖欠学校的1.4万多元学费,并给他本人1万元安家费。工作时间尚不满1年,2006年“五

  一”,吴某外出后再也没有回来,时至今日,连个招呼都没跟矿上打。东林煤矿管理层研究决定,给吴某的父母发去一

  封公函。但3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得到回音。东林煤矿党委书记刘琳说:“像吴某这样极端的还是少数,但是大学生

  与企业中途毁约的却不在少数。虽然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学生能够诚信就业,因为频繁毁约不仅给企

  业,也给大学生本人造成损失。”

  6.11月18日,华南师范大学运动场里,广东第一场大学生招聘会人潮汹涌。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生小方坐在运动场边,

  静静地望着人群发呆,他已经在会场里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合适的单位,随身携带的7份简历还没投出一份。

  不是没有机会,小方说,已经有几家企业有意向,但都是比较小的企业,他不满意———“等等吧,反正还早呢!

  ”

  和小方有同样心态的学生很多。“这种心态很不可取!”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中小企业同样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让就业机会白白溜走,对自己是一种浪费。

  “大学生懂得把握机会很重要!”广州红海人力公司董事长熊坚分析说,按目前人才市场的“行情”,中小企业向新大

  学生提供的白领职位,起薪点多在1200-1500元左右,由于有很多社会上的人才在竞争,一般也很快就能招满。这说明

  ,虽然中小企业求才若渴,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大学生也要清楚,机不可失,看准就要上。

  熊坚说,目前中小企业使用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是“非大学生不用”。一方面,目前中小企业大量到大学、

  人才招聘会招聘大学生,除少数是为了储备外,大多还是立足于“急用”的。如果到学校、在人才招聘会的招聘效果不

  理想,他们就可能转向其他渠道,以赶快填补空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看中大学生,主要是其“潜质”,但招聘回来

  后,还有一个较长的适应、培训过程,并不是一来就能用,如果前来应聘的大学生眼高手低,或说好要来却又拖拖拉拉

  下不了决心,则中小企业也会转移到其它渠道,直接挖成熟的人才。

  “面对就业机会,你不去,自有人去!”目前,广东已有不少学校都开始尽力引导学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10月

  28日,中山大学特地派10辆大巴“护送”452名研究生到珠三角地区,与中小企业面对面交流。华工、暨大等高校也派

  出车队、人员,以实际行动走进中小企业。

  政策在改变,社会在改变,人的意识也在改变。面对这种转变,如果还有一些学生观念更新较慢,他们将会在就业竞争

  和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吃亏。

  “现在想去中小企业,有很多机会。但再过段时间,情况就大不同了。”广东这几年中小企业发展快,人才缺口大,很

  多高校认识到了这一点,人才培养也瞄准了这一空间,正在改变培养模式,出现了普通高校办高职、中职院校高职化的

  情况。这些学校培养学生时就直接瞄准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就迅速占领这部分人才就业市场。

  对于一些学生的等待思想,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教授批评说:“这无疑是浪费机会、浪费时间。”

  谌教授指出,人力资本的增值是要靠积累的,早一天工作,就会早一天受益。如果你选择等待,你的人力资本一直为零

  。况且等来的只能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过一段时间你仍然只能去类似的企业,和早进去的学生相比,你就吃

  亏了。况且,谌教授指出,现在一次就业并不定终身。抓住机会先就业积累经验,这才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7.“就业问题其实很复杂,不是仅凭一些数字就可以说清楚的。因此必须把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才可以看得

  更为全面,也更加透彻。”王亚栋分析说,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影

  响着整个就业形势。

  一是部分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带来新的失业,特别是这些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的或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企业

  ;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增长。但工资水平如

  果增长过高,企业成本攀升太快,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竞争力,从而也会影响就业增长;三是国际贸易摩擦和人

  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都会对我国的就业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王亚栋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可能会给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带来影响

  ;人民币仍然面临升值压力,这也可能使一些以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减少生产,这些都会影响就业。

  采取什么策略破解就业难题?姚裕群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首先,要鼓励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的创新,在保证较低的人

  工成本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其次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及诸如养老、医疗、住

  房、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基本保障问题,“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内需就无法真正启动。”如果政府利用

  经济杠杆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将大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生产,扩大就业;同时,建议政府采

  取进一步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植创业的优良的社会环境,并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最后,

  “垄断性行业应尽快开放。”姚裕群说,强化竞争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可以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

  8.目前,大学生已被视为弱势群体,曾经天之骄子的盛誉和形象随着我国高校自1999年来的连年扩招已消失殆尽。教

  育部有关官员曾谈到大学毕业生应该把自己定位于“普通劳动者”。显然,客观事实也证明,教育部的定位说法惹怒了

  广大大学毕业生家长,他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甚于他们的大学生子女。应该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在残酷的现实里其定

  位和期待更趋务实了,而他们的家长在观念和思维上显然还处于一种过去式。

  “毕业即失业”的无业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扩大,“零工资”的就业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似乎又叫人们不得不相信

  “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了。大学的学费之高,再加上所要讨论的大学生就业难,使得难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陷入了物

  质上的困境,并遭受精神上的打压。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那些通过读书找到好工作的幸运者们确实大大

  改善了他们自己以及所在家庭的生存境况和生活方式。上述对立的两个观点都只是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角度在互相攻讦

  ,都缺乏足够的论据,更重要的是缺乏普遍主义的长远考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从就业难这个功利主义的视角

  来审视一下我们的大学教育。大学生就业难这个事实仅仅是我们思考大学教育的一个促进因素而已,因为大学教育还存

  在着不同层次的诸多问题。

  [NextPage]

  9.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现在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大约166万

  个。而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将近400万,再加上未就业的往届大学毕业生,这个数字更大。这就是说,今年约有60%大学

  生无法找到相应的就业岗位,未来几年会更加严峻。如此看来,将大学生就业难仅仅归咎于就业上的结构性错位是站不

  住脚跟的。常有人批评当今用人单位存在“学历崇拜”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但“存在即合理”。用人单位也以效用

  最大化为自己的目标,没有谁甘愿请博士来做本科生就能做的事情。请博士来做看似本科生也能做的事情,但他能做得

  更好,这也是“价有所值”的表现。何况,博士能给单位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治理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

  个强化公关的信息经济时代,这也是一种有力的宣传形式,带来的是良好的声誉,就像如今大学在宣传自己时强调有多

  少院士一样。再说,硕士、博士也在扩招,硕士生,博士生也有就业的压力。博士生、硕士生甘愿来做本科生做的事情

  ,用人单位也情愿支付相应的薪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我们承认各人有各人的消费水准和口味的话,指责用人

  单位的“用人虚高”倾向是一种强奸他人民意的行径。

  学界以及社会人士包括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大学的专业设置脱离社会的

  需求,从而出现“大学生找不到要找的工作,企业找不到要找的人才”的背反现象。我们的一些企业总是喜欢批评刚走

  上岗位的大学生们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又批评那些已经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们缺乏综合处理事务

  的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学习力。无疑,这些企业是贪婪的,他们希望的情况是:能做大学生的事情,接受初、高中毕

  业生的工资。他们关注当下,忽视未来和愿景。他们希望大学生一上岗就能创造生产力,并且其生产力不断提高。当今

  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谁能保证现在热门的工种在几年以后不褪为冷门甚至消失?如果我们一味地跟

  着企业的需求走,最终一定会不知所措,大学的专业设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科学性。

  社会想要的是什么人,而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人?美国教育学家弗莱克斯纳曾说“想要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我们不是

  给予社会想要的,而是给予社会真正需要的。”他强调,“大学是社会的灯塔,而不是消极的镜子”。理论知识能锻炼

  人的心智,开启人的智慧,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了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其他任何实践性操作规程都可以通过

  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边学边用”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经过一定程度的理论训练的人,必将获得一定的迁移

  能力,这是应变未来不确定性的最佳法宝。我们的社会陷入到了浮躁、功利、实用的泥坑,作为理性、良知、社会批评

  者的大学也难以逃脱这种命运,这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相关配套评价机制使然,而市场和企业也从中推波助

  澜。不难想象,如果实用主义长久占据上风,国家的整个经济创新力必将萎缩,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就业岗位减少,大学

  生就业到时候恐怕就更加难了。

  “大学生找不到要找的工作,企业找不到要找的人才”的背反现象产生的还一个可能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大学生不知道

  哪些单位需要像自己这样的员工,而用人单位有时候也不知到自己要找的理想员工到底在哪儿。这个原因确实客观的存

  在着,但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原因中究竟占多大成分,我们似乎还没有经验数据予以说明。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1-6”,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具体问题写出摘要。要求: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超过200字。(20分)

  (二).“给定材料4”中提到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请结合“给定材料3、4”,谈谈对近年来

  我国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400字左右。(25分

  )

  (三).认真阅读“给定材料9”,请你从“想要的”和“需要的”的角度出发,谈谈高校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

  系,300字左右。(15分)

  (四).目前在我国,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民生问题。请根据给定材料,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