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副省级)
材料分析
2012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试题以“道德”为主题,一共设置了九则给定资料,六千七百余字。材料的来源较广,从新闻报道、社会热点、时政评论到专家、学者、官员的观点,再到真人案例、国家大政方针,材料的构成重视虚实、中外、正反、深广性地搭配拣选。相较于2011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给定资料,其材料比较真实、生动、易懂,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为了更好地体现此次申论考试的材料构成,特制下表。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概括题。概括题最重要的答题原则就是“全面”,在要点准确全面的基础上,分条分层作答,显示出概括的条理与分明。
(2)审题: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6概括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材料2-6中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问题的概括。要求“概括问题”的概括题,为了顾及要点的全面性,考生最保险的做法是既答出问题的表现,又答出问题的实质,也就是问题出现的原因,因为问题的原因亦是深层次的“问题”。
(3)答题方法:
①找出合适的分类。
2012年国考的申论材料阅读难度不高,但是要求考生具备的概括能力却不低,因为2-6则材料涉及领域与问题众多,要想概括得即全面又有条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方法1:通过以上的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3则材料主要阐述的是食品领域存在的问题,由于政府监管不力、企业主素质低、道德失范等使之假冒伪劣产品威胁民众饮食安全。材料4主要讲社会人际关系冷漠,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诚信与信任导致的。材料5与6分别从商业、医药、教育、文化艺术、行政管理等领域出现了职业道德败坏的问题,其原因主要由于道德滑坡。因此考生可以通过假冒伪劣问题、社会诚信问题、职业道德问题三个类别去统括答题要点。
方法2:材料中出现了诸多领域,我们可以按照材料顺序进行领域分类。第2、3则是食品安全领域,回答出其问题表现与实质,继之分别是人际关系领域、文化艺术领域、网络媒体领域、医疗、教育、社会管理等领域。为了体现更好地概括性,有些类别可以在同一条中作答。从阅卷角度出发,题目满分为10分,作答3-5条是较为合适的。
②确定关键词
不管选择何种分类,要点一定要全,就是说关键词要全面覆盖。根据审题结论,考生作答该题时要照顾到两方面的关键词,一方面是问题的表现,一方面是问题的原因。以“食品安全”为例,考生需要作答出食品安全领域存在违法添加、监管不力、道德失范、素质不高等问题,其实质是企业主缺乏诚信,“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诚信”等词就很有可能是为考生得分的关键词。在一句话中,关键词越多,越有可能得分,因此,在概括题中无关的废话、空话不要写,套话、虚话不要讲,要尽可能地围绕问题及其原因作答一些实词。
③条理作答
从阅卷角度看,得分点越突出、作答越清晰的答案分值越高。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尽量将关键词前置,在字数要求之内调整表达结构,分条分层作答。
参考答案:
1.食品生产领域,企业主盲目追求利润,道德滑坡,素质低下,违法生产销售,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质是企业诚信缺失,生产者道德失范。
2.社会人际交往领域,麻木冷漠,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实质是信任缺失。
3.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业者以假乱真,以权谋利,其本质是缺乏职业道德与操守。
4.媒体、网络领域,虚假报道、恶意炒作,其实质是道德失范。
5.社会管理领域,政府监管监督不力、官员忽视自身道德建设,其实质是社会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赋分说明
按点给分,共5条,每条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每条2分,共10分。
概括出食品安全领域存在问题并指出其实质是诚信缺失等给2分。
概括出社会人际交往领域存在问题并指出其实质是信任缺失等给2分。
概括出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存在问题并概括出其实质是职业道德缺失等给2分。
概括出媒体网络领域存在问题并概括出其实质是道德失范等给2分。
开阔出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并概括出其实质是管理水平不高等给2分。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内容与形式兼顾的概括题。作答此题,既需要准确解释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又需要体现“编者按”的内容与形式要求。其实,揭示实质对绝大多数的考生而言不是很难,这道题的新颖性在于第一次将撰写“编者按”引入国考申论,这提醒广大考生,需要在今后的备考中注意各种涉及机关工作事务的文体写作方法。在此之前,规划、通知、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文体在历年国考中均出现过,考生也需要对曾经考察过的这些类似题目做到熟练掌握。
(2)审题:仔细分析题目我们会发现,题目给考生提供了大量作答信息。
其一,“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主要是指给定资料8中所提到的三位先进人物,考生只需要围绕给定资料8所提供的先进人物事迹来回答这道题目就可以了。
其二,“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告诉了考生“编者按”的背景和目的,为了照顾到“编者按”的要求,就需要在作答时写出这方面的内容。
其三,“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说明这还是一道以概括为主的题目,内容所占分值一定大于形式所占分值,即有关“精神实质”的实话要重于目的背景之类的虚话。
(3)答题方法:
①概括精神实质。
给定资料8孙先生还款一段最后两句话,“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包工头也要讲诚信,不能赚昧心钱,这是自己的良心账”,说明孙氏兄弟信守诺言,讲求诚信。徐先生强忍病痛,坚持教学,是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他又拿出薪金资助儿童,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美妈妈”接落地儿童,有一种见义勇为的勇气,同时,材料中她丈夫的话中提到“善良”,美联社提到“勇敢”、“无私”均可以作为吴女士的精神实质。
②凸显编者按要求
在作答这道题目时,需要明白这篇编者按的背景及目的,即向先进人物学习。但是向先进人物学习还不够,因为这个“帽子”过小,需要考生再结合材料进行理论提升。材料9中提到“我国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构建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理论高度就出来了,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党员道德建设,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学习的内容即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知道了实质就应该提出要积极向他们学习。简单而谈这道题的答题逻辑就是“背景目的——精神实质——号召学习”。
参考答案:
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先进人物学习,真正地做到“德才兼备”。
本期刊物主要介绍了“信守承诺、诚信仁义”的孙氏兄弟,“爱岗敬业、无我奉献”的徐老师,“朴实善良、无私勇敢”的最美妈妈吴女士。
希望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他们的道德情操,并及时转化成行动,带动社会真正形成一种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赋分说明
内容分6分,形式分4分,共10分。
内容方面:
孙氏兄弟的行为体现了守信的美德,2分。
徐先生的行为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吴女士的行为集中体现了善良、朴实、勇敢的品质,2分。
形式方面:
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目的、背景、逻辑,给4分表达分。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分析题,但是其新颖之处在于采用了驳论的方式进行论证。作答这道题需要首先亮明观点,即先指出网民A观点的片面之处,然后再分层进行论证。
(2)审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说明论证的论据要来自材料,考生需要在通篇材料中寻找可以用来作为论据的事例、数字、事实等内容。“反驳网友A的观点”,就直接说明A的观点是片面或错误的,要对他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反驳。
这道题的“要求”比较多,但是基本都是围绕论证设置的,论证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观点明确,然后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再注意分层作答,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答题方法:
给定材料5中网民A的观点如下:道德失范的根源应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盲目性、自发性、趋利性、等价交换性等致命弱点,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引发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诚信缺失。
网民A的观点以句号为分割,表示为完整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指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道德失范的根源。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是道德失范的根源之一。以我国为例,道德失范的根源还有诸多,如监管不到位(材料1、2),道德教育缺乏(材料2、4),多元价值观冲击(材料4)等。
第二句话指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拜金和个人主义,引发道德沦丧,这个观点也是片面的。虽然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能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材料3以美国为例告诉我们,如果国家重视监管、立法,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失范就会得到控制。另外,材料2指出“市场经济下,无论是国内的同仁堂、稻香村等老字号企业,还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外企业,无一不是严守法规、诚实经营才有今天的辉煌”,其告诉考生市场经济也讲诚信,也讲道德,而且诚信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求。材料7、8中的好人好事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出来的,这也说明市场经济不必然导致道德失范。
为了体现答题的全面性,指出不足,分析论证之后,还需要提出一点对策,以保证不丢点,不落点,因此这道题的作答逻辑为:亮出观点——分析论证——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
1.网民A的观点是片面的:第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必然引发道德失范;第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仅是道德失范的根源之一。
2.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也要求诚信,诸如同仁堂、稻香村等企业的壮大正是由于诚实经营。
3.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乐于助人的百万志愿者,救死扶伤的救援抢险队,他们体现了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4.市场经济条件下亦存在大量好人好事,诸如诚实守信的孙氏兄弟,勇敢善良的最美妈妈。
5.任何经济模式下都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道德失范的根源众多,最近发生的“金缕玉衣”等事件引发的震动说明拜金、极端个人主义等多元价值观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加之,法律很难在道德领域立法,社会管理乏力,中国传统道德继承落实不够到位,公德共识体系不够完善,诸多原因导致道德失范。
6.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赋分说明
亮明观点3-5分。
论证5点,每点3分。
市场经济也需要诚信,举出实例,3分。
市场经济下有新的民族精神,举出实例,3分。
市场经济下有众多好人好事,举出实例,3分。
导致道德失范还有其他原因,指出其它原因,3分。
提出市场经济下提高道德水平的对策,3分。
(三)“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对策题,但是其新颖之处在于处理这个事件最好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处理,做到对策的有序有效。此外,作答这道题还需要注意对策的实用性,因为这项任务非常具体,所以完成这项任务的举措越翔实越具体越实在越好,不要写太多的虚话、空话、大话。
(2)审题:“某市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为该题作答限定了身份,考生务必站在公务员立场上作答该题。“条理清楚”,即要求有顺序,有轻重,有远近的完成该项任务,妥善解决地下黑加工点问题。“措施具体、有针对性”,就是要告诉考生写的越具体越好,抽象、宏观、虚浮的措施没有可实施性,没有分。建议考生在今后的备考中多注意搜集措施鲜明有效地公务案例,以应对这种题型的设置。
(3)答题方法:
记者发现地下黑加工点,作为政府首先就需要立即封查,追求相关责任人责任,这是最先需要做的。然后再围绕食品加工领域进行突击检查、制定完善生产标准、加强教育等方面提出措施。为了要点的全面,措施的具体,考生需要调动日常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发挥联想,多维度多主体进行作答。此题作答字数较多,也方便考生丰富充实答案。
参考答案:
针对事件暴露出来的违法生产、政府监管不力协调不畅、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如下:
1、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及时查封违法窝点,严厉惩处责任人。联系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食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控。
2、严格检测,全面控制。对双氧水等化学制剂销售进行监控,组织专业人员,使用科学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协调各部门形成常态监管机制。
3、做好服务,促进发展。改进生产工艺,帮助企业使用安全、成本低的加工方法。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鼓励行业开展自查自纠。扶持诚信企业,打造行业标杆。
4、提升从业者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品德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5、加强宣传,重视监督。和媒体深入合作,曝光问题企业。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监督。
6、增加知识,提高认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向民众普及食品鉴别、购买、食用知识。
赋分说明
总括句2分,对策18分。
总括句能够指出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政府监管不力”、“从业者道德失范”、“非法生产”等,2分。
对策一共6条,每条3分,共18分。
对策要点分别围绕“及时查封”、“联合监管”、“改进工艺”、“提高道德”、“加强监督”、“增进知识或扭转观念”。允许同义表达。
(四)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似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篇以事说理,以理提策的作文题目。考生需要明确这段感人故事阐明的道理,即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可以感人,道德可以化人,道德可以感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道德。然而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就是说明它还未成常态,即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人和事,那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进行道德建设。
(2)审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这就告诉考生,论据或者对策的提出要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例如可以用材料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的实例来论证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可以用好人好事来论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进行道德纠偏等。“观点、内容、层次、语言”是文章分档的标准,考生一定注意将观点前置,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语言尽量深刻有文采,不要过于呆滞、枯干、晦涩。
参考答案:
《以德换德——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近日,农妇刘女士在搭载邻居李老太回家的过程中,发生车祸,李老太因医治无效身亡。事后,刘女士主动赔偿,李老太家人坚决拒绝。双方以对方角度,社会角度看待问题,以德换德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这本是一件邻里间的小事,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折射出当今道德失范的社会现象。目前,食品违法添加,路人有难无人帮,网络欺骗公众等现象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一再触碰公众的道德神经。有人把道德失范归于市场经济,更有人认为我国的道德已经接近沦陷的边缘。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有其必要性。
道德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发展阶段。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有良好信誉的大企业集团,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回过头去看,同仁堂,稻香村这样一些老字号,无一不是依靠良好的信誉维持发展至今的。而像三鹿,伊利这样的大集团,也因为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小心驶得万年船”,这里的小心,一是严谨的态度,二是诚信道德。
道德建设,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且难以解决,制度建设再完善,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道德作为法制的有力补充。我们要加强源头治理,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在矛盾产生的地方,矛盾双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以道德观,诚信观看待问题,尽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
道德建设,是人本观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我们开展建设的出发点。我们搞建设,就是要保障群众幸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如果经济建设搞好了,但社会冷漠,影响人民的幸福感,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和谐的社会氛围,才能让群众更满意。
道德建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意味着要发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意味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是礼仪之邦,道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来看待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道德属于思想文化范畴,道德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但只要我们意识到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一步步地开展具体工作,相信我们国家的道德水平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赋分说明
一类文(31分-40分):紧扣故事主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入,内容饱满充实,论证充分,引例恰到好处,密切联系材料与社会实际,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优美。 能够从故事出发,提出观点。观点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即从正面角度谈道德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目前道德的缺失。可以按照“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理由-加强道德建设的措施”这个内在逻辑行文,也可以按照“道德问题突出-原因-如何进行道德建设”这个内在逻辑行文。论据能够联系材料与现实,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二类文(21分-30分):围绕故事展开,观点明确,对故事内容有所分析,论述合理,能适当联系社会实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三类文(11分-20分):没有从故事出发,而是直接提出观点,观点较为明确,所有分析缺乏论证,抄袭材料过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四类文(0分-10分):偏离故事主题,观点不明确,分析论证严重不足,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字数严重不足的(不足300字),直接给0-5分。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2分。错别字每出现三处扣2分。
总的来说是四个方面的要求:观点明确(围绕道德),内容充实(联系材料和实际),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