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申论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3-07-16 14:14:33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真题材料: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约,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规划盲目。求新求大,不切实际,设计趋同,牺牲地方特色,缺乏多样性;

  二、规划不科学,缺乏长远整体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朝令夕改;

  三、政出多头,缺乏协调,导致规划不统一,执行困难;

  四、规划不全面,缺乏对生态和人文的保护,破坏了历史文化;

  五、执政观念错误。牺牲公平,未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乱作为,乱拆迁导致劳民伤财;强拆致使村民失去生计。

  赋分说明

  按点给分,每点3分。赋分关键词为:

  缺乏多样性(或缺乏个性、缺少地方特色);缺乏可持续性(或缺乏长久性、整体性、系统性);政出多头(或多头管理);缺乏生态人文保护;未能协调好利益关系。

  类似表达酌情给分。

  (二)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如何看待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问题解析

  这道题目是典型的概括题。概括题的作答一般要根据材料,对问题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条按点回答。这道题目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题目涉及的材料相当多,因此对考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概括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关键词,因此关键词的选择是关键,尽量选择语言表达规范、高度抽象概括的词语以及与问题直接相关的词语作为关键词。

  参考答案: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特色的标志,也是城市内涵的象征。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推动了市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提升了城市魅力,更推动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有成就更有问题:破坏性建设,破坏性保护和对文物的毁坏问题严重,导致了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破坏,更导致百姓幸福指数下降和对身份认同的焦虑。

  我们要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实现双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创造,敬畏民间力量;

  2.协调文化保护和百姓利益关系,实现双赢;

  3.全面规划,系统保护,严格制度,落实到位;

  4.成立管理机构,主要领导负责,专家参与。

  赋分说明

  本题赋分方式灵活,赋分如下:

  1.观点明确,要点全面(包括历史文化保护意义和成就;城市建设中破坏历史文化的问题;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逻辑清晰、语言简洁,得分17-20分;

  2.要点不全面(如只谈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和成就,或者只谈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或者城市建设中破坏历史文化的问题的),语言简洁,得分10-15分,总分控制在15分;

  3.要点全面,但观点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得分8-12分;

  4.要点不全,只有一点且观点不清,得分7-9分;

  5.把本题完全答成对策题,得分7-9分;

  6.观点不明确,完全抄材料,得分3-5分。

  (三)假设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提纲。(25分)

  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件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析:

  这道题目貌似公文,但实质是一道对策类的问题,对策是此题的重点。

  内容方面包括三大部分:

  1.要写标题和背景交代(形式的要求);

  2.指导原则,即宏观的对策。政府的建设提纲需要加入宏观的、抽象的原则做指导;

  3.具体措施,即微观对策。微观对策要具体、可操作,也就是要符合题目要求中的“合理可行”。

  在字数分配上,背景交代和原则性、理论性的指导原则控制在150字以内,具体性的指导措施约占250字左右。分条作答,体现层次。分条撰写,使结构更明朗。

  参考答案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加速,为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不科学、不统一、不全面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指导原则:

  1、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百姓生活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

  3、协调好各阶层利益;

  二、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广泛开展学术和专业研讨,对批判性重建保持清醒认识;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实际和地方特色,顺应自然,注重生态环保和人文保护,界定历史文化范畴,明确保护重点,系统规划、全面保护;

  3.加强落实。统一建筑标准,完善规划法;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领导负责制,鼓励民间参与监督。

  赋分说明

  形式分5分,内容分15分。

  一、形式方面:

  交代背景和目的(3分);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表达流畅(2分)。

  二、内容方面:

  1.指导原则:科学性(1分)、系统性(1分)、历史文化(1分)、百姓生活(1分)、协调好各阶层利益(1分)。

  2.具体措施:

  专业研讨(1分)、因地制宜(1分)、生态保护(1分)、人文保护(1分)、明确保护重点(1分)、统一建筑标准(1分)、完善规划法(1分)、部门协调(1分)、领导负责制(1分)、民间参与监督(1分)。

  类似表述酌情给分。

  (四)阅读给定材料,结合实际,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问题解析:

  1.答题思路:这是一篇评论文,侧重于分析论证。要求围绕“城市让生活更幸福”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很明显写作的重点在于“幸福”这一字眼。因此文章是围绕幸福进行分析论证。

  2.审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并结合实际,这就告诉考生,论点、论据或者对策的提出要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概括材料,发现材料主要围绕城市建设中强拆导致的社会矛盾、对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破坏、市民对人文和历史的敬畏和认同来写的。这些话题和材料中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但是一定要明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否则被打为三类文或者三类文以下。

  3.“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是文章分档的标准,考生一定注意观点明确且深刻,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尽量,不要过于呆滞、枯干、晦涩。

  参考答案:

  《幸福的层次》

  浏览新近政府的的网站,推进百姓幸福的信息充斥在网页的每一个角落;倾听百姓的心声,追求幸福的愿望强烈而执着。

  回归现实,常常困惑:随着城市更新进程风驰电掣般推进,承传着地方历史的古老建筑消失了;伴随着房屋拆迁,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众在呐喊了。伴随着城市的更新,市民真的幸福了吗?

  城市更新中,要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既要让市民外安其身,又要让市民内安其心。外安其身是市民幸福不可触碰的底线;内安其心是市民幸福的关键。

  ——求解外安其身,需要协调好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各阶层利益关系。

  值得高度警醒的是屡见不鲜的暴力拆迁问题。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有地方政府为完成拆迁,不惜对所谓的“钉子户”停水、断电、甚至动用防暴警察,将百姓在睡梦中拖出家门,接二连三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公平正义,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住有所居。但是暴力强拆的背后是不少官员对显在政绩的过分考虑,是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缺乏,是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还是一纸空文。

  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呼唤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领导干部要尽快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转变为鲜活的实践;要尽快建设群众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的有效机制,让每位群众都可以参与政府决策,都可以畅快淋漓的表达利益诉求;要尽快完善保障百姓合法权益的法律,让百姓外安其身。

  ——求解内安其心,需要关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

  历史文化是百姓内心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但是多少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消失在城市更新的脚步里:江苏宋元仓和千年历史的释迦古寺灰飞烟灭;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祭祠爱莲堂留下的只是市民的声声叹息;老街老巷和古老的建筑在永久消失。试问,十年之后,五十年之后,城市是否还有文化记忆?

  处理好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呼唤有效的文化服务体系。保留城市特色并非拒绝城市更新,而是在城市更新中开拓历史文化发展的更大空间。因此,要尽快树立历史文化保护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关注历史文化保护问题;让特色的民风名俗在社区艺人的表演中传授,走进基层;让城市的特色文化在广播、电视和文化博物馆里传播,走向群众。

  当然,城市市民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住有所居和精神归属,还取决于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等方方面面,所有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在幸福的征程上,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共创幸福美好明天!

  赋分说明

  1.本题40分,按档给分。

  一类文:(33-40),对幸福有深刻的认识并能选择新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观点鲜明;能恰当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富于变化;

  二类文:(23-32),能够紧扣主题,观点比较鲜明,说理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三类文:(13-22),扣题,观点不够鲜明;内容不够充实,叙述过多,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清;结构不合理或不完整,语言不流畅;

  四类文:(0-12),文章与材料无关,完全跑题;体裁错误;大段抄材料;立场错误;观点不明;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2.文体不符要求者,进入四类。

  3.照抄原材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进入四类;

  (2)抄袭较多(30%-50%)者,进入三类以下(13-16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进入三类中(17-20 分)。

  4.主要减分项目:

  (1)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8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错的字不另扣分,最多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