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高校破产
(一) 背景链接
2011髙招结束之后,一个词汇频频映入公众眼帘——“零投档”。部分省份“二本”、“三本”院校降分录取仍然招不满学生,甚至遭遇无考生填报的尴尬局面,面临“生源危机”。近日,吉林大学自曝欠银行巨债,遂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方案。还不起债的不止吉大一个,相信还有很多高校因巨额债务面临破产危机。
(二)怎么看
1. 高校破产的原因分析
第一,是生源的持续下降。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后,高校生源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 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我国髙等教育学校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将在生源竞争中面临破产关门的局面。
第二,政策性的不公正,也是导致部分高校面临倒闭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国家和地方都是按学校的“等级”拨给教育经费的。所谓“一流大学”和“二三流大学”,有些是等级差异,不全是内在质量的差异。从专业设置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学垄断了,民办高校等二三流大学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第三,是银行巨额债务。自1999年初,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各高校开始为创建“中国一流大学”而大兴土木,一座座高楼和豪华校门拔地而起。可如今到了偿债高峰期,4000亿元的巨额贷款 让高校连连叫苦。中国高校破产的时代即将降临。
2.辩证看待高校破产
一方面是一种“优胜劣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进行破产干预,不能让破产无限制的发展,高校必须健康的发展下去。
(三)怎么办
第一,给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会更有利于高校发展。规范管理,提髙教学质量是贏得学生与市场口碑的重要法宝。各级髙校只有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学校发展良性循环。
第二,打破国企式办学的老路子,走融资新途径,破解高校负债重的问题。高教事业的公益性和高 校的非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因此,作为最终责任人的政府,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控,合理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保证银行贷款的有效合理利用,防止和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 避免高校重走国企老路已是当务之急。
第三,二、三本院校及民办高校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学科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特色热门专业、优势冷门专业、重点学科群并举,实现专业培养规格多元化。
怎么考
高校破产这个热点相对较小,且对其全面认识需要一些专业性知识,因此,在面试中可能的命题方式较为单一。可以综合分析题的角度命题,要求考生谈对此的看法;也可以计划组织协调题的形式, 要求考生调查某濒临破产高校的情况;如果作为套题出现的话,应当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材料可以丰富高校破产的背景知识,题目设置上可能是综合分析题、计划组织协调题、情景应变题等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