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差距缩小
(一) 背景链接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2003年、2005年和2008年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尽管2009年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差距拉大,但从2003 年以来的数据看,这之间的薪酬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有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
(二)怎么看
1.两者工资差距缩小的原因
民工身价越来越高,准确地说是农民工身价正在逐渐回归正常,回归到与其付出、贡献相对匹配 的水平,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可喜现象。大学毕业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刚走出校门时,不少人无一技之长,往往是粗活不愿干、细活干不了,还需通过工作锻炼提高自己,假以时日才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 辩证看待两者工资差距缩小
大学生刚毕业时经济较为窘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摆脱这一窘境的途径就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提高自身价值。大学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民工无法比拟的。收人之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民工望尘莫及的,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 工的根本差距所在。起薪趋同是一个阶段性现象。教育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精神和思想的富足。
3. 两者工资差距缩小的影响
将会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会导致很多适龄学生不再继续读书。这也会影响大学招生的生源,拷问着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三)怎么办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关乎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且还关乎中国教育的前途命运。寒窗苦读二十载,结果就业之后的底薪还不如农民工的底薪,这会让多少人会心酸丨所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化解途径需要多方努力。
第一,高校专业设置应当更贴近市场需求,充分平衡各类冷热门专业,同时促进应试教育改革,让学生多走出校门锻炼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第二,大学生自身应当不断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样才能快速和社会接轨,在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社会的整体就业观念需要转变,不应过分强调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区别,每个人都有其突出的优点,行行出状元,只要能够踏实肯干,不断努力进取,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理智地对待就业任何人都能取得成功。
这一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就业问题。近几年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应当继续保持,例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岗位供给多了,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
怎么考
造成差距的原因,可以用两分法进行思考分析: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原因;二是农民工的原因。从大学毕业生角度来说,专业、实习经历、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等等都可能导致刚毕业的起薪不高;同时,随着价格因素的波动,民工的劳动价值也提升,民工进行培训、获取技能等都可以提高民工的工资。两者之间差距的缩小也在情理之中。
对差距造成的影响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同时,必须加大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底薪,使“学有所值”,在全社会养成尊重教育、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