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论文被摘录或引用,虽然有些是论文的质的价值表现,但并不全能显示论文的质,有的可能是为了反对论文观点的批判性摘引。还有的引述可能只是思潮性、附和性引用。文摘类刊物所不重视、不摘引或漏摘、漏引的论文并不一定不重要、不优秀。
由此可以推出( )。
A. 文摘类刊物上的大部分文章质量很低
B. 有些高质量的论文不会在文摘类刊物上出现
C. 真正优秀的论文都是不被引用的
D. 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论文被摘引的可能性最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论文被摘录或引用有三方面的原因:(1)有些是论文的质的价值表现,(2)有的可能是为了反对论文观点的批判性摘引,(3)还有的引述可能只是思潮性、附和性引用;第二点说明文摘类刊物所不重视、不摘引或漏摘、漏引的论文并不一定不重要、不优秀。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文摘类刊物上的“大部分文章质量”很低,“大部分文章质量”题干并未提及,也就无从讨论好坏之分,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由第一步中第二点说明的文摘类刊物所不重视、不摘引或漏摘、漏引的论文并不一定不重要、不优秀,可以判断B中说法可以推出;
C项:真正优秀的论文“都是”不被引用的,说法过于绝对,由第一步中第一点的第一方面的原因可以判断,C中说法不正确,无法推出;
D项: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论文被摘引的“可能性最大”,题干并未提及,说法过于绝对,由题干信息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112
(单选题)
要制服坏人,有时候要以坏制坏,以小坏对付大坏,以假坏对付真坏。坏人也会做好事,但好人只要做过坏事就变成了坏人。
由此可以推出( )。
A. 好人不可能制服坏人
B. 世界上不可能有好人
C. 做过好事的人未必是好人
D. 做过坏事的人未必是坏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制服坏人,有时候要以坏制坏,有时候要以小坏对付大坏,有时候要以假坏对付真坏;第二点说明坏人也会做好事;第三点说明好人做过坏事⇒好人变成坏人。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好人“不可能”制服坏人,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好人能不能制服坏人,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世界上“不可能”有好人,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世界上有没有好人,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做过好事的人未必是好人,由第一步中第二点的“坏人也会做好事”可以判断,该说法可以推出;
D项:做过坏事的人未必是坏人,由第一步中第三点“好人做过坏事⇒好人变成坏人”可知,做过坏事的人一定是坏人,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113
(单选题)
智商很低的人肯定不能成名成家,但智商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名成家。在导致人成名成家的其他因素中,大部分属于情商。
由此可以推出( )。
A. 人只要具备很高的智商与情商,便必定成功
B. 情商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名成家
C. 情商比智商对成名成家更重要
D. 智商很高的人情商一定很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说明智商是成名成家的重要因素,第二句说明情商也是成名成家的重要因素。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根据“智商很高的人不一定能成名成家”和“其他因素中,大部分属于情商”可以推知影响人成名成家的因素不只“情商”和“智商”,A中表述过于绝对,因此A错;题干中并没有比较“情商”和“智商”两者的重要性,也没有提及“智商”高低和“情商”之间的关系,因此C和D两项均无法推出,因此均错;B项为可能性判断,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到,因此B项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114
(单选题)
中国自1994年始,全国人代会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一份要求为安乐死立法的提案。然而,法律实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安乐死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眼下尚无科学性的调查结果;而且法律付诸实践,就有极大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用得好,就可以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剥夺病人选择生命权利的借口。
由此可以推出( )。
A. 中国在1994年之前,没有人提出要为安乐死立法
B. 赞成安乐死的人大部分都是病人
C. 有时候法律也可能会被人利用来做不义之事
D. 只要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就是合法行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中国自1994年始,全国人代会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一份要求为安乐死立法的提案;第二点说明安乐死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尚无科学性判断;第三点说明法律付诸实践,就有极大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中国在1994年之前,“没有人”提出要为安乐死立法,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只是涉及自1994年始,并没有提及1994年之前的情况,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赞成安乐死的人大部分都是病人,题干中并未涉及赞成安乐死的人是哪些人,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有时候法律也可能会被人利用来做不义之事,由题干中“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可知,C中说法可以推出;
D项: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是合法行为,题干中并未涉及如果“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国民赞同安乐死”会得出什么结论,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115
(单选题)
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帮助。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能成立。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某些广告说人老了或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更是无稽之谈。
由此可以推出( )。
A. 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
B. 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C. 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D. 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帮助;第二点说明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能成立;第三点说明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第四点说明认为人老了或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的观点错误。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只是提及“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并不是所有保健品,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由第一步中第四点“认为人老了或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的观点错误”可知,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提及人生病的原因,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出;
D项: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由第一步中第一点“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帮助”可知,D中说法可以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116
(单选题)
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叮人。雌蚊子很需要血液中的一些含糖物质,而人体血液中含有一些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那些分泌呼吸旺盛、血液中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就更容易成为蚊子下嘴的目标。此外,使用香水、香皂和花香型洗发用品的人也得特别小心才是。
下列选项中,您认为欠妥的是( )。
A. 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维生素B可能有助于提高雌蚊子的繁殖能力
B. 雄蚊子之所以不叮咬人,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含糖的物质
C. 同一环境下,有些人被蚊子叮的包可能比其他人多,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有香味,容易吸引蚊子
D. 蚊子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能力就是筛选要叮咬的对象,这种能力有助其繁衍后代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叮人;第二点说明雌蚊子需要血液中的一些含糖物质,人体血液中含有一些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第三点说明分泌呼吸旺盛、血液中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更容易成为蚊子下嘴的目标;第四点说明使用香水、香皂和花香型洗发用品的人也需注意。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由第一步中第二点“雌蚊子需要血液中的一些含糖物质,人体血液中含有一些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和第三点“分泌呼吸旺盛、血液中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的人更容易成为蚊子下嘴的目标”可知,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维生素B可能有助于提高雌蚊子的繁殖能力,因此A中说法可以推出;
B项:B中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并未提及雄蚊子不叮咬人的原因,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由第一步中第四点“使用香水、香皂和花香型洗发用品的人也需注意”可知,人身上有香味也可能会增大被蚊子叮的可能,因此C中说法可以推出;
D项:题干主要提及蚊子叮人是有选择性的,因此可以推断D中说法也是成立的。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117
(单选题)
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较强的抗癌功能。研究表明,蔬菜被煮过后,植物的细胞膜会软化,这使得其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生食蔬菜,人体只能吸收3%至4%的类胡萝卜素,而对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人体对其吸收率可增加45%。
由此可见( )。
A. 食用煮过的蔬菜比食用生蔬菜更有助于抗癌
B. 经常吃胡萝卜的人不可能患癌症
C. 蔬菜被煮过后,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
D. 凡癌症患者平时都不爱吃蔬菜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具有较强的抗癌功能;第二句说明煮过后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第三句说明生食蔬菜,人体只能吸收3%至4%的类胡萝卜素,而对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人体对其吸收率可增加45%。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由题干知,煮过的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比生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更易被人体吸收,而类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有较强的抗癌功能,所以食用煮过的蔬菜比食用生蔬菜更有助于抗癌,因此A中说法可以推出;
B项:经常吃胡萝卜的人“不可能”患癌症,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只是提及“有较强的抗癌功能”,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蔬菜被煮过后,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增加”题干并未提及,由题干只能得到“类胡萝卜素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出;
D项:凡癌症患者平时“都”不爱吃蔬菜,说法过于绝对,题干中并未涉及“癌症患者平时爱不爱吃蔬菜”,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118
(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各自举着红旗、绿旗和黄旗,分别从东面、南面和西面三个方向朝山顶攀登。甲不举红旗,也不从东面上山;举红旗的人从西面上山;乙举着绿旗。
由此可以推出( )。
A. 举绿旗者从南面上山
B. 丙从东面上山
C. 举黄旗的不是甲
D. 乙不从南面上山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举红旗。由“甲不举红旗”和“举红旗的人从西面上山”知,甲不从西面上山。又知甲也不从东面上山,因此甲只能从南面上山。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中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 甲 乙
旗: 绿旗 红旗
上山: 南面 西面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人: 甲 乙 (丙)
旗: (黄旗) 绿旗 红旗
上山: 南面 (东面) 西面
通过分析,只有D中说法符合上表,故正确答案为D。
119
(单选题)
调查发现,养宠物的人往往身体比较健康,心理比较乐观。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 )。
A. 养宠物会让人身心健康
B. 身心健康的人才有精力养宠物
C. 对动物有爱心使人身心比较健康
D. 养宠物的人身心比较健康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养宠物的人:身体比较健康∧心理比较乐观,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养宠物⇒让人身心健康,题干只是一个事实信息,因此无法得到A项中的推导关系;
B项:有精力养宠物⇒身心健康的人,题干并未涉及“有精力养宠物”,因此无法得到B项中的推导关系;
C项:对动物有爱心⇒使人身心比较健康,题干并未涉及“对动物有爱心”,因此无法得到C项中的推导关系;
D项:养宠物的人:身心比较健康,因为“身体比较健康∧心理比较乐观=身心比较健康”,从而D中事实信息正是题干中的事实信息,因此D项中说法可以得到。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120
(单选题)
核酸是什么?核酸与蛋白质均是生物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核酸不但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还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变异等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它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
由此可以推断,下列对“核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核酸是生物体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
B. 核酸分成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的脱氧核糖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
C. 核酸是核苷酸、核苷、碱基的混合物
D. 核酸是对生物体的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的物质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核酸与蛋白质均是生物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第二点说明核酸既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又对生物体的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第三点说明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由第一步中第一点的“核酸与蛋白质均是生物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和第二点的“核酸既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可知,A中说法正确;
B项:由第一步中第三点的“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可知,B中说法正确;
C项:核酸是核苷酸、核苷、碱基的混合物,题干并未涉及,因此C中说法错误;
D项:由第一步中第二点的“核酸又对生物体的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可知,D中说法正确。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