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片段阅读(2)

发布时间:2013-07-30 15:57:0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36

  (单选题)

  法律应尊重并保障媒体的监督权利。但作为媒体,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在监督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过错,甚至给被监督对象造成损失,则必须勇于承担责任。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媒体须依法监督并承担相应责任

  B. 媒体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有法可依

  C. 法律保障媒体权利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监督

  D. 媒体出现失误或过错时责任应由其自身承担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根据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媒体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并且在出现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A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B、D项表述过于片面,未能准确概括文意;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提到法律要对媒体权利进行监督。

  故正确答案为A。

  37

  (单选题)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根据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20世纪是一体化的起源,人们需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联系愈发密切。C项表述符合文意。其他三项在文中均为提及,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8

  (单选题)

  形成于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最早采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准则的方式,并将这一传统推行到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尽管西周时期“礼不下庶人”,建立礼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强化奴隶社会等级制度,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关系,但进入春秋时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礼崩乐坏”,又出现“知识下移”、“礼下庶人”的局面,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也因此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广泛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礼仪制度( )。

  A. 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B. 是统治阶级树立社会准则的工具

  C. 产生的时期及进入下层社会的过程

  D. 由奴隶社会保存到封建社会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指出礼仪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当时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家居生活中推行。接下来又提到进入春秋以后,这一传统和礼仪制度从上层社会逐步深入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中。选项中,C项表述最为准确。其他三项在文中均未体现,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9

  (单选题)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人全身血液循环的速度与肌肉及大脑神经紧张程度成反比;肌肉及神经紧张,血管受到挤压,会使血液流量减少,而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当肌肉及大脑神经紧张度较平时增加60%以上时,其局部血液流动可全部中断。当今所有的疾病中,60%~80%可以从现代生活的过度紧张中去寻根溯源。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 现代医学已经找到当今疾病的绝大部分病理根源

  B. 肌肉与神经的过度紧张是患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C. 血液循环的速度与肌肉及大脑神经紧张程度有关

  D. 现代人的很多疾病与紧张的生活状态相关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题干首先阐述“人体血液循环速度与肌肉及大脑神经紧张程度成反比”这个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当今许多疾病都与现代生活的过度紧张有关。由此可知,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整个材料的中心句。D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B项在文段中并未表明,C项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种观点,并非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

  40

  (单选题)

  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固然要顾及股东的利益,尽可能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企业在获得社会资源进行生产的同时,也就承担了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否充分考虑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日益成为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企业要兼顾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B. 股东利益的重要性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相当

  C. 评价企业绩效和企业伦理的尺度发生了变化

  D. 企业在获取利益时更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提出企业要估计股东的利益,然后用转折关系词“但是”来强调企业也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综合而言,就是企业要兼顾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A项表述最为准确。

  B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予以排除;C项为干扰项,“日益成为……重要尺度”并不表明尺度发生了变化;D项中“更”在文中无法找到根据。

  故正确答案为A。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了农业,然后才出现陶器。这些创造发明,无疑应归功于妇女,因为在性别分工的基础上,妇女是家里的主人,必然首先从事这些活动。这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一定的残余,例如云南傣族和台湾高山族的制陶都由妇女来承担,而男子仅从事挖土、运土等辅助性劳动或甚至根本不参与其事。但在有些少数民族中已开始有所变化,如云南佤族和台湾耶美族中,制陶已成为男子专有的职业,妇女则降为辅助性劳动。这些现象提供了陶器出现之后,有关男女分工的变化和社会分工发展等方面的有用资料。此外,上述少数民族制陶工艺方面的发展过程是:从泥条盘筑到慢轮修整,从露天平地堆烧到棚内平地封泥烧制,这正代表了由手制向轮制过渡的早期形态,由无窑向有窑过渡的初级形式,这些都为探讨原始制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详细地说明我国陶器的起源,目前尚感资料不足。不过最近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陶器都比较原始,据碳十四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五六千年以前,是华北新石器时代已知的最早遗存。这些发现不仅有利于探索陶器的起源问题,同时还揭示了正是在这些遗存的基础上,才发展成为后来广泛分布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到阶级社会的商周文明,它们在制陶工艺和器形的发展上,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此外,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广西桂林甄皮岩的陶器也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碳十四断代也在公元前四五千年以前,同样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存,它们同后来华南地区的陶器发展也有着直接联系。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可能分布着更多的早期陶器的遗存,在不断发展和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整体,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瓷和瓷器,成为我国特有的创造发明,并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41

  (单选题)

  下面哪一项符合本文对妇女从事制陶的解释?( )。

  A. 是陶器在我国起源的标志

  B. 证明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出现

  C. 是妇女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一种印证

  D. 是造成了原始社会性别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文章第一段第二句“……因为在性别分工的基础上,妇女是家里的主人,必须首先从事这些活动”,可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可以从事制陶工作。C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错误,文章第二段明确提到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详细说明我国陶器的起源,妇女从事制陶与陶器的起源无关;B项错误,材料第一句话提出先有了农业,才出现陶器,妇女制陶并不能证明农业文明的出现;D项错误,妇女从事制陶是原始社会性别分工和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后者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C。

  42

  (单选题)

  文章认为佤族和耶美族男子从事制陶说明了( )。

  A. 陶器起源的另一特殊现象

  B. 制陶辅助性劳动不利于妇女

  C. 家庭的主要角色发生了变化

  D. 在制陶分工上不同于其他民族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章第一段中首先提到制陶是由妇女来从事的劳动,这是由其家庭经济地位决定的,男子仅从事辅助性劳动。接下来又提到佤族和耶美族制陶已成为男子专有的职业,妇女则降为辅助性劳动,这是家庭角色发生转变的体现。C项表述正确。

  A项错误,男子从事制陶与陶器起源没有关系;B项在文中并未提及;D项为干扰项,其内容只是文章表面信息,男子从事制陶意在说明其家庭角色的“变化”,D项没有抓住材料语意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C。

  43

  (单选题)

  文章通过对华北、华南不同地方的介绍,想要读者知道( )。

  A. 两个不同地域的陶器遗存的发现

  B. 这几个地方新石器时代断代的先后

  C. 我国陶器的创制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D. 我国在不同地域中还可能有着更多的陶器遗存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隐含主旨。

  文章第二段在介绍完华北、华南地区的陶器遗存之后,在最后一句话中提到“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可能分布着更多的早期陶器的遗存……”。由此可知,文章介绍华南、华北不同地方,意在说明早期陶器分布广泛,我国在不同地域中可能有着更多的陶器遗存。D项表述最符合文意。其他三项表述片面,均未抓住文段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4

  (单选题)

  根据本文,下列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制陶是从少数民族开始的

  B. 原始瓷器的出现受到了原始陶器的影响

  C. 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陶器不能证明陶器的起源

  D. 江西万年仙人洞的陶器影响了华南地区陶器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举出少数民族的例子只是为了解释家庭角色分工,这些分工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还有残余,而并非指出制陶产生于少数民族。

  B项表述符合文意,文章最后一句话“早期陶器的遗存……文化整体,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瓷和瓷器”点出原始瓷和瓷器的出现受到了原始陶器的影响。C项表述正确,文章第二段首句提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的详细说明我国陶器的起源,由此可以推知C项的描述正确。D项表述符合文意,由“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广西桂林甄皮岩的陶器也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同后来华南地区的陶器发展也有着直接联系”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A。

  45

  (单选题)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本文最有可能出自( )。

  A. 介绍我国陶器、瓷器发展的一段文章

  B. 考古学中一篇断定新石器时代的文章

  C. 社会学中介绍少数民族制陶和文化最早出现的文章

  D.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农业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一篇文章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文章首段介绍了陶器制作的角色分工及其工艺发展,第二段介绍了陶器的地域分布,并指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瓷和瓷器,因此本文最有可能出自介绍我国陶器、瓷器发展的一段文章。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B、D项均未抓住整篇文章的主体词“陶器”,予以排除;C项中“少数民族”表述错误,“少数民族”并非文章阐述的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