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选词填空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更加( )地应用于机关和各种商务办公。
A. 广泛
B. 深入
C. 普及
D. 全面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由题干可知,括号内的词语应该与“应用”相搭配,选项C“普及”不符合搭配习惯,予以排除。从词义上来讲,“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深入”指研究、思考深刻、透彻;“全面”指完整、周密。根据语境,“广泛”最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17
(单选题)
不要怕去学新的东西。知识没有( ),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宝藏,没有人会被它压垮,而且愈多你愈身心矫健。
A. 重量
B. 大小
C. 困难
D. 期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根据题干后面的“压垮”一词即可得出答案:只有“重物”才会给人的身体造成负担,因此,“重量”最合适。其他三项均不符合语境,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8
(单选题)
我国荒漠化总体扩张的趋势还在延续,不断( )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直接制约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 侵蚀
B. 占据
C. 损害
D. 蚕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题干主要讲的是目前荒漠化扩张使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的状况。选项中,“占据”和“损害”体现不出逐步的过程,排除B、C项。“侵蚀”是逐渐侵害使变坏;“蚕食”是像吃桑叶那样,比喻逐步侵占。根据语境,选择“蚕食”更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D。
19
(单选题)
横扫时尚世界的牛仔装,在美国诞生之初,就是以其野性、粗犷、豪放的风格闻名于世,后来经过( )后,也为其加入了休闲的元素。
A. 改装
B. 引入
C. 修饰
D. 改进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由“为其加入了休闲的元素”可知,牛仔装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应当是“改进”的结果。“引入”和“修饰”显然不符合文意;“改装”的意思是改变原来的装束或装置,也不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
20
(单选题)
下岗工人将获得7万美元补偿,这相当于普通蓝领工人两年的税后年薪。仅靠这笔钱,在美元疲软、物价上涨的时代并不能( ),不过尚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
A. 高枕无忧
B. 一劳永逸
C. 丰衣足食
D. 为所欲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为成语填空题。
题干想要表达的是在物价上涨的时代,靠着七万美元的补偿,家庭生活并不会太富足,只可维持正常水平几年。C项“丰衣足食”是指吃的穿的都很丰富充足,符合语境。
A项为强干扰项。“高枕无忧”是指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可比喻放松警惕。“高枕无忧”通常说的是摆脱了危险,不用再去担心会遇到什么危险。题干中说的主要是工人的赔偿金与他们的生活,与“危险”无关,“高枕无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题干中说的是工人获得7万赔偿金,没有“劳”的意思,因此排除B项。“为所欲为”是任意而为,不符合语境,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1
(单选题)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 )恐惧的事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被自己吓住了,大多数的恐惧,来源于我们的( )。
A. 引起 经历
B. 需要 幻觉
C. 产生 猜测
D. 值得 想象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先看第一个空。“事情”本身并不能产生恐惧,只能是事情让人“产生”了恐惧这种情绪,因此排除C项“产生”。
再看第二个空。根据语境语意,恐惧是“我们被自己吓住了”,可知恐惧来自于人自身的想象。A项“经历”说的是人们亲身做过或遭遇过的事,人们通常只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人们并不会对“经历”感到恐惧,因此排除A选项。“幻觉”是指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在病态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幻觉,用在此处明显不合适,因此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2
(单选题)
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 )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寻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着急,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 )属于城市的文化。
A. 演绎 弘扬
B. 创建 涵养
C. 彰显 打造
D. 提炼 培育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多个词语的选词填空题适合采用排除法。第二空中,对于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而言,城市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弘扬”意为发扬,是对原有事物的发扬光大,与句意不符,排除A。“涵养”意为使(水分)蓄积,与“文化”不搭配,排除B。
第一空中,“彰显”意为充分显示;“提炼”比喻对某种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文化特色进行利用,而是要有一个选择加工的过程,故“提炼”更贴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
23
(单选题)
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 )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 ),一部分融合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
A. 全部 消亡
B. 先后 隐退
C. 一度 湮灭
D. 曾经 变迁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题干讲得是匈奴、契丹等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了政权,但是后来这些政权都不复存在了。由此可知,这些政权是“曾经”存在过的,第一个空格内需要填入有“曾经”含义的词语,排除“全部”、“先后”。第二个空中,“变迁”的意思是情况的变化转移,包含了文段中的“西迁”、“融合入汉族”等,而文段中这几种情况是并列关系,因此排除D。
C项中,“一度”是指从前、曾经,“湮灭”指埋没、磨灭,两个词语都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C
24
(单选题)
影响电子书走向大众的,还是在于传统阅读习惯。手指翻过书页,会有自由的感受,电子书则是冰冷之物。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可能( )的。不过,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难陷入长久阅读,多是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电子书倒能填补这种零碎的时间,在( )中打发时间。
A. 模仿 轻描淡写
B. 移植 浮光掠影
C. 复制 删繁就简
D. 效法 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此题为混搭填空题。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个空格。A项“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B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C项“删繁就简”指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D项“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由题干可知,第二个空格内填入的成语需要与前面“快餐、零碎式的浏览”形成对应,A、C明显不符合,予以排除。“效法”指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与“体验”不搭配,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B。
25
(单选题)
一般而言,一幅大画不可能( ),艺术家应该有一段时间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进而精心( )、反复( ),甚至数易其稿,从而成就一件佳作。
A. 一蹴而就 准备 修改
B. 一挥而就 构思 推敲
C. 一气呵成 设计 研讨
D. 唾手可得 筹划 揣摩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此题为混搭填空题。
多个词语的选词填空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先看第二空,A项“准备”与题干不符,前面提到的“收集资料、深人实地、写生采风”都是准备工作,不会“进而”再准备,A项排除。D项中的“筹划”是指为完成一件事情而谋划,题干中讲得是艺术家作画,“筹划”用在此处并不恰当,D项排除。再看第三个空,“研讨”是研究讨论的意思,一般用于学术问题,不符合文意,排除C。
B项中,“一挥而就”是说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构思”是指写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三个词语均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