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发布时间:2013-07-31 09:39:5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11

  (单选题)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 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 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 两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解题重点在第二句话。“变革微观物质”是和“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相对应的;而“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相对应的是“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它们”指小粒子。由此可知C项是对二者的正确理解。

  根据文段可知应该是微观物质构成微观结构,A项不正确;B项将微观物质的含义分割开来,理解错误;D项内容仅是微观物质的含义。

  故正确答案为C。

  12

  (单选题)

  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B.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C. 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 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是:法律秩序好则市场经济好,市场不能没有秩序,“但是”引导的内容是关键,所以可以推出A项正确。B项表述的“市场调节”在文段并没有体现,不能推出;C项不是文段的重点;D项“只有”的说法不合文意,“建立市场并不难”,并非只能依靠法制。

  故正确答案为A。

  13

  (单选题)

  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果,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它一般包括四个层次或方面,即常识、经验概括、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所谓常识,主要包括格言、谚语等一般人普遍熟知的知识,它往往不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而科学知识是一种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系统性。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科学知识是绝对真理,不容置疑

  B. 与科学知识相比,常识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即其中包含着许多错误

  C. 常识都不可信

  D. 科学知识中包含着常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由最后两句对“常识”和“科学知识”的解释可知,常识往往不能认识事物本质,那么就会导致有时不能正确理解事物,故B项可以推出。

  A、C两项表述都绝对化,不能从文段找到根据;D项在文段中也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B。

  14

  (单选题)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从上到下依然缺乏强有力的机构,专门负责检查监督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往往是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下发一个文件,作出一些新规定,或成立新机构,而较少关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由于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的落实缺乏监督保证体系,执行不执行都是一个样,时间一久,令不行、禁不止之风就会自然盛行。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须做到令行禁止

  B. 必须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

  C. 必须加强政策执行机构建设

  D. 必须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的题干是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专门负责检查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可知D项表述这段话想要强调的,故选D。

  A项是缺乏监督保证体系导致的结果,文段的主旨是如何解决问题;B项“加强力度”在文段中没有依据;文段有提到“缺乏强有力的机构”,但后面有定语,是缺乏专门负责检查监督政策落实情况的机构,C项表述将范围扩大。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5

  (单选题)

  科技工作者因尽到了道德义务而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个别科技工作者出于私利支配,背离真善美的良知,作出危害社会的科技行为选择,如为法西斯侵略战争服务,他们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就要受到社会的制裁。还有一类不正当的科技行为,如非法占有他人成果,这也应受到谴责和制裁。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科技人员的良知作用非常大。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人要处以重罚

  B. 科技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要比普通人高

  C.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需要科技工作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D. 要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构成总分总结构。首句和末句点明了主旨:科技工作者遵守道德良知十分重要。中间一句则通过两方面举例说明了科技工作者违背道德良知带来的危害。由此可知,科技工作者需要提高道德素质,故选C项。

  A项内容属于“不正当的科技行为”,只是文段提到的部分内容;B项没有依据,文段没有做科技工作者和普通人的比较;D项偏离主旨,文段强调的是道德而非法制。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16

  (单选题)

  香港“廉政公署”自1974年成立以来,强力肃贪,共调查2200多件贪污、行贿案件,监控涉案不法政府官员1355人。以香港弹丸之地,调查案件如此之多,涉及人员如此之众,但并未阻碍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反腐败斗争会影响经济建设

  B. 反腐败斗争本身是不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C. 香港的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D. 香港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有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题干是:香港廉政公署自成立以来调查了众多贪腐案件,这并未影响其经济建设。由“但”这一转折词可知其后的内容为重点。由此可知,正是由于香港公务员队伍的高度廉洁,遏制了腐败现象,促进了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故选D。

  由“但并未阻碍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可知A项错误;B项引申过度,从文中找不到根据;C项仅是陈述的一个客观现象,并非文段叙述的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D。

  17

  (单选题)

  人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离开了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自然丧失了现实文化价值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文化与人的本质实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 人如果没有文化,则其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C. 文化只能反映人的活动

  D. 没有文化,人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人的本质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反之”前后分别论述了人离开了文化和文化离开了人造成的后果,以此说明人与文化二者不可分离,即文化与人的的本质实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选A。

  B项主观臆断,“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并不意味着“没有做人的资格”;C项在文段中没有依据,事实上文化不只反映人的活动;文段第一句话即论述了人离开了文化,就不可能实现人的本质,所以D项也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8

  (单选题)

  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而对另一半学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调查前,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的主张。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

  B. 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学生反对

  C. 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 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先介绍了大学生对宿舍的态度的调查,最后一句对调查进行了总结,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即根据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大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增加了,可知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C项正确。A项“是不好的”表述绝对,文段中只提到“反对意见的人多”,并不代表没有支持的意见;B项明显错误,不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而是反对的比较多;D项“校外宿舍条件”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C。

  19

  (单选题)

  一个民族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这个民族才能够自立于世界。如果丧失了这些,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希望,而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又是基于对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和了解才开始萌生的。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一个民族只要继承自己的传统,自然就会有凝聚力

  B. 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加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

  C. 一个民族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首先要发展经济,“财大才能气粗”

  D.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扎根于民族成员之中,不需要外界的努力也能为其成员所认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前两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个民族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转折词“而”引出重点,即要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就要对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所以可以得出B项正确。

  A项“只要…自然就”表述过于绝对;C项“发展经济”材料没有提到;D项是在说如何让民族成员认识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20

  (单选题)

  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 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B.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 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正确答案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