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内容导航】:
- 第1页: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首先说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的起点,而生产劳动又是人与自然的交换中介。又因为人们是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形成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可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自然界和人的基础之上的。B正确。
A项“人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的表述明显错误,并且与材料中“人们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不符;C项不能从材料中推出;材料中是将人与自然作为两个独立概念来论述的,无法从中推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的结论,D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它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21
(单选题)
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 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 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 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前三段构成总—分结构,先提出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接着二、三两段分述挑战来自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另一个是“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后者是挑战的主要来源,故选D。
A、B项内容是挑战来自“知识”,并非主要来源;C项“制度问题”并不是文章提到的知识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D。
22
(单选题)
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 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 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 形成了技术壁垒
D. 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六段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根据上下文可知,发达国家注重的是知识经济,而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经济。由此可知,后半句话就是工业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相比的弊端,A项正确。
B项是知识经济和工业化经济都会遇到的问题;C项是知识经济的弊端;D项不是工业化经济的弊端,而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3
(单选题)
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 注意知识的积累
B. 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 发展新型经济
D. 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三段“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知,B项内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从对待机遇的角度应采取的应对方法,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4
(单选题)
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 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 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 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具有负面效应,所以B项“负面效应”表述错误。
A项可以第二段关于“知识”这一要素的阐释中推出;文章第二段用保罗·罗默的话即引出C项的内容;由文章第二段最后托夫勒的一句话可以推出D项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
25
(单选题)
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 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 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 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的后三段主要谈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D项内容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故选D。
A项“广大沿海地区”的表述将范围扩大,文中提到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某些城市”;B项“只有西部地区”表述错误,文章说的是“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并没提具体是哪些地区;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章只提到东部某些地区有新型经济,并没有说只有东部有新兴经济,而西部没有。
故正确答案为D。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电子现金这一新的货币形式。电子现金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的数字信息,它同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转账手段;电子现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但它又和金币、纸币不一样,是种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仅通过数据的交换便可实现现金的功能。
电子现金是种数字信息,它和纸币一样,本身并没有价值,所以有被伪造的危险,为此就要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从技术上说,电子签名比纸币上使用的水印更难伪造。但电子现金和其他数字信息一样容易复制,因此,需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然后向多家店铺支付。另外,电子现金的匿名性会给来路不明的钱财提供洗钱的方便,这点需要防范。
电子现金蕴藏着创造巨大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所谓数字商品就是在交易中不用真的商品在场,只是把有关商品间的信息列出供选购,到提货时才取出真正的商品。在数字商品市场中,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的信息交换完成交易,无论生产地和消费地相隔多远,都可以一样进行交易,交易所花的费用几乎为零,所以今后它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26
(单选题)
为了防止伪造电子现金危险的发生,就需要( )。
A. 使用电子签名和水印
B. 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
C. 使用电子签名和数字信息
D. 使用网络技术和加密技术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二段第一句提到电子现金有被伪造的危险,接着由“为此”引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即“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B项表述正确。
A项的“水印”是纸币上使用的,且不能防止伪造电子现金危险发生;C项的“数字信息”和D项的“网络技术”,材料并没有提到这两种解决方法。
故正确答案为B。
27
(单选题)
完成“数字商品交易”,依靠的条件是( )。
A. 依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的信息交换
B. 依靠有关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选购
C. 依靠生产地和消费地不管多远都可以进行交易
D. 依靠电子现金蕴藏的创造巨大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文章最后一句“在数字商品市场中,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的信息交换完成交易”可直接推出A项内容即为完成数字商品交易依靠的条件。
B项内容是“数字商品”的内涵,而非“数字商品交易”的条件;C项的内容是为了说明数字商品交易的好处,也不是完成“数字商品交易”的条件;D项内容是之所以使用电子现金来进行数字商品交易的原因。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28
(单选题)
对于“电子现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和“电子现金本身并没有价值”两句话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电子现金是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仅是一种数字信息
B. 电子现金这种数字信息,要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
C. 电子现金是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现金功能
D. 电子现金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实现数据交换功能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文章第一段最后在解释电子现金时,由后文“是种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仅仅通过数据的交换便可实现现金的功能”可知C项表述是对题目两句话的正确理解。
A项“仅仅”的表述有误,电子现金是种数字信息,但题目的两句话除了强调它是没有物理实体的一种数字信息之外,还强调它能够直接购买东西,实现现金的功能,其意义不仅仅只是一种数字信息;B项没有体现题目第一句话提到的货币功能;D项本身表述有误,电子现金实现的是“现金功能”而非“交换功能”。
故正确答案为C。
29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电子现金的优势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子现金的使用过程中商家不再承担假钞的风险
B. 电子现金是绝对不会丢失的
C. 用电子现金购物可以免费送货
D. 电子现金的使用帮助人们实现无地域限制和无时间限制购物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章第二段最后几句即在叙述电子现金的优势。由最后一句中“无论生产地和消费地相隔多远,都可以一样进行交易”可知电子现金可无地域限制购物,且面对数字商品,电子现金可随时购物,故D项正确。
由第二段“但”之后的句子可知,电子现金一样存在被复制的危险,故A项表述不正确;同样由电子现金可以被复制冒用可知它也是会丢失,故B项也不正确;文章并没有提到用电子现金购物可免费送货,C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3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交易中把有关商品信息列出供选购,提货时才取出真正的商品,这就是数字商品
B. 电子现金这种新的货币形式的出观,反映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
C. 电子现金在向多家店铺支付前,先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
D. 电子现金这种货币形式和信用卡不一样,它本身并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数字信息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D项表述错误,提取D项的主干是:电子现金本身并不是货币。而由原文可知事实上它是一种货币,故选D。
A、B、C项均可在原文中找到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