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6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8-07 08:58:14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66(单选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对括号中的词可用下面哪一个词语代替?( )

  A.坚持不懈

  B.毫不动摇

  C.不折不扣

  D.不屈不挠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替换的能力。

  句子中“坚定不移”指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固坚强,不动摇。A项“坚持不懈”强调不放松;C项“不折不扣”强调完全、彻底性;D项“不屈不挠”表示不屈服,多形容人的品格。B项“毫不动摇”意思和“坚定不移”最为接近,最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67(单选题)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句照抄一通, ,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那样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也只能是违反毛泽东思想。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那就连一般问题也解决不了

  B.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C.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D.那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填空的问题。

  根据横线前后语境,发现后句由“更”引导了递进的语境,那么横线处应该选能与后面构成递进关系的语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与“不能正确解决什么问题”句式相似,内容构成递进关系,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一般问题”与“正确解决问题”不构成递进;C选项“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句照抄一通,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否定整体,太过绝对,且与后边的“正确”无法形成衔接;D选项从语法结构上来说,与后边无法构成递进。

  故正确答案为B。

  68(单选题)(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章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

  对括号中的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由问题“最准确”可知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的能力。

  据括号中内容可知,在“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的前提下,对“材料细节有出入”的态度为“无所谓”。综合来看,前提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而态度表现了不苛求材料细节真实的主张,故D项正确。A、C两项为括号外主张,B项与句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

  69(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山东省济南市工商银行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B.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C.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现在已经没有谁不承认地球不是绕太阳旋转的了。

  D.由于措施得力,近十年来这个县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千分之五的控制数学之内。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病句辨析题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选项“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可知“推行服务忌语”属搭配不当,亦不合逻辑,应删除“服务忌语”;B选项不合逻辑,人属于“一切生物”,“不仅……也”关联词使用不当;C选项“没有谁不承认地球不是绕太阳旋转”三重否定,意思为“所有人都承认地球不是绕太阳旋转”,不合逻辑。D表述无误,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70(单选题)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息,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徙,南方的江淮流域得到开发,经济不断发展,到隋唐时期,已后来居上,超过了遭受战乱破坏的黄河流域。

  这句话最准确的表达是( )。

  A.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农民回避战乱而大举南迁

  B.自魏晋以来,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使得江淮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

  C.隋唐两代,南方经济优于北方

  D.战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讲两个问题,一是自魏晋以来,北方农民因战乱南迁;二是因北方农民南迁致南方江淮流域经济不断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D选项未抓住重点;C选项扩大范围,将“南方江淮流域”扩大为南方,北方“黄河流域”扩大为北方。

  故正确答案为B。

  71(单选题)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

  B.检察机关的组织形式

  C.最高人民检察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

  D.检察系统的领导体制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根据阅读材料可知本文属于分—分结构,第一句讲各级人民检察院间工作领导的层级问题;第二句讲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检察院对谁负责的问题。两部分总体讲述了检查系统的领导体制,故主旨概括应为D项。A项未抓住重点;B、C项材料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D。

  72(单选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它的“三部曲”:第一部是输出产品,第二部是输出资本,第三部是输出牌子。输出牌子就是要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打响他们的牌子。同时压倒中国的牌子,并起到“征服人心”的作用。如果广大的消费者更多地认同外国牌子,则民族工业必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发达国家总是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B.发达国家的“牌子”输出对我国民族工业威胁最大

  C.外国产品的质量优于国内产品

  D.“牌子”比产品质量更重要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表面主旨题。

  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句概括讲发达国家队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侵略时,“输出牌子”为三部曲之一;随后的内容具体讲如何输出牌子;最后的假设条件为观点性内容,由“如果消费者更多认同外国牌子,则民族工业必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一句,可以推出B项正确。A项范围太大,没有抓住要点;C、D项内容太过绝对,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73(单选题)受人青睐的杀菌皂不适合冬季使用,它会破坏皮肤表面保持皮肤滋润的保护性脂肪膜。天气寒冷时,空气湿度大大降低,水分更易流失。

  这段话的观点是( )。

  A.杀菌皂会破坏皮肤表面保持皮肤滋润的保护性脂肪膜

  B.天气寒冷时水分容易流失

  C.杀菌皂受人青睐

  D.杀菌皂不适合冬天使用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根据材料可知文章为总-分结构,“受人青睐的杀菌皂不适合冬天使用”为论点,随后从“杀菌皂会破坏保护性脂肪膜”和“天气寒冷时水分更易流失”两方面论证杀菌皂为什么不适合冬天使用。首句即为观点句,故选D项。A、B项为论据,C项未抓住重点,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74(单选题)反伪斗士何祚庥院士说:“多莉死了,但还有许多克隆牛羊没有死,凭什么就怀疑克隆技术?——两性生殖的小孩还有夭折的呢!”

  这段话的意思是( )。

  A.何祚庥院士是反伪斗士

  B.克隆羊多莉死了

  C.何祚庥院士对克隆技术充满信心

  D.两性生殖的小孩有夭折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为考查表面主旨题。

  材料用反问句“凭什么就怀疑克隆技术”表明“维护克隆技术”的观点,接着用“两性生殖的小孩有夭折的”来继续论证观点。综合来看,材料对克隆技术有信心,故C项正确。A、B、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75(单选题)人们在没有认识客观必然性之前,只能是必然性的奴隶,认识了必然性,利用必然性去改造自然,改造自己,就获得了自由。

  这段话的观点是( )。

  A.自由与必然是相互依存的

  B.认识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

  C.必然和自由没有绝对的界限

  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由材料可知,必然一直存在,一个人可以通过利用必然获得自由,两者间无绝对界限,C项正确。

  必然是一直存在的,并非与自由相互依存,认识到必然后,还需要“利用必然性”才能获得自由,故A不选;材料并未谈认识,偏离题意,故B不选;根据后半部分内容可知,认识必然性能获得自由,而非“自由就是对必然的恶人是和对客观的改造。”且材料主体并非“自由”,故D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弹出材料76(单选题)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里分析词语指代的能力。

  有材料原文“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定位材料可知“两次和三次”所指在前,根据关键词“分别”可知应对应波长为“21厘米和10.5厘米”电波,故C项正确。A、B、D项中“分阶段”、“分片”、“时间长短”材料中均未提及,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77(单选题)“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生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语境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由前面语境可知“已接收到讯号”,提取材料主干得知“至今还未发现电波源”,综合来看,即已经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匹配的电波源,故选B。A选项,既然有讯号就一定有电波源,故不选;C、D选项与语境不符,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78(单选题)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是对这37个讯号的关键描述,由材料可推出③⑤正确。④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与材料不符,材料中为“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故C、D项不选;①并非描述这37个讯号,主体不符,故不选。由此,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79(单选题)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选择的能力。

  材料第一段用疑问引入要谈论的对象,即是否有地球外文明;第二段、第三段介绍了美国学者搜集讯号的过程并论述为什么又筛选出37个讯号;最后一段说明这37个讯号的重要意义,材料整体用这37个讯号来论述可能存在星球外文明的观点,但并没有确定的结论。C选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是确定性信息,不符材料意思,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80(单选题)下列说法符合愿意的是( )。

  A.美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来自地球外的文明的讯号

  B.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所以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讯号,就可能用这个波长

  C.37个讯号中所有的都很强烈

  D.至今已发现有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可知,A选项将“可能”的信息表述为确定的信息,故不选;“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C选项错误;“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可知D选项错误。由“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可知B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远古海底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就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的假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 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 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 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弹出材料81(单选题)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语句逻辑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第一句讲各国学者弄清了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第二句具体讲各国学者是如何弄清来龙去脉的,对第一句做具体的说明,故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82(单选题)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关键词“根据”将材料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板块运动的知识介绍,为背景说明;后半部分为主旨内容,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故C选项正确。A、D选项未抓住重点;B选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83(单选题)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万米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虽然科学家推算10000米为山脉上升的极限负荷,但关于山脉最终高度的推算均为假设,并非确定性信息,此外,在最后一段中,“然而”做为关键词表转折,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故A选项正确。C、D选项过于绝对,B选项过度推论,均与材料相违背,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84(单选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相互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可知,A选项“约100公里”与材料中“约不到100公里”不符,故不选;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运动、碰撞使得“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形成的,而非“沉积岩相互碰撞”,B选项表述错误,故不选;根据“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D选项将不确定信息确定化,故不选。由材料“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和“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85(单选题)文中①—②处缺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分析①处前后语意可知,句子前后构成假设关系,前句提出假设,后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用豆腐来叠罗汉”为假设,“最终垮台”为结果,故用关联词“如果……那么”,故排除A、C选项;分析②处前后语意可知,前后仍为假设关系,“如果……就”与“如果……那么”均为表假设的关联词,但,“就”在此处不符语法应用,语句不通,排除B选项,综上选D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