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与答案之判断推理能力
26(单选题)如图所示,在已接地的电路上,有甲、乙、丙三个可为通路或断路的接点。若人站在地上,而手碰触到金属外壳形成通路,则当此三个接点为下列( )种情况时,此人会有触电危险。

A.接点甲断路,接点乙通路,接点丙断路
B.接点甲通路,接点乙通路,接点丙通路
C.接点甲断路,接点乙断路,接点丙通路
D.接点甲通路,接点乙断路,接点丙断路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机械推理 解析甲、丙为通路时,金属外壳被短路,排除B、C、D;A中甲乙断路,乙通路,金属外壳可为通路,有触电危险。故正确答案为A。
27(单选题)某人准备了两杯等量的水及一些块状冰糖与白糖粉末(两者成分均为蔗糖),做溶解速率与溶解度的实验。在 25℃时,他将相同质量的冰糖与白糖粉末分别加入两个杯子中,并以相同的速率不断搅拌,最后两个杯子中均有未溶解的糖。则下列糖的质量百分比溶度与搅拌时间得关系图,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机械推理 解析块状冰糖和白糖粉末成分相同,均为蔗糖,质量相同且水也为等量,故充分溶解后,二者浓度应相同,排除A、B;而白糖粉末溶解速度快于块状冰糖,即浓度变化更快,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28(单选题)两反射镜面I、II成5度角放置,光线入射镜面I的入射角为30度,然后在两个镜面中来回反射,则光线第一次从镜面I上面重新反射出来的初射角为( )。

A.30度
B.40度
C.50度
D.60度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机械推理 解析

画图分析,根据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可推算出反射后出射角为40度,故正确答案为B。
29(单选题)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ABC三个实心正方体上部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大小的关系是( )

A.PA
B.PA>PB>PC
C.PA=PB=PC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机械推理 解析

30(单选题)下面是一扇防盗门的四种受力图,F1、F2为作用在上下两个铰链上的力,G为重力。防盗门的实际受力情况最接近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机械推理 解析受力平衡,A、C两项防盗门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向上的力,受力不平衡,排除A、C。假设没有铰链,防盗门上侧会有一个向外倾倒的趋势,故上铰链对防盗门的力应该是向内侧的,故正确答案为B。
31(单选题)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换句话说,考古学是以科学发掘为基础,通过实物研究历史的科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考古学的是( )。
A.考据流传古书的作者
B.鉴定拍卖古画的真伪
C.估计展览文物的价值
D.考证出土农具的年代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通过实物遗存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考据古书的作者、B项鉴定古画的真伪和C项估计展览文物的价值,都不符合定义要点。D项考证出土农具的年代,有助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属于考古学。故正确答案为D。
32(单选题)动画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动作思维的任务或课题是与当前直接感知到的对象相联系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依据表象与概念,而是依据当前的感知与实际操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动作思维的是( )。
A.幼儿用手摆弄物体进行计算活动
B.学生骑自行车回家
C.大猩猩堆垒木箱去拿高处的事物
D.建筑师在电脑上画设计图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思维与动作不可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摆弄物体进行计算”、C项“堆垒木箱去拿高处的事物”、D项“在电脑上画设计图”都符合定义要点。B项“骑自行车回家”只体现出了动作,无法判断是否有思维活动,不属于动作思维。故正确答案为B。
33(单选题)地缘文化学是文化学研究中从局部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因缘关联,探讨地理区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地缘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
A.徽商现象
B.某地农业景观的开发过程
C.城市房价暴涨现象
D.某市大学生创业现象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地理区域文化特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徽商”指的是徽州的商人,“徽商现象”符合定义要点,属于地缘文化学的研究对象。B、C项均未涉及文化,D项大学生创业现象与地理无关,都不属于地缘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故正确答案为A。
34(单选题)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渡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意见领袖社交范围较广
B.意见领袖一般都是权威人物
C.意见领袖是民主推荐产生的
D.意见领袖独立地进行新闻采访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社交范围广”符合定义。B项权威人物、C项民主推荐产生、D项独立地进行新闻采访,在定义中均未体现,不符合定义,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5(单选题)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所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天然孳息的是( )。
A.小沈在地铁上捡到的手机
B.陈大爷家老宅地下挖出的古董
C.长风公园里的桃树结的桃子
D.张阿姨送给邻居王大妈的猫崽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项显然不符合定义要点;C项的桃子还未与原物桃树分离。因此A、B、C三项都不属于天然孳息。D项“送给邻居王大妈的猫崽”符合定义,属于天然孳息。故正确答案为D。
3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元素 解析已知图形中从左到右,元素方框依次减少1个,未知图形应有1个;小黑点依次增加1个,未知图形应有3个;小三角依次增加1个,未知图形应有2个;元素层级依次增加一层,未知图形则应有4层,且4层都不一样。故正确答案为C。
37(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空间-折纸盒 解析立体图形中三个特征面两两相邻,用时针法,得到只有C的时针和原图相反,为不能折成的。故正确答案为C。
38(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位置 解析左右两边半圆的运动规律为先两边向中间合拢得到第3幅图,再从中间往外拨开,慢慢拉开再向上扭转,即可得到B。故正确答案为B。
39(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属性 解析题干中的图形只关于竖轴对称。AD不仅关于竖轴对称,还关于横轴对称;B既不关于竖轴对称,也不关于横轴对称;C只关于竖轴对称。故正确答案为C。
40(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考查封闭空间数数。已知图形的封闭空间数依次为2、3、4,可推知未知图形的封闭空间数应为5。故正确答案为B。
41(单选题)左边图形由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通过平面上的变化可以组成新图,下列选项中,不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的是( )。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平面-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位置,用时针法。题干中两个箭头的时针方向一致,选项中除了D,ABC中两个箭头的方向也都一致。故正确答案为D。
42(单选题)符合下列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平面-位置 解析箭头周期性出现:上、下、上、下、上,从AD中选。再看上字架的位置,也是周期性排列: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故正确答案为A。
4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遍。前两行的图形都包含有三种元素,第三行图形也应当包含这三种元素,通过比较可知第三行所缺图形为C。故正确答案为C。
4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叠加。图中相邻三个小圆组成的三角形,两个角的图形叠加去同存异后得到第三个角的图形,根据此规律可得出未知图形应为B。故正确答案为B。
4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元素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遍。前两行的图形都包含有六种元素(每个图形水平分为上下两种元素),第三行图形也应当包含这六种元素,通过比较可知第三行所缺元素组成的图形为C。故正确答案为C。
46(单选题)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分必要条件
D.丙既非甲的充分条件,又非甲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乙⇒甲,②丙⇒乙;将两个推导关系连接起来为:③丙⇒甲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丙⇒甲,跟题干推导关系一致;B、C、D三项均和题干逻辑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47(单选题)凡涉及国家军事,政治或经济秘密的论文都不属于公开的学位论文。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下列( )项也一定为真。
A.不涉及国家军事、政治或者经济秘密的论文不可以公开
B.不公开的学位论文都是有关国家军事、政治或经济秘密的论文
C.有些涉及国家军事、政治或经济秘密的论文可以公开
D.公开的学位论文都不是涉及国家军事、政治或经济秘密的论文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涉及机密⇒不公开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根据逆否规则,
A项,-涉及机密⇒不公开,“-涉及机密”是否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前件,否前件无法推出任何绝对表达的结论,A错;
B项,不公开⇒涉及机密,“不公开”是肯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肯后件无法推出肯前件,B错;
C项,有些涉及机密⇒-不公开,“涉及机密”是肯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前件,肯前件无法推出否后件,C错;
D项,-不公开⇒-涉及机密,“-不公开”是否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否后件可以推出否前件,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48(单选题)自相矛盾是指在同一思维或辩论过程中,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互相否定的断定。下列( )项断定包含自相矛盾。
A.在刚开始读《聊斋志异》时,小李以为所有的鬼都是青面獠牙的,等到读完全书,他却说并非所有的鬼都是青面獠牙的
B.方老师在介绍生物的分类时说:“眼虫既有动物的特征也有植物的特征”
C.在介绍南极洲的动物情况时,王老师说:“南极海岸地带,鸟类的种类虽少,但鸟却很多”
D.在张经理发言后,老陈说:“我基本上完全同意张经理的意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在同一思维或辩论过程中”、“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否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中的“基本上完全同意”自相矛盾,“基本上同意”和“完全同意”是两个互相否定的断定,且都是发言后老陈针对张经理的意见的评论,符合定义。A中的“刚开始读”和“等到读完全书”不符合关键词“在同一思维或辩论过程中”、B中的“既有动物的特征”和“有植物的特征”不符合关键词“两个互相否定”、C中的“鸟类的种类少”和“鸟很多”不符合关键词“同一对象”,都不属于“自相矛盾”。故正确答案为D。
49(单选题)塞莱拉基因组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将老鼠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因此,老鼠和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上述结论依赖的一个假定是( )。
A.已经绘制完成的动物基因图谱往往很不准确
B.从智力和情感的角度看,老鼠和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C.判断物质之间区别大小的主要标准是物种在基因上的相似度大小
D.老鼠没什么智力,在与人进行比较时,可以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老鼠和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论据:将老鼠的染色体与人的染色体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基因、基因内容和DNA序列等方面具有95%的相似度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老鼠和人没有太大区别,论据强调老鼠和人在基因方面高度相似,论点和论据的范围不同,需加强论证,查漏补缺。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在物种的区别和基因方面的相似度之间搭桥,加强论证过程,使论点成立,即为正确答案。A项“动物基因图谱”与判断老鼠和人的区别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选项;B项说明老鼠和人在智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削弱了论点;D项只是加强实验的科学性,支持论据,但不能说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无法加强论点。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加强论证50(单选题)长期以来A市人口一直保持负增长,由教育专家据此认为,由于学龄儿童人数日益减少,A市小学和初中的在校生人数将越来越少。下列( )项如果正确,将最有力地指出教育专家的推断是有缺陷的。
A.由于种种原因,有个别非婚生育或非法生育二胎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统计
B.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他们的子女将就近在A市读小学和初中
C.由于撤点并校的实施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近年来A市不少小学和初中的就读人数大量增加
D.在校人数的减少,将使小班化教学得到真正实现,从而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削弱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由于学龄儿童人数日益减少,A市小学和初中的在校生人数将越来越少,论据是长期以来A市人口一直保持负增长。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强调学龄儿童人数日益减少,论据强调A市人口一直保持负增长,论点与论据间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B项“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他们的子女将就近在A市读小学和初中”直接削弱论点。A中的“统计不全”削弱力度没有B项强;C项“撤点并校”只是学校少了,A市的学生还是那么多,不能削弱论点;D项“人数减少有助于教育质量提高”是加强项。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削弱论点51(单选题)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凭借着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借形象思维。但研究表明,诺贝尔获奖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因此,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上述结论是建立在下列( )项假设基础上的。
A.有条理的、逐步的推理对于一般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B.诺贝尔获奖者有能力凭借形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
C.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
D.诺贝尔获奖者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论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重大科学突破,论据强调诺贝尔奖获得者,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需要在两者间搭桥,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重大科学突破之间搭桥,加强论证,是正确答案。A项“有条理的、逐步的推理”跟形象思维无关,属无关选项;B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有能力利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和C项,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比一般科学家更为聪明和勤奋,都跟他们是否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无关,B、C两项均无法支持论点。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加强论证52(单选题)有A、B、C、D外表一样、重量不同的四个小球,已知:A+B=C+D;A+D>B+C;A+C
A.D>B>A>C
B.B>C>D>A
C.D>B>C>A
D.B>A>D>C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排列组合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1)A+B=C+D,(2)A+D>B+C,(3)A+C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第一步中(1)A+B=C+D和(2)A+D>B+C可得D>B,A>C;又知(3)A+CA>C。
综上,四个球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D>B>A>C,故正确答案为A。
53(单选题)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产品,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 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是仿冒品”。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真假破案 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甲和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两真两假。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出结论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说的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人说的一句话是真的、一句话是假的、还有一人两句话都是假的,可知乙的两句话有一真一假。
又知三种产品中有一个是仿冒品,两个是真品,假如乙的前半句“我的产品是真品”为假,后半句“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为真,那么说明乙的产品为仿冒品,丙的产品也是仿冒品,这与事实信息只有一个仿冒品不相符;所以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也就是乙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真品。因为有一人的产品是仿冒的,有两人的产品是真品,所以甲的产品是仿冒品。验证甲、丙说的话,甲两句都均为假,丙两句均为真,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54(单选题)某中学的教师都很有爱心,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免费为学习困难学生补课,凡是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都喝困难家庭结成了帮困对子,但对所有免费为学习困难学生补课的教师都没有人困难家庭结成对子。
根据以上前提,下列( )项一定为真。
A.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没有资助贫困生
B.有些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没有志愿献血
C.有些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经常献血
D.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跟困难家庭结成了帮困对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事实信息: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免费为学习困难学生补课;
①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和困难家庭结成了帮困对子;
②免费为困难学生补课的教师⇒-和困难家庭结成帮困对子。
根据逆否规则,从①可推出③:-和困难家庭结成帮困对子⇒-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根据传递规则,从②和③可推出④“免费为困难学生补课的教师⇒-资助了贫困生的教师”,即所有免费困难学生补课的教师都没有资助贫困生。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
从第一步可知所有免费困难学生补课的教师都没有资助贫困生,又知事实信息“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免费为学习困难学生补课”,可以推出有些经常志愿献血的教师没有资助贫困生,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题干推出。故正确答案为A。
55(单选题)一旦消费者认识到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他们普遍都会增加消费。这种增加很容易通过消费者希望不再推迟购买那些肯定会涨价的商品这一现象得到解释,尽管消费者预料到价格持续上涨,工资也会随之上涨,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最终还是会推迟那些甚至是日常生活品的购买。下列( )项如果正确,最能有助于解释上述描述的消费行为的明显不一致。
A.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时期存的钱比非通货膨胀时期存的钱多
B.通过经济指标发出通货膨胀已经开始的信号和消费者意识到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之间有一个滞后
C.如果很大数量的消费者不能购买商品,那么价格最终会降下来,但工资不会受到影响
D.因为工资的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所以消费者的购买力在长期通胀阶段有所下降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消费者一旦认识到通货膨胀开始,就不再推迟购买那些肯定会涨价的商品,但在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最终还是会推迟购买消费品。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要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分析了在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因为工资的增长跟不上物价的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从而推迟购买消费品,解释了题干中的矛盾,加强了论点。A项对比的是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期间和费通货膨胀期间的存款量,跟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无关,属于无关选项;B项同样没有涉及长期通货膨胀期间消费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无关选项;C项谈的是价格下降和工资的关系,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无关,无法解释题干。A、B、C都解释不了题干中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