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申论热点面对面:帮穷不帮懒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3-03-31 21:39:16 来源:中公教育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民生政策“帮穷不帮懒”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制度设计,防止执行走偏和效果背离。

  新闻背景:

  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表示,“财政能不能可持续,承诺过多而收入不够,我们会走向‘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归之路。另外很多民生政策、制度是不完善的,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3月25日《经济参考报》)

  媒体论道:

  民生政策“帮穷不帮懒”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中国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其上任后首次发表公开演讲时提出:“民生政策该帮穷人而不应该帮懒人”(据中新社24日电)。对楼部长的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同大多数国人一样,笔者也见证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变得愈加富裕强大。在强大国家背后,国人的生活也日趋安稳富足,政府在用实际行动兑现改革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共享的承诺。然而,虽然政府竭力将发展的成果转化成条条扶贫脱困的措施,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仍有一部分人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

  帮助上述一部分人丰衣足食不但急迫,也本是政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有之义。然而,在这一部分人当中,除了老弱病残以外,却有一些四肢健全、不思进取的懒人,他们趁早政府出台各项惠民民生政策之际,趁着各项机制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浑水摸鱼,靠着死缠烂打的方式,借机享受了各项惠民民生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利益,是不公平的表现。

  对于懒人,政府需要帮助,但是不能一味的纵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这类懒人,政府一方面需要引导其树立自食其力的意识,坚决摒弃坐等靠要的错误想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懒人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独立生存能力。同时,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帮扶制度,严厉打击懒人借机享受民生政策的行为,让懒人无漏洞可钻,从根本上杜绝懒人借机享受民生政策的现象,这样才能确保民生政策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实现人民追求的公平正义。

  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的演讲是其履新财政部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可以说这次公开演讲在一定程度上给外界传递了楼继伟财政方面的施政理念,其中对促进包容性增长的财税体制改革的三种模式及其选择,以及“帮穷人不帮懒人”的财税体制论述,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因为这将会成为楼继伟履新财政部之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

  首先,“帮穷不帮懒”财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楼继伟在论述包容性增长方面提出三种财政模式:一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发展模式,是拉美北欧一些国家所采取的,而目前欧洲债务危机说明该模式不可持续;另一种是低税收高福利的发展模式,所走的路径是扩大财政赤字,以通货膨胀来平衡,这一种模式也不可取,因为将使穷人更穷,陷入恶性循环。楼继伟提出包容性增长应该采取的模式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即财税政策关注发展机会的创造,而不仅仅关注结果。财税政策争取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获得发展的机会,享受发展的成果,国家适当提取财政收入,实施适当的再分配政策,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就业充分,人民的幸福感强,经济增长率高,是可持续的。

  其次,“帮穷不帮懒”的财税体制改革将走低税负发展之路。楼继伟明确提出适当提取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如此,在财税领域,将采取还利于民、换利于企业的财税政策路径选择,政府在财富蛋糕的切割方面所抽取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低税负发展之路,正好吻合群众的期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为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将财富蛋糕做大做强。要做大财富蛋糕,必须依靠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积极性,企业和个人通过努力取得财富蛋糕,政府拿得越多,企业和个人就拿得越少,企业和个人创作财富蛋糕的积极性越差,政府拿得越少,企业和个人拿得越多,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就越高,经济社会发展也就越快。“帮穷不帮懒”的激励因素就在这里。

  最后,“帮穷不帮懒”的财税体制改革在路径选择方面,笔者认为重点将针对促进产业结构发展方面的财税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比如“营改增”和消费税、关税以及环境保护、资源产品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调整将是优先选择和重点推进的改革,针对收入分配调控的财税政策,将会成为次优选择,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政策的改革,会在“循序渐进”的改革思维主导下成为次重点的改革。其实,楼继伟的这一改革路径选择,也符合中国实际,因为中国当前针对个人财产方面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模式也跟不上,贸然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会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社会公平,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具有破坏作用;另外,高额遗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会加剧人才和资源的外流,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当然,“帮穷不帮懒”的财税体制,也是有底线选择的,这个底线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有饭吃,适当提取财政收入的作用,就是要保住不管是穷人还是懒人,都能至少生活下去。

  新财长的整篇讲话非常有含金量,对包容性增长的“三种理解”谈得非常好,对于政府的定位、市场的边界思考得很清楚。这里,单单拿出穷人与懒人这一论述,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且话本身并没有什么有违常识的地方。只是,民生政策如果有此考虑而付诸于实际行动,或许会出现与初衷始料不及的背离。

  事实上,在很多福利制度相当完备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穷人和懒人都是很难进行区分和界定的。贫穷有很多原因,懒当然是其中的一个,但因懒致穷的比例有多大?相信这个比例不会很大,因为我们现有的福利制度远远不是福利过度,懒人在这里还是个奢侈品。我们能不能因为懒人的存在,而让政府在救助之前还要对救助对象进行道德审判?

  穷人和懒人的界定太过主观,如果在政策设计上有这样一个AB选项,基层工作人员是不大懂得执行的,估计也没那个耐心来执行,这就变成,福利的分发也变成基层干部的一项特权,也是可以拿来寻租的。说你懒,你就懒,不懒也懒;说不懒,就不懒,懒也不懒。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甄别穷人中的懒人成本太大,也难以有一把标尺方便基层执行。因此,我们的福利政策还是应专注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力度这样的“急诊”,而不是忙着检查“福利病”。帮助懒人亦无妨,只要其愿意接受底线保障的生活。我们的福利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优渥,被救助的“穷人”不仅拥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住房、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有人总结,福利国家在欧洲有几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就是给钱让人不用干活,第二借钱让人有钱不用工作。对于我们当下的福利制度,这是一个太过遥远的奢侈病。

  楼部长在讲话中还提到,“在政策环境不友好,特别是机会很不均等的时候,想少付出,多享受福利的人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舆论环境也会恶化”。这话说得有些绝对,面对机会的不平等,更多的人有牢骚、有怨气,但同时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奋斗和牺牲,通过更大的隐忍和努力,来让自己活得体面,来让自己赢得更好的生活。政府此时应该做的,就是逐步地、尽最大可能消除各种机会的不平等,让公众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不平等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面对问题的前提和既定条件。一边是机会的不平等,一边是所谓的多享受福利,你能说谁比谁更好。

  这是笔者的想法,给大家提供多一种思维来看待穷人和懒人。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民生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府的政策、项目、资金的倾斜帮助和牵引助推,让群众的生活更加有保障、有质量和有体面,但民生对象的主体是“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与牵引只是“外力”,还需要群众对美好生活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对改变自身命运付出勤奋坚韧的劳作,不能只想获得施舍,放弃劳作谋生。否则,再多的民生投入也会装入“黑洞”,出现“扶不起的阿斗”。

  因此,民生政策“帮穷不帮懒”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制度设计,防止执行走偏和效果背离:一是做好民生扶持对象甄别的制度设计,防止民生资金的“跑冒滴漏”,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做好民生资金专项审计和及时纠偏的制度设计,既杜绝民生领域的“伪政绩”,又防止克扣和套取民生资金的违法行为;三是做好民生惠民与民生育民的制度设计,不仅通过民生政策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而且要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作为民生工作的天然职责,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只有将“帮穷不帮懒”上升制度层面,细化为操作守则,落实到监督环节,民生政策的正导向,民生项目的正效应,民生资金的正能量,才能得以最大的彰显和释放。

上一篇:申论热点面对面:桥梁坍塌问题   下一篇:优秀申论范文点评:价值观问题

您可能还关注的内容

考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