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行测题库及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魔鬼训练第144期

发布时间:2014-03-06 08:09:5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公务员考试行测魔鬼训练第144期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公务员考试

 

  A.1

  B.1.5

  C.1.6

  D.2.0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3.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向思维的是( )。

  A.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

  B.以某一复杂问题的形成为发敷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问题

  C.以某一复杂问题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结果的各种原因

  D.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歪打正着”

  第四部分 图形推理

  4.这两套图具有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适膈取代问号的一个正确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公务员考试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人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1.D【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排除A项; 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 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

  2.A

公务员考试

 

  3.A 【解析】逆向思维的卡要特点: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关注小概率的可能性。B项很好排除。D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注意D项的思路稍加扭转并不是与常人思维取向相反,其总体上是与常人思维相同的 A项明先生一种与常人思维相反的取向.其中的“人”和“我”分别代表了大部分人和自身.也就是说自身思维与大部分人相反。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的选择正确的概率比较高,自身的这种与常人相反的选择正是追求小概率的正确性。故选A.

  4.C【解析】这是一道图形叠加题。第一套图的前两个图形叠加保留不重叠的阴影部分,去掉重叠的阴影部分,便得到第三个图形,依此规律得到第二套图的第三个图形为C。

  5.C【解析】l644年3月19日,李白成率领农民军攻人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覆亡。5月27日,吴三桂引清兵人关。6月5日,多尔衮进入并定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由此可知,明朝是由农民起义军灭亡的,清兵人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