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公考热点聚焦第57期:幼儿园沦为"药儿园"问题

发布时间:2014-03-21 08:11:3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幼儿园沦为"药儿园"问题导语:继陕西省西安市和吉林省吉林市后,3月17日,湖北省宜昌市再现疑似“药”儿园情况,该市夷陵区馨港幼儿园被举报违规给幼儿集体喂服“病毒灵”,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目前该园园长、副园长已被刑事拘留。

全国多地现“药”儿园 孩子长期被服用处方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陕西省西安市被曝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后,吉林省吉林市以及湖北省宜昌市先后出现幼儿“被服药”状况。本是让儿童接受教育,以便更好地成长的幼儿园,为何沦为“药儿园”?

  西安一幼儿园长期给学生服食药物被停业整顿

  3月10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说,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枫韵幼儿园,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400名孩子服用处方药“ABOB”,药名叫“盐酸吗啉胍片”。据了解,长期服用该药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该幼儿园园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事之前并未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也未曾告知家长获得许可。

  吉林涉嫌给幼儿服“病毒灵” 园方3负责人被刑拘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新闻纵横》陆续播出了有关吉林省吉林市芳林幼儿园,长期给孩子们喂一种叫“聪明豆”的小药片,不少幼儿出现了恶心、盗汗、皮肤红珍等症状的新闻。此后,经吉林市公安机关初步调查认定,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涉嫌为幼儿服用“病毒灵”,目前,三位相关责任人被刑事拘留。

  湖北宜昌幼儿园使用“病毒灵” 两园长被刑拘

  3月17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透露,当地的馨港幼儿园给孩子喂食疑似“病毒灵”药片被停业整顿,相关设施设备及物证已封存。这是继西安市、吉林市多所幼儿园被曝“乱喂药”事件之后,第三个地方发生同类事件。18日下午7时许,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召开馨港幼儿园家长通气会,确认馨港幼儿园购买、使用过“病毒灵”。目前该园园长、副园长已被刑事拘留。

三问“病毒灵”:究竟是什么药,能治什么病?

  “气温一有大的变化就得吃药。”“孩子说,吃的是白色的、苦苦的药片。”部分家长告诉记者。为什么相隔遥远、如此众多的幼儿园“不约而同”给孩子喂食病毒灵,这个药片有什么功效?病毒灵究竟能干什么?能不能预防感冒?有什么副作用?

  一问:“病毒灵”究竟是什么药?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于锋介绍说,病毒灵是一种老药,主要用于抗病毒,但对病毒没有预防作用。因此现在临床上很少使用,“日常教学中都不提这种药了”。“病毒灵容易误导普通人认为这是一种针对病毒很‘灵’的药。”记者采访的多位三甲医院药剂人员表示,临床已经很久没用这种药了。

  二问:为何多所幼儿园选择“病毒灵”?

  于锋介绍,病毒灵的价格非常便宜,“一瓶一百颗仅要一块五左右。”天津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常诚说,病毒灵对预防病毒感染没有效果,目前曝出的几所幼儿园给孩子用药,可能是误认为病毒灵会对预防病毒感染有效果,或希望减少感冒发生。“病毒灵低廉的价格估计也是这些机构不约而同进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问:长期使用“病毒灵”有何副作用?

  常诚等专家表示,药物上市前会进行有效性、安全性的多重测试。而类似病毒灵这种针对常见病的常见药物,其安全性要求更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几率都比较低。但长期使用对肝肾和泌尿系统有损害作用,而幼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普遍对药物会更加敏感,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也更高。于锋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孩子的不适症状直接与服用病毒灵有关。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长期关注、追踪这些服药孩子的身体状况。

透视“药”儿园背后黑箱现象 监管部门去哪了?

  这些药从哪来的?学校校医有没有处方权?又是哪位有处方权的医院批出来的?有没有合法的手续?园方给孩子喂药,是否经过家长的允许?监管部门又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这里面的疑点,一点都不比幼儿园方面的少。

  幼儿园能给孩子开处方药?

  天津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说,依据相关管理办法,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但幼儿园不是医疗机构,没有处方权,并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如果孩子生病已经在医院看病开药,幼儿园可以受家长委托帮孩子服药。但这仅仅是一种服务。幼儿园的老师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用药常识,而缺乏责任心比缺乏常识更可怕。

  孩子在幼儿园被喂药,家长为何不知情?

  不少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园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家长了解实际情况,孩子一进幼儿园后一切几乎就由园方说了算,多数时候幼儿园对家长们来说其实就是一个“黑箱”。全国大多数幼儿园,除了少数开放日和接送时间允许家长进入以外,其余在园时间是谢绝家长入园的。有的幼儿园甚至把课室的窗户涂成了彩色或是装上半透明玻璃,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见里面的情况。这样的隔离无疑加重了父母的焦虑。

  幼儿园为何易被监管机构忽略?

  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导致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常常被监管机构习惯性忽略;另一方面,由于公立幼儿园数量有限,幼儿教育更多依托于民办幼儿园,社会的巨大需求导致许多幼儿园良莠不齐。正是监管的乏力,“药儿园”才会如此肆无忌惮。以西安涉事幼儿园为例,从幼儿园购药、保存直到最后的服用无人监管,甚至还有不合格的幼儿园保健医生随意给孩子开处方药服喂,这一系列漏洞百出的环节,凸显出幼儿园卫生保健领域的监管短板。

关注和保障幼儿安全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昨日,李克强总理就此作出批示,要求依法查处,严格管理,严防类似事件发生。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也通知做好处置工作,部署立即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健康服务管理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严肃追责。事情虽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责任人也会得到应有惩罚,但社会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相关部门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可能并不是罚一儆百那么轻而易举。

  资源分配失衡是“药儿园”深层诱因

  这些幼儿园变“药儿园”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点——事发单位都是民营幼儿园。近几年各地民办幼儿园频频出事,不全是由于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学前教育领域的资源分配也是导致乱象的重要原因。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各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是补贴数量和方式却带来了更多不均衡。不少教育专家都指出,中国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补贴不到位,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多数都流入了公办园,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的资源分配失衡。

  以监管阻遏“药儿园”的牟利冲动

  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毕竟幼儿园要生存,老师也要生活。谁也不能反对幼儿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一旦这种追求越过社会底线,一旦越线也没有受到相应惩罚,恶例将带动更多幼儿园越来越没有下线。这就是监管尤其是政府监管的重要意义。监管的作用就是阻遏幼儿园单纯的牟利冲动,将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控制在社会底线之内。由此可见,“药儿园”之所以产生,内因缘于幼儿园的牟利冲动,外因则缘于监管的严重缺失。阻遏牟利冲动,完全靠幼儿园自律自觉不大可能,更大的依靠是监管,包括家长监管、社会监管、政府监管。

  监管和保护儿童权益,还需进一步“严防死守”

  在一个文明与法治的社会里,对儿童的呵护应当是全方位的,对儿童保护的规定应当严密而细致。比如说,在媒体上,儿童获得的应当是安全健康的内容。生活中,向儿童提供垃圾食品的行为应受到谴责。在公共场合以及乘车中,应当使用安全座椅。医生、教师等特定人员遇到儿童被侵犯,有责任举报。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挖出病灶,难保“被服药”事件后,还有什么其他伤童现象发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迅速整顿和监督幼儿园的资质并规范办园行为,从园长、教师到保健医、厨师等全部人员的身心健康有所考核、监督和约束。

  结语:儿童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国家的未来星。今天的孩子享受着比过去好得多的成长环境。然而,“保护孩子”的课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破解。从身体健康到人格心灵,从社会环境到权益保障,我们要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