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与真题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社招)(3)

发布时间:2013-07-27 11:25:15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格林斯潘以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费和房地产需求使美国避免了萧条的危机,低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需求增加和泡沫的出现。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同时也使得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了疲软萧条。但这种影响不会很长,只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像1929年那样深度萧条,那么,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贷较少,只有中国银行购买了一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以消费品为主,而且主要是中低价位的消费品,这些往往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也不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的负增长,顶多也是增长放缓。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即使现在股票市场热一点,震荡幅度比较大,但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讲,虽然现在的银行上市了,但80%以上的股权还是政府拥有,所以政府实际上对它还是有百分之百的存款保障的。在这种状况下,只要不出现银行挤兑,就不会出现银行危机。

  此外,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监管能力也提高了;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的加剧,也促进银行业提高管理水平。所以,金融危机是不会全面暴发的。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在9.7%左右,这个速度还可以在未来维持10年、15年或20年以上。近几年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较快,估计今年出口增长会放缓,但也不会太慢,今年经济依然会比较快速的发展,基本维持在9%左右。

  目前为止,两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而且最近升值的幅度越来越大。贸易巨额赤字将导致美元疲软,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美国可能会出现滞胀。如果出现滞胀,美国为了防止物价不断上涨,将会避免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少。中美利差还不足以吸引热钱大量进入中国;只要人民币继续执行主动、可控、渐进的汇率调整办法,每年根据美元的强弱将调整范围控制在3%~5%之间浮动,即属正常状态。

  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固定回升,时下“中国赶超美国论”纷纷______。对此,海外华人告诫说,中国最大的隐忧,不是人民对赶超美国没有信心,而是太过自信,甚至到了______的地步。的确,国人上上下下应该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106

  (单选题)

  下列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产生的

  B. 美国次贷危机的基本表现是财富蒸发、消费下降、经济出现疲软

  C. 美国次贷危机若对美国经济影响不是深度的,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有限

  D. 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只要中国的银行不出现危机

  正确答案是 B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的第二句可知,”财富蒸发“等与次贷危机都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而不是次贷危机的基本表现,故B项错误,选择B项。

  A项正确,由第一段第二句“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次贷危机,......”知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先有因其后才有果;C项由第一段第三句“只要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像1929年那样深度萧条,那么,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可得出;D项由第二段第一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但只要银行不出现危机,就不会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可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B。

  107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消费品,即使有些影响,也不容易造成我国对美出口负增长

  B. 股票市场震荡幅度不大,不必担心中国会出现金融危机

  C. 中国的银行不会出现银行危机,因为中国银行80%股权时政府拥有,政府监控不让其出现银行挤兑即可

  D. 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有时是由于美国政府防止美国物价不断上涨,以免美元继续贬值而带来的

  正确答案是 B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第二段第一句”即使......但只要......,就......“说的是股市振幅是否大并非中国出现全面金融危机的决定因素,”银行不出现危机“才是充分条件,而B项则侧重股市振幅,故错误。A、C、D项符合原文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B。

  108

  (单选题)

  下面对第2段划线的一段话的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话是一个复杂单句

  B. 这段话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C. 这段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D. 这段话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正确答案是 C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第二段划线的一段话“所以”前的部分是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这个复句与之后部分一起构成更高层次的因果关系复句,为了表达政府能够保障存款这个核心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C。

  109

  (单选题)

  最后一段______中应填入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见诸报端 夜郎自大

  B. 甚嚣尘上 妄自尊大

  C. 卷土重来 不可一世

  D. 风靡一时 颐指气使

  正确答案是 B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成语填空题。

  首先看第一个空,如果选择“卷土重来”,与横线前的“再度”语义重复;选择“风靡一时”的话,与前边的“时下”语义重复,排除C和D项;接下来看第二个空,“夜郎自大”强调的是无知,“妄自尊大”强调的是狂妄,因此后者更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易语意重复的成语

  110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的原因的是( )。

  A. 在未来10~2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9.7%左右

  B. 近几年城乡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比较快,经济发展比较稳定

  C. 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且最近升值幅度会越来越大

  D. 滞胀将避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减少

  正确答案是 C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定位材料寻找答案,第四段的倒数第二句“如果出口出现滞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少”说明“人民币升值幅度会越来越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与C项的说法是矛盾的,显然不属于“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具信心”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C。

  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如何制造出廉价的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但是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为水。分离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①,这种薄膜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

  作为研究制造廉价氢气的一部分,以色列雷霍沃特市的维茨曼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②。已有的能渗透氢原子同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由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陶瓷薄膜③。由于它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生产。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能耐更高的温度。原因是温度越高,转变的效率越高。例如,温度到达2200℃时,就会有的水能够有效地转变为氢和氧。

  该院这个项目的主要研制者科干用特别处理过的氧化锆和氧化铈粉末配料,制成了能在2000℃高温下工作的薄膜④。他认为,还能进一步开发出能在2200℃左右温度下工作的材料。

  新的薄膜能经得住高温的部分原因是材料的选配,另外,生产陶瓷的粉末经过特殊的处理也是一部分原因。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角的极少。这就【 】着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科干的这项发明对于用加热方法生产氢气是一个关键性的进展。

  111

  (单选题)

  对文中①②③④处“薄膜”的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处含义最广,可包含②③④

  B. ②处与③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C. ③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不相同

  D.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是 B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②处“薄膜”是耐高温的,③处“薄膜”是已有的、不耐高温的,所以B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12

  (单选题)

  对第二自然段从水中提取氢的工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把水加热至氢氧分离

  B. 要用渗透性薄膜将氢氧分开

  C. 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

  D. 两种气体的分离要及时

  正确答案是 C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知A项正确;由“分离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知B项正确;由“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知D正确;“简单地把水加热”并不能推出“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所以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13

  (单选题)

  与进一步开发能在2200℃状态下工作的薄膜无关的一项是( )。

  A. 制作薄膜的材料要进一步选择

  B. 制作材料间的配比要进一步研究

  C. 渗透性薄膜的密度要进一步控制

  D. 制作薄膜的粉末要经过光滑处理

  正确答案是 C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定位材料最后一段可知新的薄膜能耐得住高温的原因包括材料的选配、特殊处理生产陶瓷的粉末,并未涉及渗透性薄膜的密度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C。

  114

  (单选题)

  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尽管对利用氢这种能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可如何制造出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B. 用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薄膜,由于只能在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所以还不能用来提取氢

  C.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耐高温,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氢原子转变为氢气的速度就越快

  D. 以色列某科学院研制出了一种既能被极弱小的氢原子穿过,同时又能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

  正确答案是 D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如何制造出氢“少了”廉价的“,表述错误;根据”已有的能渗透氢原子同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生产“可知这种薄膜是可以提取氢的,故B项错误;“温度越高,转变的效率越高”,可能是反应的速度加快,也可能是纯度更高,不能等同于“速度就越快”,故C项错误;由第三段第一句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15

  (单选题)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代表

  B. 意味

  C. 象征

  D. 预示

  正确答案是 B , 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填空。

  空格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B项”意味“表示”包含某种意义”,符合语境,为正确答案。A项“代表"多指体现;C项”象征“用于抽象事物;D项”预示“指事情发生前显示出来,不合语意。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