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8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27 14:52:0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106

  (单选题)

  本文的题目为“盲点孕商机”,对此题目解说正确的是( )。

  A. 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即指孕育市场信息

  B. “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商机”即指卖方市场

  C. “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商机”即指市场信息

  D. “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盲点”肯定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它在文中比喻的并不是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而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某种商品的短缺及市场因此而形成的空白点。

  故正确答案为C。

  107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第一、二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生活节奏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但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B. 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某些小商品,例如扣子就很难能买到;各种服务行业日趋五花八门,但某些特殊服务,比如帮助残疾人做什么事,就很少有

  C. 市场“盲点”经常使消费者陷入困窘,那是因为用时即使跑断腿儿,磨破嘴儿,也找不到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

  D. 消费者的需求即提供了商机,比如,现在不少人节假日向往回归山野,贴近自然,因而山野旅游露宿帐篷等消费品便应运而生,可惜价格不菲,影响了销量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选项中“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的原文是“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品种单调与奇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费者需要的某种商品买不到,不代表消费者不需要的其他同一性质的商品数量少。其他三项都是对文章的正确解读。故正确答案为A。

  108

  (单选题)

  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

  B. 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此时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就是发光之处

  C. 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

  D. 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本文中第二段可知,文中并未指明这里的“商品和服务”仅指“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做缩小理解,所以B、D错误。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可以体现“亮点”之意。故正确答案为C。

  109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尽管今天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部分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少的行业

  B. 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 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D. 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本题选项D中提到的,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以及“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这两个都是原文中专家的观点而并非是消费者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110

  (单选题)

  文中[ ]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要求

  B. 呼唤

  C. 强迫

  D. 有利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联系上下文可知,[ ] 处想要表述“新需求”是怎样让“新产业”快速跟进的,要传达“新需求”与“新产业”之间的推进联系,只有“呼唤”一词包含推进含义。故正确答案为B。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民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111

  (单选题)

  下列关于“热污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 “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 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 “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 是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B、D错误;“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所以A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112

  (单选题)

  下列有关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

  B. 热污染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已被事实证明了

  C. 1965年,澳大利亚流行脑膜炎的根本原因是工厂排放的热水,使变形虫大量繁殖,进而污染了水源

  D. 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段中提到“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而D选项中,写的是“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原体中提到的是“一些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故正确答案为D。

  113

  (单选题)

  下列有关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 由于地面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 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炎热

  D. 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以后,全球气温将发生重大变化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中,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所以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14

  (单选题)

  根据原文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

  A. 发展高科技,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 减少人口,减少能量消耗

  C. 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D. 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C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C。

  115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 “热污染”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 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 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所以A错误;“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所以B错误;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还没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所以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