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秋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内容导航】:
- 第1页: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秋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秋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秋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51
(单选题)
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在当今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文化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和”、“合”的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根据上文,不属于论述范围的一项是( )。
A.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B. 和谐文化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C.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会
D. 构建和谐文化的目的是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论述了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并没有提到“高尚的精神塑人”和“作品”等内容,B项属于话题偷换,所以当选。
根据“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可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建设和谐文化,A对;C项是材料第一句后半部分的原文表述;D项是材料最后一句话的同义转换,所以ACD表述都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52
(单选题)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把“好”字放在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好”,准确地理解“好”。协调是一种好,比如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质、量、度的把握是一种好,从经济发展来讲,没有质就有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没有“好”就没有“快”,没有“快”也无所谓“好”,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贯彻落实“好”与“快”协调发展的原则
B.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把速度放在首位
C.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D. 建设海峡经济区不能忽略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中心意思”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遵循又好又快的要求,接下来具体论述了“好”和“快”的协调发展,属于“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第一句,即要贯彻落实又好又快的原则,A项表述正确。
B项只提到了“速度”,也就是“快”,没有提到“好”,C项只提到了“好”,BC表述片面,不选;D项“环境因素”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故正确答案为A。
53
(单选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黄河特点的是( )。
A. 黄河流程漫长
B. 黄河流域广大
C. 黄河气势雄伟
D.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D项“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属于话题偷换,所以错误,当选。根据“经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可知流程漫长,A对;根据“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可知流域广大,B对;根据“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大地上”可见黄河的气势雄伟,所以C对。
故正确答案为D。
54
(单选题)
林语堂曾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许,他的文化思想信仰也以“博以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为旨归。这种文化观念之形成,当然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与蔡元培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林语堂是一个颇为自负的文化人
B. 林语堂于东、西方文化皆有很深的造诣
C. 林语堂和蔡元培关系密切
D. 蔡元培是林语堂文化观念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讲述了林语堂的文化观念,接着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林语堂文化观念的形成,与蔡元培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所以D项正确。
A项“自负”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B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不是材料想表达的重点;C项“关系密切”表述含糊,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D。
55
(单选题)
心是花园,思想为种,既可以繁花似锦,也能杂草丛生。仅种下一粒幸福的种子,随即便抛在脑后是不行的,孱弱的秧苗很快就会被杂草吞噬。那些害怕、怀疑与忧虑的杂草一长出来,就要将它们拔除并丢弃。爱、幸福与宁静都是会传染的。那些不断在心灵花园里种下这些种子的人们,也正把爱、幸福与宁静播到别人的心田里。 通过这段话,作者主要表达的是( )。
A. 人们的心灵往往充满害怕、怀疑与忧虑,很难驱除
B. 我们应该时时陪护自己心中善良美好的品质
C.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爱、幸福与宁静传播给他人
D. 人们对爱、幸福与宁静的渴求总是被害怕、怀疑与忧虑所吞噬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主要讲了我们要细心呵护心灵中种下的幸福种子的原因,一是因为孱弱的秧苗很快被杂草吞噬,二是在呵护的同时也把爱传递给了他人。B项是对材料的完整概括,当选。
A项“很难祛除”不能从文中得出来;C项只属于材料内容的一部分;D项“总是”表述错误,材料说的是如果不呵护就会被吞噬。
故正确答案为B。
56
(单选题)
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我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经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绣女便名播四海了。 这段话意在表明( )。
A. 苏州的现代化,使仍然保有江南古典风韵的周庄脱颖而出
B. 周庄比苏州更富有江南古典绣女的韵味
C. 苏州的现代化,使她失去了原有的古典风韵
D. 周庄是江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因为苏州的现代化,使得苏州的古韵不再保留,而周庄却仍然保留着古典美,这就使得周庄名播四海。引申可以得出是因为苏州的现代化,使得保有古典美的周庄脱颖而出,A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苏州的现代化和周庄出名的关系,B项没有点出“苏州的现代化”;C项没有点出“周庄”,BC都表述片面;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表达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57
(单选题)
精神生活趋向平庸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感官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A. 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主要表现为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错位
B. 大众消费文化富有活力,而严肃文化则死气沉沉
C. 在精神文化事业中进行独立探索和创造的人是脱离他们所得的时代的
D. 由于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人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先提到精神生活趋向平庸是一个突出现象,然后具体介绍了此现象的三个主要表现: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文化错位。A项是对材料的概括总结,正确。
C项明显错误,跟材料表述无关;B项大众消费文化有活力,严肃文化死气沉沉,在材料中也并没有提到;D项是精神生活趋向平庸的其中一个表现,不能概括整段材料。
故正确答案为A。
58
(单选题)
微软公司目前的挑战不仅来自司法部和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来自内部——人才流失。在过去18个月,多名重量级人物相继离开,包括科技主管南茜·迈福德及领导发展视窗95的西尔弗伯格。他们离职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即感到微软已失去活力。 言简意赅地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微软渐失锐气,重臣纷纷离巢
B. 微软面临严峻挑战
C. 微软人才流失严重
D. 微软重臣离巢而去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提到了微软内部的困境在于人才的流失,而流失的原因是微软缺乏活力。A项概括的最为全面,当选。B项“严峻挑战”语义太广,没有针对性;CD项只提到了人才流失,并没有提到离开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
59
(单选题)
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它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若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最终都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 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 )。
A. 一两次幸运的机会并不显眼,若干次幸运的机会将会给人带来成功、带来荣耀
B. 个别人获得幸运并不显眼,许多人都获得幸运定将引人注目
C. 具备许多细小的优良素质,将可能获得幸运
D. 某一种优良的素质是不显眼的,具备许多优良的素质就会显得光辉灿烂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根据关键词“同样”,可知材料是用“同样”之前的银河来做比喻,即具有细小的优良素质就像一个个体的星星一样是不显眼的,具备许多的优良素质才能像银河一样光辉灿烂,带来幸运。所以C项表述正确。
A项“带来成功”表述绝对,材料只说“可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机会”,不是一定会带来成功;B项曲解了材料的意思,材料说的是一个人的许多优良素质,不是许多人;D项没有体现材料中所说的“可能获得幸运”。
故正确答案为C。
60
(单选题)
流量压缩装置和电子注入器把脉冲高压电转换成电子束。高强电磁场把它在长长的电子枪中加速,通过电子喷嘴向集流加速器喷射,作为形成和加速质子的介质。 语段中“它”指的是( )。
A. 流量压缩装置
B. 电子注入器
C. 脉冲高压电
D. 电子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词句理解题,考查代词指代。
根据就近原则,“它”指代的是“它”之前最近的一个名词,“高强电磁场”是对“它”进行加速的“施力者”,不可能是“它”所指代的内容,所以“它”指的就是“高强电磁场”之前的“电子束”,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它”的所指,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