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秋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29 11:20:1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61

  (单选题)

  我们的时代被描述为“信息时代”,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能迅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也意味着我们所获信息的大量更替,网络信息的粘贴和更新就是典型的例子。“经典”则早天才大脑艰苦创造的结晶,是一种恒久性的精神存在。信息时代的状态与经典所需要的深思精神不合拍,这也正是我们的时代难以产生经典的因素之一。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可以不断复制的时代

  B.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时代就是经典危机的时代

  C. 网络文化同样可以成为经典

  D. 我们的时代已经没有经典产生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讲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经典”难以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信息时代就是经典的危机时代,B项表述正确。

  A项只概括了信息时代的特点,没有把它和“经典”的关系说出来;C项“同样可以成为经典”与文意明显不符,网络文化特点是粘贴重复,而经典则需要有深思的精神;D项“已经没有经典”表述错误,材料知识说“难以产生”,并不是不能产生。

  故正确答案为B。

  62

  (单选题)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不妨以读书之法待人,政治家或企业家则应该以衡量绳子的方法来规避用人过程中的风险。 这段话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 )。

  A. 政治家、企业家和书呆子是两类人

  B. 读书和生活是两码事

  C. 待人宜宽、用人宜谨

  D. 书呆子缺乏社会经验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先介绍了读书之法和衡量绳子的方法,接着讲了这两个方法的具体运用。待人以读书之法,就是从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就是待人以宽;用人以绳子之法,即以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规避用人过程中的风险,也就是用人要谨慎。C项正确。

  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读书人和企业家的区别,所以“两类人”的说法无从得出;材料提倡以读书之法待人,说明读书和生活还是有关联的,并不是两码事,所以B错;D项明显表述错误,也不是材料表达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63

  (单选题)

  如果说有哪一个城市,由于浓厚的历史原因,本身即拥有一种精神品质,能施加无形然而重大的影响于居住、一度居住以至过往的人们的,这就是北京。北京属于那种城市,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文化吸引:它永远古老而又恒久新鲜,同时是历史又是现实,有无穷的历史容量且不乏生机,诱使人们探究,却又永远无望穷尽…… 根据上文,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含蕴的城市

  B. 北京历史悠久同时又富有现代感

  C. 北京总使人体验到它无所不在的魅力

  D. 北京比任何其他中国城市都抽象,也更加模式化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提到北京极富个性和魅力的城市,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感,所以绝对不是没有个性的“模式化”,所以D项表述错误,当选。

  根据“它使人强烈的感受到文化吸引”可知北京是个浓厚文化含蕴的城市,A正确;根据“它永远古老又新鲜……”可知B项正确;根据“拥有一种精神……这既是本经”可知北京总会使人感受它无形而重大,无所不在的魅力。

  故正确答案为D。

  64

  (单选题)

  关于中国的历史,不仅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思索,在美国、欧洲等地,也同样有学者试图对之加以理解,找出有意义的解释。近来世界形势的巨变,不可避免地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首先,全球化的现象对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其次,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对欧美学者研究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

  A. 目前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是在内、外两种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进行的

  B.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欧美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深透

  C. 中国历史的研究受全球化因素的影响比受中国自身环境的影响更大

  D. 中国历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指出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在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这一现象,然后重点讲述了影响学者的研究思路的两个方面的因素。A项完整概括了材料内容。

  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中国学者和欧美学者的研究哪个更深透,所以B项说“欧美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深透”错误;C项表述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影响研究的两个因素,哪个影响力更大;D项“起步阶段”不是材料表述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

  65

  (单选题)

  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著。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与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与胆识。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导演,只有学会选择与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根据这段话,以下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B.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学会选择与放弃并不容易

  C. 学会选择与放弃的人往往比盲目执著的人更易达到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

  D. 人生就是一场戏,所以该放弃就放弃,何必太执著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可见需要放弃的是“盲目的执着”,并不是“所有的执着”,所以D项“该放弃就放弃,何必太执着”表述错误。

  材料讲述的就是要学会选择和放弃,所以A项正确;根据“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与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与胆识。”可见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学会选择与放弃,B项正确;根据“只有…才…”可知学会放弃和选择的人更易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C项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漠孤烟、长城峰燧、丝绸古道、帝王陵寝、潇洒源头、葡萄美酒、古寺梵音、戈壁驼铃、敦煌艺术、雪域风情、峨眉风光、丽江古城、三峡风光……

  无不引人入胜。就资源而论,文物古迹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果处理不好,破坏了文物,也破坏了旅游资源,就会两败俱伤。因此,在旅游业高速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首先,旅游业是经济产业,而旅游本身却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有时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其次,文物单位搞旅游,一定要适度,不可越出自己的容量。丽江去年接待了280万游客。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说:“当游客的人数超过了一处古迹的承受能力时,就难以使文物保护工作达到作为世界遗产所要求的标准。”试想,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面积那样狭小,又不通风,如果几十人往里挤,那将是个什么局面?对壁画肯定是灾难。故宫在旅游高峰期曾一天接待12万人次。游客摩肩接踵,这哪里是参观博物馆?这种情况如不加以限制,不仅文物受到破坏,对参观者也是一种愚弄。第三,缺乏管理的文物单位,不可贸然开放旅游。如楼兰古城、尼雅遗址,没有全面发掘清理,甚至有文物暴露于地表,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贸然开发旅游,其后果可想而知。第四,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美国洛杉矶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官员去年到泰山参观时“大吃一惊”,因为他在那里发现了“缆车、废弃物和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在外国人感到吃惊的地方,我们都习以为常。在文物景点架缆车、建商店甚至游乐设施,破坏景观,污染环境。总之,实施文物旅游时,一定要注意其文化内涵的宣传,文物保护放在首位。保护好了文物,也就保护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66

  (单选题)

  文物单位接待游客要适度,文中举出的不适度的例子是( )。

  A. 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

  B. 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C. 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D. 泰山上居然有缆车,在文物景点居然建立商品和娱乐设施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文物单位搞旅游一定要适度,然后举了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和故宫一天接待12万人作为负面例子讲述旅游不能超出自己的限度,B项正确。

  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挤进去几十人是“试想”,并不是真实的例子,所以AC不选;泰山有缆车,文物景点建立娱乐设施是为了说明“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而举的例子,D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67

  (单选题)

  美国洛杉矶文物保护官员游泰山时“大吃一惊”,说明了( )。

  A. 泰山上真的有车,人们登山览胜便利多了

  B. 文物旅游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喜人

  C. 泰山在旅游高峰游人严重超量,使人很扫兴

  D. 文物景点上乱拆乱建现象相当严重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这一保护措施,所以从另一个方面,通过这个例子也看出了泰山上文物景点乱拆乱建现象相当严重,D正确。

  文物保护官员游泰山大吃一惊的原因是看到泰山有“缆车、废弃物和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而不是因为泰山有车,登山便利,也不是因为有人超量,所以AC都错;B项“喜人”明显与文章意思相反。

  故正确答案为D。

  68

  (单选题)

  假定下列旅游方式在参观文物景点时都是实际存在的,请根据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推断作者不赞成的一组旅游方式是( )。

  ①在国家森林公园坐缆车鸟瞰湖光山色

  ②在八达岭坐缆车游览长城,将长城内外的风光尽收眼底

  ③游客乘敞篷汽车进入曲阜的孔林参观游览

  ④坐直升机盘旋于江河源头,观赏那里的奇异风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说“在文物景点架缆车、建商店甚至游乐设施,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可知作者是反对旅游景点修建缆车的,所以①②都不是作者赞成的游览方式。

  “乘敞篷车”、“坐直升飞机”等在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不能推断是否不赞成。故正确答案为A。

  69

  (单选题)

  根据文意,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要协调进行

  B. 西部文物古迹丰富,要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

  C. 开展文物古迹旅游时,文物保护要放在首位

  D. 开展旅游不仅要看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应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并且“保护文物刻不容缓”,所以B项“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与文意不符。

  根据“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就会两败俱伤”可知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要协调进行,A对;根据“在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可知文物保护要放在首位,C对;D项是对文章第三段第二句的同义转换,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70

  (单选题)

  以下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A. 旅游发展对文物破坏极大

  B. 文物古迹是旅游业重要资源

  C. 在发展旅游中注意保护文物

  D. 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材料首先提出在旅游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这一个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讲述了如何保护文物。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当选。

  材料重点不是在说旅游发展对文物的破坏有多大而是在说如何保护文物,所以A不选;B项没有点出“如何保护”之意;D项没有点出“在旅游发展中”。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