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8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发布时间:2013-07-31 08:23:54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11

  (单选题)

  不能说你在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可以进入其他领域。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积累、尊严和门槛儿,明星们随便跨越这个门槛儿就是一种特权,是对公平的一种践踏。另外,高校对教授的聘用和职称的评定,有着严格、规范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如果不能按照程序进行,对其他教授来说就是不公平,损害了程序的公平和正义。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 明星担任教授是对学术尊严的亵渎

  B. 不按照评聘职称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是对学术公平的一种践踏

  C. 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

  D. 聘请明星任教授损害了评聘职称程序的公平和正义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是表面主旨题。

  根据“另外”引导的并列关系可知表面主旨是“另外”前后两部分的结合,前半段文字谈明星随便的跨领域是对公平的践踏,后半段文字则具体指出现在高校不按严格程序聘请明星当教授造成不公平这种随意跨领域现象。综合二者,B项是全面的概括,故选B。

  A项、D项理解片面,都少了这种公平践踏的前提条件,即不按照评聘职称的规范程序。C项表述过于空泛,没有抓住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B。

  12

  (单选题)

  与自然科学对传统的超越是对传统的不断证伪不同,人文科学对传统的超越不是对传统的证伪并弃置的过程,而是表现为对传统的不断兼容,因此,尽管在人文科学的发展中的每一次创新都以突破传统统为前提,但传统总是具有某种恒定的价值,成为后人进行研究和创新的参照,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典范。

  上面这段话表明( )。

  A. 人文科学的发展是在对传统不断证伪的过程中寻求超越的

  B.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C. 人文科学发展中的创新都是以继承传统为前提的

  D. 传统的东西都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句说明了人文科学发展模式和自热科学发展模式存在着不同,之后则具体分析了人文科学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故B项正确。

  由第一句话可知A项表述错误,在对传统不断证伪的过程中寻求超越的是自然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由原文“人文科学发展中的每一次创新都以突破传统为前提”可知C项中“以继承传统为前提”的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由原文“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典范”这一表述,可知传统的东西并不是后人完全无法超越的。

  故正确答案为B。

  13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宣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铮铮鸣响的语言,充满了对人的同情与崇高的信仰。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当人们被战争的阴云所困扰,福克纳大声宣告: “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人是不朽的”, “作家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就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人的生存的挫折感是真实的存在。在人遭受苦难陷入迷惘的时刻,看来只有那些具有海明威、福克纳精神力量的作家,会给人们以鼓舞,让人们勇敢地生存下去。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集中展现了人们在苦难与挫折面前的迷惘

  B. 海明威、福克纳的作品都表达了乐观主义的主题

  C. 海明威、福克纳都过分夸大了人的精神力量

  D. 海明威、福克纳都强调作家要以自己的作品振奋人心、给人们以鼓舞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通过阅读材料,海明威的宣言表明人是打不败的;福克纳的宣言表明人是不朽的,勇气、希望、荣誉等都不应该被忘记,他们两位作家都通过这种积极向上的宣告给人以正面的精神鼓励,因此B项符合原文含义。

  由末句可知A项理解错误;C项对海明威和福克纳显然持否定态度,与原文体现出的态度不符;材料中并未提及他们两位强调要以自己作品给人以鼓舞,故也不选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14

  (单选题)

  一个城市展现的文化常潜藏在语言文字中,因为它像呼吸一样平常,所以极易被忽略,然而它又是不可或缺的。

  能够最正确地复述上面这段话的一项是( )。

  A. 潜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城市文化极易被忽略

  B. 城市文化潜藏在语言文字中,极易被忽略

  C. 潜藏着城市文化的语言像呼吸一样容易被忽略,但不可或缺

  D. 一个城市的文化常常通过它的城市文学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阅读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讲城市文化极易被忽略,A项表述符合原文,所以选A。

  B项是干扰项,它与A项的区别是,A项中主语是“城市文化”,“潜藏在语言文字中”是其修饰定语,而B项的主语是“城市文化潜藏在语言文字中”这个整体,将城市文化界定在语言文字中,绝对化,故不选;C项表述的主旨是:语言易被忽略,与原文主旨不符;D项无中生有,材料中并没提及“城市文学”。

  故正确答案为A。

  15

  (单选题)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支持,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匮乏

  B. 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C.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

  D. 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说明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形,之后引出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而由“尽管……但”这一关联词可知重点在转折之后的内容。综合来看,文段想表述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当地部分人们无法走向富裕,C项符合主旨。

  A项偷换概念,材料提到的是“黄土高原沟壑区”,而非整个黄土高原,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文化;B项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亦不是材料重点,文中并没提及西北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C。

  16

  (单选题)

  民族主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民族主义的界定。现代民族观念和现代民族主义都发源于西方。在西方向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扩张中,东方国家整合与弘扬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并吸取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将来自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本土的精神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发起了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从而缔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东方世界的全新的东方。

  下列观点不能直接从以上文字中推出的是( )。

  A. 东西方的民族主义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

  B. 东方民族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吸取了西方现代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观念

  C. 东方民族主义建立在东方民族意识觉醒的基础上

  D. 东方民族主义是反对西方统治和掠夺的民族运动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论述的是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和东方民族主义的特点,并没有提及东西方民族主义概念产生的时间,所以不能推出A项,选A。

  B项由原文“东方国家整合与弘扬……理论观念”可推出;C项由原文“逐步唤起了民族意识……全新的东方”可以推出;D项由原文“发起了反对西方同志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A。

  17

  (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软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从当前的发展速度看,软科学必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段话强调了( )。

  A. 人们对软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B. 软科学应当受到重视

  C. 软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前景

  D. 人们重视软科学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本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第一句就说软科学开始受到重视,接着说未来软科学的应用将更广泛,说明了软科学处在日益受重视的过程中,故选A。

  B项引申过度,文中只提出观点,并没有强调应当怎么做;C、D项关于原因的论述在文中都没有体现,首句“随着……”引导的那些并非原因,而是软科学日益受重视这一现象的背景,而且这不是文段的重点,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18

  (单选题)

  正是对于理性的崇奉,使得人们对人类的力量与社会的前景充满乐观。这一乐观情绪的产生是有根据的,因为理性取代了上帝,为社会灌输了现代化所必需的观念,如知识、科学、自由、民主等等,建立起了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确认了社会的发展目标及其操作手段。我们难以设想,没有理性的启蒙,人类社会是否还会沉浸在宗教神学的黑暗之中。但是,当理性被无限度地抬升时,它可能替代原有的上帝变成另一个“上帝”来任意操纵自然与社会的严重后果。

  下列关于这段话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没有理性的启蒙,人类社会可能还沉浸在宗教神学的黑暗之中

  B. 对理性的崇奉使人们对人类的力量与社会的前景充满了的乐观情绪

  C. 对理性的崇奉导致任意操纵自然与社会的严重后果

  D. 对理性的崇奉使人类建立起了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确认了社会的发展目标及其操作手段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原文最后一句可知,导致任意操纵自然与社会的严重后果的前提是对理性的过度崇奉,而且这种情况下也只是“有可能”产生此后果,C项表述与此有误,所以选C。

  A、B、D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同义出处。

  故正确答案为C。

  19

  (单选题)

  不论动机多么伟大,不论出于多么善良的心地,想要改变一个人,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如果他并不理解这种改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A. 人是很难改变的

  B. 没有善良的动机就不能使人改变

  C. 孩子和成人一样不容易改变

  D. 只有当人自己理解改变时他才会改变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的题干是“改变一个孩子是徒然的”,而得出这个结论则是由“如果”引导的重要条件,即如果不理解这种改变,那么任何情况下想改变一个人都是徒然的。D项是这段话的同义替换,故选D。

  A项没有指明难以改变的前提,过于空泛,不能准确地解释文段;B项“没有善良的动机”并不是不能使人改变的必要条件;C项未抓住重点,材料只是用孩子来强调改变的困难性,并未将其与成人作对比。

  故正确答案为D。

  20

  (单选题)

  如何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此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同时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人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人和看待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有效吸收了费尔巴哈人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B.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揭示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主要原因和根据

  C.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性”和作为“现实生活过程”的承担者的客体性质

  D.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强调了人的实践的主体性质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一句可知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持批评否定态度,材料中也没有提及他吸收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故A项错误。

  B项由原文“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才是类存在物”可以推出;C项由原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人的现实生活过程’”这两句可以推出;D项由原文“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一句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