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内容导航】:
- 第1页:200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0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09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26
(单选题)
而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构成和积累,正是包括这种塑造其自身文化、传统、宗教内在吸引力和感化力的国家公关能力,更包括以国家主动出面来推销、强化某种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实力。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绝非仅仅是军事和意识形态之争,更是国家政府公关层面上的较量。苏联垮台,原因既有美国“星球大战”这一战略“阴”谋之功,也有“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那些伐谋攻心之力。
这段话主要阐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 )。
A. 所指代的内容
B. 和“硬实力”之别
C. 应发挥的作用
D. 作用范围比较特殊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主要阐述”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从结构上看文段属于总分关系,开头通过“……正是包括……更包括……”讲了软实力包括国家公关能力和“推销……强化……的能力”。后面举冷战时期的例子说明软实力是公关层面的较量。这说明文段意在阐述国家“软实力”究竟是什么,有哪些构成。故A项符合题意。
B项错误,文中并没有与硬实力对比。C项错误,发挥作用没有提及。D项错误,有提到范围,但并没有说“特殊”。故正确答案为A项。
27
(单选题)
自德洛尔1967年在《公共行政评论》杂志上发表了《政策分析家:一个政府部门中新的职业性角色》以来,“政策分析者”一词已普遍地用以指称那些职业从事政策研究的学术家或实践者,与这一特殊角色密切相关的职业伦理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接下来很有可能介绍的是( )。
A. 政策分析的特点
B. 职业伦理的特点
C. 职业伦理政策分析的特殊性
D. 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接语选择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考查接语选择题。
文段先介绍了“政策分析者”的概念,并提出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伦理引发关注,由此判断接下来论述的主语应该是“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A项表述太宽泛,B项省略了职业伦理的限定词,扩大主体,C项模糊了主从修饰关系,核心应该是职业伦理而非政策分析。故正确答案为D项。
28
(单选题)
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是指学校在培训学生知识、技能、技巧以及各种综合素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具体包括学院教职员工的工资性支出、学院各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支出、学院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所需要的各种业务支出、校园校舍维护修缮支出、固定资产构建与使用费等内容。对办学成本进行适当的分类,一方面可以为办学成本核算提供具体的成本核算指标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对办学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有效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指标体系。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
A. 独立学院的特点
B. 独立学院办学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C. 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分类
D. 独立学院办学成本怎样核算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接语选择题
解析
此题属于接语选择题。
重点看文段最后一句话的主体,“对办学成本进行适当分类”,“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结构提出了适当分类的好处。接下来理所当然应该进一步介绍如何分类,C选项合适。
A项主体不对,先排除;B、D项成本“怎样核算”和“控制途径”与文章叙述的意思相差太远。故正确答案为C项。
29
(单选题)
决策理论强调管理就是决策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的,但它认为管理中除了决策别无它有,将决策的概念规定为管理的同一概念,从而把管理限制在一个较为狭窄的领域,就有些以偏概全了。管理的概念不仅包括决策,还包括核算、统计等基础性工作,而且低层人员中要做的更多的是“业务决策”。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 决策理论的局限性
B. 决策理论强调决策的科学意义
C. 管理与决策的关系
D. 管理包含决策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是表面主旨题。
关联词“但”后为主题句,即“它认为管理中除了决策别无它有,……就有些以偏概全了”,意含否定。而后通过“不仅……而且”提出作者对决策理论中管理概念的个人理解,这说明前述管理的概念有不足,四个选项中与之表述相近的只有A项。
B项属于作者认为的“以偏概全”的观点,不能选。文段说的是决策理论认为的管理的内容,并没有论证管理与决策的关系,C、D也可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项。
30
(单选题)
用外科手术的技术处置不正常的大脑,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精神外科的本意,即是通过外科手术改变人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
A. 早期使用的外科手术方法是什么
B. 外科手术存在的风险性
C. 采用外科手术后对不正常大脑的改变情况
D. 现代精神外科的定义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接语选择题
解析
此题考查接语选择考点的语句衔接题。
文段首先引出精神外科的本意,指出“行为目的是改变人的不正常精神活动和行为”。依据逻辑接下来应该描述外科手术是如何改变人的不正常精神活动和行为的,选项A与这个意思最为契合。
B项错误,“风险”并未提及,D项“定义”题目已经给出,再说属于重复。C项“改变的情况”应该是结果,应该在如何改变之后叙述才通顺,故正确答案为A项。
31
(单选题)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结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B. 素质是先天的
C. 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D. 能力是后天发展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中要重点关注“素质”与“能力”两个关键词,第一句是说素质不是能力本身,第二句说素质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第三句举例补充能力可以后天发展,C项“关系说”符合文意。B、D两项过于片面,分别单一叙述素质和能力,可排除。A项夸大文意,“基础”一说缺了“自然”这个限定词,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项。
32
(单选题)
超Y理论认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高,反之就低。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
A. 人们都是怀着实现胜任感的需要加入组织的
B. 满足胜任感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C. 胜任感由外部环境、本人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来决定
D. 超Y理论是研究工作效率的理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逻辑是人们因为需要胜任才加入组织——胜任感受各种因素制约——胜任感越满足,工作效率越高。A项不准确,原文说“主要的需要是胜任”,而非文中说“都是怀着”。C项“决定”过于夸张,原文只是说“受到制约”。D项说法没有根据,文中没有足够信息判定超Y理论研究工作效率。而B项说法是文中“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高,反之就低”一句的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B。
33
(单选题)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更为完备。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地域文化在这时实现了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了以统一的汉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时期我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有光荣的历史记录。在汉代,妇女的地位,妇女的作用,妇女的权利保障,与其他若干历史时期,特别是与一些人以为可以较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宋明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接下来很有可能介绍的是( )。
A. 女权的历史变化特点
B. 汉代女权的特点
C. 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D. 汉代妇女的物质生活情况与精神生活地位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接语选择题
解析
此题考查接语选择考点的语句衔接题。
根据前后文一致的原则,下文所述内容应该与文段最后一句有承接关系。文段最后一句提到了汉代妇女的地位、作用、权利保障的与其历史时期的明显不同,即女权的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就是汉代女权(权利保障)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但文中仅说了汉代的女权问题。C、D项描述片面,提到的社会地位、物质状况、精神地位都应该统归到权利保障之下,而非单个叙述其本身。故正确答案为B项。
34
(单选题)
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与米、面等粮食价格的每次上涨,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看,有些价格上涨是合理的,有些上涨是不合理的。对此,政府和城镇居民要理性分析,尤其要善于倾听广大农民的心声,然后予以协调和平衡,使其价格趋于合理。在当今我国城乡二元制没有打破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以牺牲农民利益来维护城市需要,动辄祭出“限价”的法器打压农产品价格,来维持副食品价格的表面稳定,要知道城里人的利益需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也不能舍弃。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
A. 肉、禽、蛋、米、面等价格波动会牵动多方利益
B. 城里人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因为农产品得以衔接
C. 缺乏理性分析的“限价”其实是损害农民的利益
D. 舍弃农民利益而维护城里人利益实在是本末倒置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这段文字由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引出针对农产品的“限价”问题,意在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不合理的,不能单纯为了维护城里人的利益而牺牲农民的利益。C意思与原文段表述最接近。
A项是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故排除;B项城里人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通过什么衔接也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问题,故排除;D项农民利益与城里人利益都要维护,要在二者之间协调平衡,并不存在哪个为本、哪个为末的情况,故排除。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35
(单选题)
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
A.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成功不能统一衡量
B. 那些发呆、做梦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C. 持有“成功/失败”二元观点的人是有问题的
D. 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否定了“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价值判断模式,认为在成功与失败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关于成功的理解,标准不应只有一个。所以A正确。
B项与文意相反,材料是说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成功的一种,所以不选。C项说有问题的是“人”,而材料中说的是“这个社会”,属偷换概念,排除。D项说的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成功,并不是材料中主要讲的内容,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