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31 15:36:2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31

  (单选题)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依据文段的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

  B. 知识分子应当具有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C. 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D. 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可以推出B选项是正确的。

  材料的意思是大学不能只培养各类专家,还要培养知识分子,所以A、C项的表述都不全面,有失偏颇;材料中说的是“一旦……民族命运将……”是假设未来会出现的状况,而不是已经存在的问题,D项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32

  (单选题)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国际排名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B. 具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 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贡献就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要有一个卓然自立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分析材料可知,只重视国际排名,而不注意培养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是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所谓“具有文化自觉”,实际上就是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国际排名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故A 项理解有误而B项正确,所以A当选。

  根据材料“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可以推断C正确;根据材料“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3

  (单选题)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下列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D.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材料中“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这一句我们看出,作者在这里引述恩格斯的话并不是指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局限性,而是强调它的“深刻的合理性”。所以C推断错误,当选。

  由“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精神”和“理性”都是人类独有的,因此“精神”和“理性”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因此A 项正确;从“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B 项正确;由“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它的认识对象就是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由此可以推出“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因此D 项说法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4

  (单选题)

  设立最低工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但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雇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在美国,最低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

  最低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

  A. 没有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

  B. 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

  C. 工资太低不能维持生活

  D. 生产力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中“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雇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的了”可知,有了最低工资规定,在支付同样的工资的情况下,雇主会雇佣生产力高的工作者,故某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就是他们丧失了报酬上的就业优势,所以A项正确。

  材料中说“最低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指的是在雇佣生产力的时候会愿意雇佣生产力高的或“较可爱的”,而并不雇佣生产力低的,是在“生产力”上的“歧视”,并不是说雇主带有“种族歧视”,所以B错;C项并不是原因,不选;材料中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的工人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而是相比他们,雇主更愿意雇其他生产力的高的工人,所以D错。

  故正确答案为A。

  35

  (单选题)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根据文意,对“通俗历史热”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B. 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C. 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使人们依循“历史的惯性”产生了对通俗历史的兴趣

  D. 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B项中“对历史的求解欲望”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所以并不是材料中提到的“通俗历史热”出现的原因,当选。

  通过材料第一句可知A项正确;根据材料“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可知C项正确;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6

  (单选题)

  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报告认为,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尽管有时候可以作为发展的手段,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或仆从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

  文化不能降到仆从的地位,下面不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 )。

  A. 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

  B. 脱离人或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C. 为了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就要尽可能地把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

  D. 发展要使人们过上充实、满意、有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可知C项“尽可能把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表述错误。

  根据第一句可知A项正确;根据第二句可知B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7

  (单选题)

  选拔干部的“潜规则”令人愤慨。 A ,领导干部不仅应做到不加入“潜规则”游戏,还应该亮出自己的立场。对那些探头探脑跑官要官的,对那些拉关系、套近乎、编织小圈子的,对那些卖弄小聪明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对那些心怀叵测买官卖官的,要坚决顶回去。 B ,如果对这些不轨之举、不端之行宽容,那实际上就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亵渎,是对老实人的轻慢,是对实干者的漠视。公平不是曲从众意,公平也不是无原则迁就平衡,“和事佬”其实和不了事。 C ,谁都不得罪,结果往往是心劳日拙,手忙脚乱。 D 。

  “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出的,请选择它的恰当位置。(  )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语句填空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的意思是:如果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C项之后的语句“结果往往是心劳日拙,手忙脚乱”正是对此句的解释说明。所以“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应放在“结果往往是心劳日拙,手忙脚乱”之前,而不是之后,所以C对D错。并且“为政者”这句话与前文“和事佬”和不了事在语义上也有明显的承接关系。故此句应放在C处。

  材料第一句说选拔干部的“潜规则”令人愤慨,之后说干部对“潜规则”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之间与“为政者是不是要去讨人欢心”并没有关系,所以不能放在A处;B后的“对这些”中的代词“这些”明显指代B处之前提到的诸多不端行为,所以B前后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为政者”这句也不能放在B处。

  故正确答案为C。

  38

  (单选题)

  政府部门的支出源于公共资金(如税收),这种资金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同时,政府官员的工作努力与其正当收入之间也难以建立直接而又紧密的联系,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隐藏着诱发其“寻租”行为的可能性。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共资金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

  B. 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C. 政府部门的支出及官员的工作努力与其正当收入之间矛盾引发“寻租”行为

  D. 寻租行为的可能性来自于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受挫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可知寻租行为的可能性来自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D项“受挫”表述错误,当选。

  根据材料第一句话可知A项正确;根据第二句话可知C项正确;根据材料“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可以推断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B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39

  (单选题)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居民健康,致力于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B. “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是具有非凡的整合和协调潜力

  C. “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学科依据是公共医学与卫生经济政策等

  D. “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政府与不同学科间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B项“非凡的整合能力”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所以不恰当。根据材料“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民健康高度关注……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可知A项理解正确;根据材料“它是基于公共卫生……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可知公共医学与卫生经济政策等是“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学科依据,所以C对;根据“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可知D项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40

  (单选题)

  危机处理是指突如其来的一个事件爆发以后,政府怎么处理,怎么应对。危机管理则更全面,不仅包含了针对危机爆发期、持续期和消退期的处理方法,甚至包括了针对潜伏期的处理,就是当危机还没有产生的时候,政府应具有一种预警的能力,然后再具备危机处理应变的能力。

  根据这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机管理包含危机处理

  B. 危机处理更关键

  C. 危机处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

  D. 危机管理可以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材料中“危机管理更全面,不仅……甚至……”可以看出危机管理包含危机处理,所以A项正确。

  B中“更关键”,C中“危机处理是核心”以及D项都是无中生有,都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