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发布时间:2013-07-31 17:30:3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21

  (单选题)

  公安部有一位领导曾经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信访群体中 80% 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包括村主任的亲属都没有。国家信访部门负责人也曾说过: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中 80% 以上是有道理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 我们要正确对待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B. “各负其责”不应该只是口号,“就地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C. 上访往往是社会最基层、最弱势群体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维权行为

  D. 应加强基层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中的“意在”可知本题考察隐含主旨。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信访群体中80%都是农民,没有一个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这表明上访人群是社会最基层、最弱势的群体,从“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是有道理的”可以看出上访人群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切实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由此可引申为,上访已经成了他们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自我维权行为,C项正体现了这一点。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对待上访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态度,也没有说到干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选A、B、D。故正确答案为C。

  22

  (单选题)

  有时候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分析来解释的,有时候甚至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美国当代诗人露丝•斯通(Ruth Stone)说她年轻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忽然感到有一首诗朝着她走过来,就如在地里出现了一阵闪电,脚下的土地也在震动。斯通赶紧跑回家里把那诗写下来,感觉到那首诗就在她的背后追着她。有时候,跑得不够快,那诗就要离她而去了,就一手拿铅笔,另一只手伸出去把诗的尾巴拉回来,这时,斯通就把诗从最后一个字写到第一个字,也能把整一首诗写下来,只是顺序会倒了过来。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露丝·斯通诗兴大发,是因为她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B. 天才最优秀的特质或许就是某种伟大的力量借给他的

  C. 人们并不会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者,因为这么高的期望值会给艺术家带来压力

  D. 天才其实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材料为“总分”结构,首句先提出观点:真正的艺术创作有时是伴有几分癫狂特征的,然后举了诗人露丝•斯通的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A项错误,不能把露丝•斯通诗兴大发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其非凡的创造力,而且文段中的描写其实更侧重于其灵感的突发。B项属于主观臆断,从题干材料推不出,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D项体现了文段的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23

  (单选题)

  《二泉映月》,使我们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的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我们和阿炳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而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华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的盲人。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我们不能像阿炳那样创作出经典作品的根本理由是( )。

  A. 我们没有用心灵去感悟自然

  B. 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

  C. 我们没有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

  D. 我们只会凭眼睛去看,缺乏天分与才华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我们和阿炳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可知“根本理由”在于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也就是没有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神力和灵感都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天分与才华”多为先天因素,不是我们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不选BCD。故正确答案为A。

  24

  (单选题)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公务员优厚的待遇,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而公务员招考门槛也水涨船高,报考条件中的高学历要求并不鲜见。在高学历日渐成为公务员考试“敲门砖”的今天,广东省却反其道行之,决定 2009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广东省此举可谓突破“常理”。公务员招考是否应该追求高学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公务员待遇好,工作稳定,用人的要求应该高

  B. 提高门槛可以为“国考”降温,广州的做法不科学

  C. 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不是不应当使用高学历人才,而是要人尽其才

  D. 高学历高能力是用人单位提高要求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材料讲的是在公务员招考门槛日渐提高的背景下,广东省却反其道而行之,降低了公务员招考的门槛,强调的是人尽其才,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题干只是对公务员门槛的变化做了客观说明,并没有对此评价,故排除A项;B、D项文中没有提到,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各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山东省聊城市 。

  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从传统的征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服务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

  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意突出文化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30.8%,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5%,教育支出增长19.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8%。

  25

  (单选题)

  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

  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

  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根据所给选项可知,④排在最后,划线部分应是按照方法到结果的顺序谈论问题。只有先“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然后才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由此产生结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故正确答案为D。

  26

  (单选题)

  对“生态文明市”和“生态市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市建设”着眼于环境保护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

  B. “生态文明市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C. “生态市建设”目前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

  D.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节判断。由所给材料第二段第一句话“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可知,D项“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错误,A、B、C项均可在原文第二段找到原话,故正确答案为D。

  27

  (单选题)

  说明方法的使用会使文章生动真实、令人信服,本文采用的方法有( )。

  A. 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

  B. 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C. 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

  D. 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属于语文知识。“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 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 91.8%。”这是通过列数字说明生态建设的成果;材料第三段“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生态农业方面,……。在服务业方面,……。”属于分类别;提到“水中古城”、“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属于举列子;文末指出“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是在作比较。 文中没有用到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28

  (单选题)

  根据上文,下面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生态文明市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B. 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支持

  C. 技术创新是改善生态工业的重要手段,数字显示,全面发展生态经济,提高民生服务水平,还任重道远

  D.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生态文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所给材料并没有提到“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支持”的有关内容,B项不正确,A项可以从第二段中“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得出。从聊城市可做的工作中,以及第二段中“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得出C选项。从最后一段可知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甲: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年 5 月 19 日)

  乙: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 年 3 月 21 日)

  丙: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丁: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己: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

  29

  (单选题)

  甲段中“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中的“这样”指的是( )。

  A. 有的放矢的态度

  B. 实事求是的态度

  C. 从实际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D. 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一般遵循就近寻找的原则。回到原文寻找,“这样”应指代上文中提到的“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D项体现了这个意思。A、B项原文没有提到,D项说法太过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30

  (单选题)

  对文中重点语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与乙段“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所指内容相同

  B. “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在甲段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则指“中国的国情”

  C. “实事求是”中的“求”与戊段中的“加工”语意相同

  D. “实事求是”中的“是”,即规律性,即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根据文段提出的年代不同可以推测出,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主要指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而乙段中“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不但指国内的革命工作,而且指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两者所指内容不同,A项说法错误。B项中甲段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在甲段中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的“实事”指“中国实际”,即中国的国情,正确。“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戊段中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是指要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拿来研究,与“求”意思相同,C项正确。“实事求是”中的“是”指即规律性,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指事务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两者意思相同,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