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empirenews.page--]

发布时间:2013-08-08 09:49:4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32(单选题)作者在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金属球经过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C.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D.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三段主要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且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就有“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A、B选项强调的是事物出现模糊性的时间短长,C是说人脑中概念的模糊性而非客观世界的模糊性。

  故正确答案为D。

  33(单选题)作者用来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采取行动的事实是( )。

  A.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B.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C.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D.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题干“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定位到文中第三段,只有C选项的例子出现在第三自然段。A项说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模糊性的认识,而非对其利用。B项只是例证“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没有提到人们如何利用它。D项偷换概念,举的是以前人们利用模糊理论的例子,而非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因而与题干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34(单选题)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客观世界的发展与模糊和清晰的矛盾并无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并列关系;B项中的“模糊的语言”是无中生有; C项文中最后一段说到“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把人类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还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故符合文意;D项中“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文中并没有做这个比较,只是说“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故正确答案为C。

  35(单选题)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

  A.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原文最后一句: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故正确答案为D。

  我和我在基础物理学界的同事们是爱因斯坦的理性的后继者,乐于自认为我们是在探求美。有些物理方程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把它们写下来了。毫无疑问,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

  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我希望与你们分享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感受。

  “美”一词被赋予了一定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感受是依赖于心理、文化、社会甚至常常是生理等因素的。物理学显然不会关心这一类的美。

  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因强调几何对称,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古典建筑。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快,哪一个图形更能使你愉悦?按古希腊人的观点,多数人大概会选择圆。当然,正方形甚至矩形也不会没有热忱的崇拜者。但存在一个客观的判据,它按圆形、正方形、矩形的次序来排定三种图形的名次,按此次序: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或许我不该问哪一个图形更美,而该问哪一个图形的对称性更高。但是,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0°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只有绕它的中心转18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

  弹出材料36(单选题)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 )。

  A.日常生活中依赖心理和文化的直觉认识

  B.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古希腊人的古典建筑美

  C.图形的对称性

  D.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提到“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由此可见,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故正确答案为D。

  37(单选题)对“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基础物理学的研究者认为只要把握“美”的内涵,会用美的方程设计这个宇宙就获得了开启当代物理学的金钥匙

  B.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C.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D.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文段意思,设计宇宙的只能是“终极设计者”,即自然,人类是无法设计宇宙的,A项解释不符合原文。

  从第二段中的“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可知B项正确。从“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可知自然在设计这个宇宙的时候还是一“美”为出发点的,故C正确。D项为第四段第一句的原话,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8(单选题)作者没有肯定的观点是( )。

  A.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B.物理学家研究自然定律中展示的一种设计美

  C.物理学家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从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D.物理学是具有精确的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理解。

  文中第二段提到“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否定了D选项的说法。

  A项从第二段中“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能得出为正确。B项从第四段第一句可以得出是正确的。C项为第四段原文“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为作者肯定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9(单选题)按原文的意思,作者将对称等同于美是因为( )。

  A.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B.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C.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

  D.对称性图形更能让人愉悦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五段中“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这一句可知C项正确。

  A、B项的主体词都为“圆”,A项解释圆为什么是对称图形,B项解释为什么圆会被认为最美,均不是本题“对称等同于美”的解释。D项主观性太强,且在文中未得到体现,所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0(单选题)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

  A.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文中提到“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他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度、180度、270度和360度时才保持不变”,由此可知,正方形对称性的保持要比圆的要求苛刻,故圆比正方形对称性高,C项与作者本意相悖。

  A项为最后一段第一句,正确。文中提到“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而“对称性涉及到不变形”,故“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B项正确。D项从最后一段末句可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C。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弹出材料41(单选题)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A项是作者对成语“韦编三绝”所做的解释,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且出现在提出“韦”字解释错误后下文的解释中,故不能构成依据。其他选项的内容均可在第二段中找到,第二段主要在为“韦”字的错误解释找依据,所以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42(单选题)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全文着力论证了《辞海》将”韦编三绝“中的”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最后一句“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这一事实也侧面论证作者观点,C选项“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理解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能错误“不符合文章意思,作者对其解释是错误的观点很肯定。

  B项理解错误,该句主要是为了论证“韦”字解释的错误,而非指出“韦编三绝”中“韦”的特殊性。

  D项错在“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是《辞海》的解释,并没有其他史书的记载。

  43(单选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对照原文“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可见D选项的说法正好与原文中的说法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

  A项可以从“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推断出来:“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B项正确,除了陈梦家《汉简缀述》,还有荀勖《穆天子传》,《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和《考工记》。C项从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可以得出为正确的。

  44(单选题)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汉人后边用括号注明是“司马迁”,可见根据上下文,这里的汉人应当解释为汉代人,所以B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均能从原文推断出来,故正确答案为B。

  45(单选题)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二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进行解释。作者的观点即为作者的意图,C项正确。

  A项中作者只是怀疑“韦”字的解释,从未怀疑”韦编三绝“的真实性;B项太过片面,“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只是论据而非文章的目的,故排除。D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它只是为了侧面论证C项。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