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与真题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27 10:47:43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61

  (单选题)

  测量发现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说明它( )。

  A. 是一颗已经死亡了的恒星

  B. 是一种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

  C. 是“重新电离时期”后的已知最早天体

  D. 正处于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最高峰阶段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判断。

  由文章第三段“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可知C项为正确选项。

  A、B、D项均非通过红移值得出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C。

  62

  (单选题)

  第3段中的“这种毁灭”指的是( )。

  A. 宇宙发生大爆炸

  B. 银河系中的恒星被伽马暴摧毁

  C. 发生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

  D. 地球的臭氧层被伽马暴摧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指代能力。

  依照就近原则进行判断,“这种毁灭”的前一句是“……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因此可知这种毁灭指的是因伽马暴而带来的臭氧层毁灭,进而导致地球毁灭,故正确答案为D。

  63

  (单选题)

  布鲁姆认为这次发现伽马暴“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是因为( )。

  A. 帮助人们发现了数量更多、距离更远的伽马暴

  B. 更有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变化及其原因

  C. “雨燕”卫星已经发现了更远距离的爆炸事件

  D. 加快了人类绘制早期宇宙诞生及结构图的进程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目。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该句之后紧跟的内容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说明,即“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B项是对这句话的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B。

  64

  (单选题)

  从文中可以看出,天文学家尚未确证( )。

  A. 在发生短期伽马射线暴过程中也会诞生出黑洞

  B. 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臭氧层免受摧毁

  C. 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会毁灭星体附近任何生命

  D. 通过测量伽马暴的红移值可以计算出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同样为细节判断。

  由最后一段中的“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可知A项结论是天文学家所确定的;由第三段中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可知C项也是天文学家所确定的;由第三段开头可知,红移值的测量本来就是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的,所以D项内容也是天文学家确定的。

  由第三段末尾“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可知,这一结论尚未经过确证。故正确答案为B。

  65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宇宙早期结构图绘制过程进展较为缓慢的原因?( )

  A. 伽马射线暴是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

  B. 以前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不是很高

  C. 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频率不高

  D. 像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很少出现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由文章第四段结尾可知,C项、D项均是宇宙早期结构图绘制进程较为缓慢的原因,由第五段开头可知以前的红外探测器敏感度不高也是造成宇宙早期结构图绘制进程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

  只有A项与宇宙早期结构图的绘制没有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66

  (单选题)

  第1段意在说明( )。

  A. 《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 《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 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 《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的前面引用罗列《涉江》的分析,最后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对《离骚的》观点,同时材料也没有谈人们对《涉江》的不同认识。故C不选,选D。A选项在文中没有涉及,B只是文中“陶今雁”观点的陈述,并非隐含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D。

  67

  (单选题)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

  A. 《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 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 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 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于《离骚》中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在引用白居易的诗之前,作者写道“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由此可知,引用白居易的诗即是为了说明屈原的牢骚和不平也正是其进取心的一种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

  68

  (单选题)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

  A. 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 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 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 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目考查隐含主旨。

  文章第一段抛出问题,即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前人所述,第二段围绕这个命题进行论证,通过《离骚》和《涉江》内容上的对比,判断两部作品在时间上的差异,进而证明《离骚》并非晚年作品。所以能够反映这一中心的只有C项。ABD都只停留到了表面,指出作品上的风格差异,却没有指出隐含的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C。

  69

  (单选题)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 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 《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 《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B项郭沫若的“今知其非是”是针对“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而说,只能说明其原意是说《涉江》作于《哀郢》之前,不能说明与《离骚》相去很远。故B项说法错误。

  A项“传统的看法”根据原文是指关于《涉江》创作的时间、地点的看法,而原来学者的看法认为《离骚》和《涉江》基本是同一时期的,故A说法正确。C、D项也均能从原文直接推出。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B。

  70

  (单选题)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

  A. 懊丧

  B. 惋惜

  C. 埋怨

  D. 绝望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判断。

  根据原文第二段“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可知,《悲回风》所表达的情感是绝望,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