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社招)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27 15:19:2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根据“事实上这种尝试已经开始了”可知此句是承上启下句,上文应该是对“某种尝试”做出的预测或期望,后文应该是具体的“尝试”案例。分析ABCD四段,可知A段是对“全能生物”的研究与展望,B段是对研究全能生物做出的具体的尝试,所以引文放在B处承上启下,符合文意,B项正确。

  A段讲全能生物的作用,C段讲的是生物学的世纪也会导致电子学的新纪元,D是全文的总结段,都不是对某一尝试的具体实验案例,所以放在CD句首都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

  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

  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

  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

  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 ]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

  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向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究竟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

  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要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在“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 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

  106

  (单选题)

  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

  A.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 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 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降低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词句理解题,考查代词指代。

  定位原文“特别是……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根据就近原则,“这些”指的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带来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C项表述正确。

  “这些”指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结果,并不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本身,所以A错;B项指的是市场的作用,同样也不是市场带来的结果;D项表述不完整,少了“提高产品质量”。

  故正确答案为C。

  107

  (单选题)

  “显然工程革新的发生与实现,是与生产密不可分的。”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哪个位置?( )

  A. 第3自然段前面

  B. 第7自然段前面

  C. 第4自然段后面

  D. 第7自然段后面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题干这句话是关于“工程革新与生产关系”的总结性语句,应放到表述这一关系的段落之后。第4段论述的就是工程革新和生产的关系,故应放在第4段后面符合逻辑。

  第3段指讲了市场与工程革新的关系,并没有提到“生产”,所以引文不能在第3段;第7段讲的是我国工业革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引文不存在直接的联系。

  故正确答案为C。

  108

  (单选题)

  与第2自然段中,“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一句话是( )。

  A. 市场并不能完全制约技术的发展

  B. 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取决于市场

  C. 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技术的发展

  D. 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于技术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词句理解题。

  引文的意思是:市场推动技术发展,但不是完全决定技术发展。ABC项都表达了此意,所以正确。D项“决定于”表述错误,意思是技术不完全决定市场,明显与引文的意思“市场不完全决定技术”相悖,所以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09

  (单选题)

  空格处,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指的是( )。

  A. 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

  B. 市场与科学技术

  C. 市场和生产

  D. 科技人才与管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词句指代。

  “总而言之……两个轮子”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全文论述的是“市场、科学技术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因此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必然是市场和科学技术,B项正确。

  A项属于科学技术,C项“生产”太过笼统,文章中说竞争力在于生产,其实指的是科学技术带来的生产力;D项缺少了“市场”。故正确答案为B。

  110

  (单选题)

  文章[ ]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生产

  B. 激烈竞争

  C. 市场

  D. 科研能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填空。

  由“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可知,市场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根据“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市场和生产”,可明显排除BD。A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许多人会根据第四自然段内容选择A项,但是第四自然段说的是“工程革新”不是“产品革新”,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以自己的活动作为[a],来调节和控制他跟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蜘蛛结网,颇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就连最[b.]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给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方法规定了法则(或法律)。他还必须使自己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这种服从不仅在一些零散动作上,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还要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具体表现为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劳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吸引力愈少,劳动者愈不能从 劳动中感到运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c],同时就愈需要加强集中注意。

  111

  (单选题)

  下列依次填入[a]、、[c]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 媒体  笨拙 乐趣

  B. 媒介  拙劣 兴趣

  C. 媒介  拙劣 乐趣

  D. 媒介  笨拙 兴趣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先看第一个空,“媒体”是指指传播信息的平台,例如电视台等。 “媒介”是指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a处是说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与自然间其他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自己的活动”就是媒介,而不是媒体。所以BCD对。

  再看第三个空,“乐趣”强调的是快乐,“兴趣”强调的是喜欢(某项工作),劳动者要从劳动中获取快乐,而不仅是对劳动有兴趣,所以BD错误,C正确。

  再从第二个空进行验证,“拙劣”是指笨拙而低劣。b处表达的是就算技巧再差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拙劣”与“灵巧”相对,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C。

  112

  (单选题)

  对“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蜜蜂的用手来进行劳动

  B. 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蜜蜂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并语言参与的劳动

  C. 是指人类区别于蜘蛛和蜜蜂的,本能的、能预设成果并伴随整个劳动过程的劳动

  D. 是指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定位原文“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之后用蜘蛛和蜜蜂的劳动做对比,具体介绍了什么是“人类特有”,包括能预设成果、是本能劳动、并且在整个劳动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C项完整概括了这个概念。

  A项“用手来进行劳动”表述片面;B项“语言参加”材料并没有提到;D项“特有的意识活动”表达含糊,并没有清晰解释出来什么是“人类特有的劳动”。

  故正确答案为C。

  113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

  B. 成品生产以前先以观念或意象的形成存在于头脑里,这肯定了形象思维的作用

  C. 劳动中的法则,伴随着劳动的产生而产生

  D. 在劳动过程中,人是靠形象思维进行交流活动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虽然这句话表明了形象思维在劳动过程中的作用,但不能说明“在劳动过程中,人是靠形象思维进行交流活动的”,所以D项表述错误。

  通过“他不仅……同时……他必须……”此句可知人在劳动中不仅造成了自然物的改变,也必须让自己的意志服从于特定的目的,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改造了自己,所以A对;成品生产之前先以挂念或意向的形成存在于头脑,正是肯定了形象思维在劳动中的作用,所以B正确;人在改造自然物的同时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给劳动规定了“法则”,也就是说在劳动的同时,“法则”就产生了。所以C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14

  (单选题)

  对原文中画线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者观念--------指劳动者的形象思维

  B. 以观念的形式------指劳动者对其劳动的对象的总体感受

  C. 实现了他所意识的目的------指劳动者劳动的最终目的

  D. 三个句子含义相同,都是指劳动者对其劳动所得成果在头脑中的构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划线处所谈论的都是人类劳动特有的一面,即能够在劳动之初预设成果,在头脑中构建蓝图。D正确,A项“劳动者的观念”指得是劳动者在头脑中构建的蓝图;C项理同A项,D项“最终目的”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115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原文开宗明义的指出“劳动者首先是人和自然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观都不可偏废

  B. 用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说明人的劳动也有无意识性

  C. 原文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生产之间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和目的,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劳动的方式和方法的的法则

  D. 文章申明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可知人的劳动是有意识性的,B项明显与这句话的意思相悖,所以错误,当选。

  根据第一句话可知A理解正确;根据“劳动观念已经存在……”“这个目的……规定了法则”可知C项表述正确;D项是“而是在整个劳动……聚精会神”句的同义转换。ACD项都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