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内容导航】:
- 第1页:20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应届)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96
(单选题)
文中有两组画横线的“该细胞”和“该病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定位画线词语,易知两个“该细胞”均指被细菌或病毒侵入的细胞,两个“该病毒”均指HTLV病毒,故正确答案为C。
97
(单选题)
文中“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 )。
A. 人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其中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B. 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C. 人体在健康的状态下,细胞内含有的肽相对较多
D. 肽分子能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分解并与其碎片结合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由“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受感染的信号……”可知,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从而维护人体健康,故称为“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B正确。
由“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可知,不管人体细胞与否,都有胎存在。故A、C项错误。由“自己也分解繁殖”可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会自行分解,并非肽分子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答案为B。
98
(单选题)
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免疫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是人体细胞中的肽分子
B. 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会激发T细胞内肽的受体
C. 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是T细胞中的细菌或病毒的受体
D. T细胞中的受体,不仅杀死了细菌或病毒,还杀死了受感染的细胞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第三段“当肽分子与该病毒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并非肽的受体。B理解错误。
由“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受感染的信号”可知,A正确。由“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可知,C、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99
(单选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里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是利用了X射线晶体分析法
B. 科研小组发现,肽分子向T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是激发T细胞内存在的受体
C. 科学家说,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
D. 一些科学家说,发现细菌或病毒,杀死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T细胞内的受体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C项“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的受体有上百万个”一句有歧义,是“杀死细菌或病毒”还是“杀死受体”,没有说清楚。所以选择C项。由“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可知,A项正确。由“当肽分子与该病毒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可知,B项正确。由“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00
(单选题)
本文的主旨是( )。
A. 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B. 利用T细胞上的受体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C.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
D. 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了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整篇材料总——分的结构。材料第一段提到科学家发现了“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机理,后两段是对该机理的说明。总的部分是材料的主旨,即“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所以A项正确。A、B、D项是“分”的部分,均未抓住材料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C。
模仿的两面性
人类相当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受到自然启发而产生的,人类模仿自然当然不乏杰作,比如,对大凤蝶的观察发现,它的翅膀上布满了无数斜着向下凹陷的小坑,反射不同的颜色。但人眼的局限决定了只能感受到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受到这个启示,研究人员就把大凤蝶的翅膀结构应用到纸币上,使纸币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微坑,便诞生了今天的极难造假的防伪钞票。但是,人类从模仿获得的发明和发现却并非总是成功的,而且可以说许多模仿都是不太完美或蹩脚的。
创造生命可以说是今天人类最大和最复杂的模仿,也被认为是人类最大的成就之一,比如人工生殖技术创造试管婴儿。荷兰有1.0%~1.5%的新生儿是试管婴儿。从1997年到2001年出生的试管婴儿中,却出现了5名视网膜细胞瘤患者。从统计上推论,试管婴儿这种疾病的几率比自然受精婴儿高7倍。同样,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授精制造的试管婴儿比自然孕育的后代患脑瘫的几率高3倍。
为什么人类的模仿杰作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初步的回答是,尽管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一模一样地模仿自然的一切,这既是人类的自身和能力的缺陷与局限,也是自然的更为复杂巧妙和博大精深。比如,在创造生命时的温度,低一点或高一点,温度的变化与不变化,温度变化的周期短一点或长一点,都可能影响到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
更为重要的是,受精时精子与卵子结合是一种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所有基因的开启、关闭和融合,都有一定程序,这种程序则由某种标记物或标记基因引导,在正常的自然受精过程中,所有两性基因的结合、开启、关闭等都是千百万年来自然程序安排好了的,既精确,又准时,还恰到好处。但是,如果是试管授精,就可能干扰自然状态下的正常标记程序,因而在胚胎初期造成失控和出错,使胚胎发育异常。
人类模仿自然另一个巨大杰作是生物圈二号实验,想要模仿自然创造生命或使生命在自然状态下完好地生存。但是,由于人类没有完全了解自然或人类自身的能力局限而造成了这次最大的蹩脚模仿。
无论是对人自身生命创造模仿的不完美,还是对自然创造生命和生命生存条件模拟的失败,都传递给人类几个信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是学生,永远比自然渺小,永远是有局限的,正如我们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的色彩一样。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再聪明的人也聪明不过孕育他的大自然。
其次,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模仿博大精深和复杂多变的自然,因为人类只有约三百万岁,与大自然45亿岁的沧桑相比不过是小儿时节,但是人类是可以逐步地、一点一点地、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模仿自然的,但是这种模仿只有在尽可能全面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熟悉自然,甚至掌握了自然的部分规律后才可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因此人类的探索必将持续不断,生生不息。
虽然人类可以自豪于设计建造航天飞机飞上其他星球,但是,人类却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与自然一模一样,甚至超越自然,更不用说征服自然。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理解并安然地接受诸如试管婴儿的缺陷、生物圈二号失败的现实、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失事,也才会永远保持敬畏自然之心,并一点一滴地探索和模仿自然。
101
(单选题)
下列有关大凤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凤蝶的翅膀上有无数向下凹陷的小坑
B. 大凤蝶的翅膀能反射不同的颜色
C. 人类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的颜色
D. 大凤蝶的翅膀的颜色大多时候是绿色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定位原文第一段。由“人眼的局限决定了只能感受到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可知,只是人眼感受到大凤蝶翅膀是绿色的,并不代表大凤蝶翅膀本身就是绿色。D说法错误。由“它的翅膀上布满了无数斜着向下凹陷的小坑,反射不同的颜色”可知,A、B正确。由第六段“正如我们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的色彩一样”可知,C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02
(单选题)
下列不能成为“人类许多模仿都是不太完美或蹩脚的”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自然本身复杂多变,博大精深
B. 人类只有约三百万岁,与大自然45亿岁的沧桑相比,不过是小儿时节
C. 人类自身和能力的缺陷与局限
D. 尽管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模仿自然的一切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各选项均能在原文中找到,但选项D是“人类许多模仿都是不太完美或蹩脚的”的结果,并非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
103
(单选题)
对“模仿的两面性”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既有像防伪纸币一样的杰作,也有像试管婴儿一样不完美的成果
B. 人类进行了对自身生命的创造模仿,对自然创造生命和生命生存条件的模拟,但不是不完美就是失败
C. 人类虽然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但却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与自然一模一样
D. 一方面人类不断地模仿自然,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熟悉自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材料中“模仿的两面性”指人类对自然模仿,既有完美的一面,又有蹩脚的一面。A项解说准确。B、C项仅提到了模仿自然蹩脚的一面。D项与“模仿的两面性”解说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
104
(单选题)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生殖技术创造的试管婴儿,由于种种原因,永远不可能有自然孕育的后代完美
B. 人类在创造生命时,如果掌握了温度与温度变化的周期,控制好各种标记程序,就能使胚胎发育正常
C. 受人类自身能力的局限和对自然了解的限制,人类只能一点一滴、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探索和模仿自然,而这种探索将是长期的,无止境的
D. 虽然人类从模仿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并不总是成功,但是人类却是在对自然的模仿与探索中一步步向前发展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三、四段可知,“掌握温度与温度变化的周期,控制好各种标记程序”是胚胎发育正常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故B不准确。
材料三、四段列举了人工生殖技术不可能有自然孕育的后代完美的原因,故A项正确。由第七段“人类是可以逐步地、一点一点地、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模仿自然的……因此人类的探索必将持续不断,生生不息”可知,C项正确。由第八段可推出,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105
(单选题)
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A. 人类很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是受到自然启发而产生的
B. 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一模一样地模仿自然的一切
C. 创造生命是人类最大和最复杂的模仿
D. 人类的模仿是持续不断,生生不息的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指代。迅速定位“这”的位置,可知其所指前半句的“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一模一样地模仿自然的一切”,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