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春季)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发布时间:2013-07-29 10:44:36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56

  (单选题)

  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干部的重任。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B. 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理论素养

  C. 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D.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主旨”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主要讲的是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性。第一句为文段主旨句,即从党的发展和领导干部个人发展两个方面说明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意义。选项D表述正确,是对原文主旨的恰当概括。

  A项错误,文段主要说的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而不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B、C项是对原文的简单复述,未能抓住材料重点,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7

  (单选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70%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趋势,在55%一65%的区间波动。从2001年至今,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由上述文字可以推断,我国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 )。

  A. 大力提倡超前消费,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

  B. 继续保持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促使消费水平稳步下降

  C. 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D. 维持既有消费水平,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后劲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推断”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由文段中的关键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可以推出“必须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C项表述正确。

  A项过于激进,不切实际;B项促使消费水平下降与文段原意相悖,错误;D项没有体现消费政策调整的作用,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8

  (单选题)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根据文意,划横线部分的意思是( )。

  A. “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术语

  B. “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 “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由文段可知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为了说明这句话,下文先介绍了厂家的说法,又谈了研究人员的看法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厂家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即名不符实,B项表述正确。

  A项错误,文段并没有否定“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科学性,倒数第二句话还对这类物质的特点作了分析;C项错误,原文也没有否定“生物降解”的现实性,由原文“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D选项是无中生有,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9

  (单选题)

  理想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缺乏这种认识,人类就不能切合实际地运用它的理想能力。真正的友谊,这一美好的理想,会激励我们竞争;但认识到它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上常含有一点虚幻的成分,这种认识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对幻想的解毒剂。友谊是如此。一切真理也都如此。

  根据文意,对划横线部分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友谊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

  B. 友谊常含有虚幻的成分

  C. 友谊是幻想的解毒剂

  D. 友谊与真理都是某种理想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C项错误。原文是说应该认识到友谊是一种理想,这种认识是幻想的解毒剂,而不是说友谊是幻想的解毒剂,C项偷换概念。

  由文段中“真正的友谊,这一美好的理想……”可知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理想,而“理想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所以A选项“友谊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说法正确。由原文“但认识到它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上常含有一点虚幻的成分”可知B选项也正确。“友谊是如此,一切真理也都如此”表明友谊是一种理想,而真理也是一种理想,故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60

  (单选题)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结构稳定得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指导下,中央强调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比较有利于社会稳定

  B. “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不太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

  C.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比较注重社会公平

  D. “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改进的关键在于应优先增加中等收人人群的财富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结构稳定得多”可知A、B项说法正确。C项正确。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越高,分配结构也就越能体现社会公平。由文段中“‘橄榄’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可知,“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比较注重社会公平。

  D项错误。原文只是说要变我国的“金字塔型”分配结构为“橄榄型”结构,并没有提到结构改进的步骤方法。D项属于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D。

  61

  (单选题)

  近年来,不少国家纷纷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目的都是为了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类在享受自己获得和创造的财富时,会不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逐步意识到自身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这段话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 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 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退化

  C. 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 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适应环境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词句理解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是词语理解题。

  综合整个文段可知这个“秘密”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既要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又要获得发展。所以C选项符合文意。

  A、B 两个选项意思相近,都是仅仅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不全面,故A、B选项不选;D选项侧重于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全面,故D选项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62

  (单选题)

  徐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对徐文长画雪竹,下面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 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 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 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写的是徐文长先生所画雪竹的特点。根据材料“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可知B选项正确。

  材料中说“绝不类竹”,主要是指徐文长所画的竹子并不是简单的临摹。因此“绝不类竹”不是“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的意思,也不是“不像竹子”的意思,由此判断A、C选项错误;另外“瘦笔破笔燥笔断笔”指笔法,而不是说“不好的笔”,故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63

  (单选题)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 )。

  A. 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 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 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D. 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材料开始提到“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由此可知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故正确答案为D。

  64

  (单选题)

  蚂蚁是所有动物中最爱寻衅和好战的物种,尤其是以肉食为主的“狩猎蚁”。“狩猎蚁”的外交政策是永无休止的侵犯、武力争夺地盘,以及尽其所能地消灭邻近群体。特别是在食物短缺时,与其他群体的冲突则会达到高潮。早春时节,群体开始发育的时期,“狩猎蚁”还会袭击其他种类的蚂蚁,斗争的结果总是以“狩猎蚁”的胜利而告终。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B. 枪杆子里出政权

  C. 狭路相逢勇者胜

  D. 进攻是最有效的防守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通过描述“狩猎蚁”好斗的特点,以及它们往往在斗争中最终获胜的现象,揭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所以A项符合文意。B项涉及政治斗争不符合文意;C项不能体现“狩猎蚁”喜欢主动出击、好斗的特点;文中并没有提到“狩猎蚁”进攻是为了防守,因此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65

  (单选题)

  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既然是一种普及的工作,那么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或者比如说,在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上,自然应具备某种流行的特色。如果连流行都做不到,怎么能叫普及呢?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科普作品虽然挂着普及的招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流行特征。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 科普按照一般观念,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普及

  B. 科普工作要求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的特色

  C. 我国的科普作品如果能真正具有流行特征,那么科学技术就能普及

  D. 我国目前的科普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普及,原因是不够流行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先提出观点“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应具备流行的特色”,然后用反问句加强了对此观点的肯定。然后对现实生活中的科普作品没有流行特征这一点进行了批评。所以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的就是科普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特色。所以B项符合文意。

  材料提到“按照有中国特色的理解,科普是科学技术的普及”,所以A选项的观点属于混淆是非;C选项过于绝对,材料提到了“科普应具有某种流行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了某种流行特色就能够使科学技术普及;D选项没有引申,只是表述了文段中的表面含义,而本题是隐含主旨题,需要寻找材料的深层含义。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