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5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8-07 08:21:1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1(单选题)某市占10%的低收入者与同样占10%的高收入者赚钱之比为1:8.3,除了10%的低收入者,作为大多数的中等收入者,其收入实际上也达不到统计数字中的平均数。而随着“马太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平均数代表不了大多数,大多数低于平均数的现象还会进一步深化。

  这段文字谈的核心问题是( )。

  A.某市市民收入的两极过度分化

  B.平均数概念的局限性

  C.“马太效应”产生的结果

  D.某市各阶层的收入状况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核心”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首句介绍了某市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例,并指出了平均数不能反映大多数市民的真实收入情况。后一句话指出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平均数这种统计概念会更难反映收入的真实情况。“除了”、“也”虚词的运用,说明占90%人口的中低收入阶层中的多数,实际收入达不到平均数,反映了平均数概念的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B。

  A中的“过度分化”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缺少材料的直接支持。材料中并没有介绍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故D不正确。C项为抓住材料重点。

  2(单选题)审计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但审计毕竟是滞后的,即使发现,很多损失业已造成,难以挽回。要想解决挤占挪用问题,必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引入监督制约机制,其中包括财政监督、人大监督和公众监督。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强调( )。

  A.审计工作的滞后性

  B.过程监督的重要性

  C.人大监督的重要性

  D.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根据条件关系词“必须”可知,条件部分是文段的主旨所在,再根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引入监督制约机制”中的限定条件可知,文段的主要意思不在“监督制约机制”,而在“过程监督”。文段先指出审计的作用及不足,就是为了说明过程监督的重要性,因此B最符合文意。

  A项是问题,而文段的重点在解决问题,所以不选;C项仅是监督中的一种,表述片面;D项是强干扰项,其没有体现“过程性”,未抓住文段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要普遍推广政务公告栏、“明白卡”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媒体进行政务公开,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

  这段文字谈的是政务公开的( )。

  A.手段

  B.步骤

  C.时机

  D.必要性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材料中的“普遍推广……,充分……,积极运用……,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讲得都是政务公开的手段,故正确答案为A。

  C、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B项“步骤”只有一个地方“有计划、分步骤……”提到,并没有深入讨论政务公开的步骤。

  4(单选题)邓小平曾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可见社会公正与公平问题是何等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公平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向心力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共同情感的社会,才是一个互相认同的社会,才是一个能养成高尚道德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社会公正与公平的( )。

  A.可能性

  B.必要性

  C.优越性

  D.特殊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材料由“可见”引出观点,整段材料构成“引用铺垫——提出观点——补充好处”的分——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是材料的表面主旨,即“社会公正与公平问题是何等重要”,强调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必要性,故正确答案为B。

  A、C、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

  5(单选题)爱情像一只表,不上发条就会停摆;婚姻像一只钟,除了必须上发条,还得忍受每隔一小时就“当当”作响的钟声。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婚姻和爱情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B.婚姻和爱情没有什么不同

  C.婚姻比爱情更需要用心呵护

  D.婚姻比爱情更难维持和继续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根据递进关系词“除了……,还得……”可知,答案在递进词后,即说婚姻更难维持继续,故正确答案为D。

  A项虽然谈到婚姻和爱情有所区别,但是“天壤”的程度没有依据,且没点透区别所在。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是强烈干扰项,其实隐含推断的意思,属于后文谈及的隐含主旨题,而本题考查表面主旨,无需引申到对策。

  6(单选题)今年上半年,3年以下驾龄的肇事造成1.5万多人死亡,占肇事致死人数的44.4%,其中,1年以下驾龄的肇事致死6801人,占肇事致死人数的19.4%。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新手开车危险系数更高

  B.新手驾驶很容易出事故

  C.现在新手的驾驶技术差

  D.新手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列举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并特别指出新手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说明了交通事故多是由新手造成的,故正确答案为D。

  A、B、C项都是对材料数据的强加理解,均不选。

  7(单选题)坦然的心态是考试制胜的法宝,而焦虑则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这句话的意思重在强调( )。

  A.如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B.考试过程中心态的重要性

  C.焦虑不利于考试取得成功

  D.坦然地面对考试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前半句是强调坦然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后半句则指出焦虑的不良影响。这段材料构成分—分的结构,主旨应是对材料的概括,坦然和焦虑都是一种心态。由此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心态在考试过程中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B。

  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A项涉及的范围过大。C、D项都是“分”的部分,未全面概括主旨。

  8(单选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人定胜天的思想

  C.人的客观规律性

  D.人能够决定历史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旨在”一词可知考查隐含主旨。材料通过四个“能不能”引出主旨“关键在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正确答案为A。

  “人的客观规律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对立面,C项显然错误。材料中提出的是当下的现实问题,没有体现“自然”或“历史”,A、D项超出了材料谈论的范围。

  9(单选题)有关研究表明,对婴儿轻轻地抚摸,能有效地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即通过对婴儿特定部位节律性、持续性按摩,可以取得一定的心理和物理治疗效果。在促进孩子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即智力发育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婴儿的智力发育需要轻轻地抚摸

  B.适当对婴儿进行按摩有助于其成长

  C.轻轻地抚摸一定要有节律性、持续性

  D.婴儿的智力发育离不开对之轻轻地抚摸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第一句通过“有关研究表明”提出观点,即对婴儿抚摸有助于其成长。由“即”可知,二、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这段材料构成“提出观点—补充说明”的总—分结构。总的部分是材料的表面主旨,故正确答案为B。

  A、D项误把抚摸当做“婴儿智力发育”的必要条件,C项误把“节律性、持续性”当做抚摸的必要条件,均不选。

  10(单选题)一个月1200元的报酬1次领和分4次领(每次300元),没有什么区别,周薪与月薪相比,雇主付出的劳动成本会更高。很多雇主却乐于采用这种低效率的周薪方式,原因是工人多了3次的喜悦,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动力。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高效率不一定带来理想的结果

  B.效率高低不该单从劳动成本上考虑

  C.低效率可以带给人们喜悦和动力

  D.低效率比高效率更受雇主的青睐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第一句话说月薪和周薪对工人来说没有什么区别,,而对雇主来说周薪却增加了劳动成本。第二句话则指出周薪可给工人带来更多动力,雇主大多乐于采用。综合文意,周薪制是一种低效率的方式,会增加雇主的劳动成本,但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企业效益,因此效率的高低不该单从劳动成本上考虑,故正确答案为B。

  材料仅提到低效率带的好处,未提到高效率引起的结果,故A错误。C、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

  近日接连见诸报端的两件新闻,引发人们再次热烈地讨论一个困扰国人上百年的老话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第一件新闻是,一项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高达86%的人认为,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的公众假日。对此结果,网络舆论附和者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此表示支持的网民,大多是年轻人。另一件新闻则是,某机构准备启动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省级状元的名字刻制成碑,和国子监孔庙元明清三代的进士碑立在一起。对此, 网络上几乎骂声一片。对于前者的积极附和与对于后者的全盘批评,看起来并无矛盾之处。人们是在运用既有知识和分析能力对传统进行取舍的:中秋节被视为精华,科举制度则被归为糟粕.因此,人们普遍地赞成继承中秋节,而反对立状元碑一一这被认为是对科举传统的一种继承,而科举制度及其精神显然是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非常明确的结论。但让我们略微思考一下,对于哪怕是科举制度及其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理性是否高度发达,足以对其做出如此确定的判断?我们是否完全有资格以现代人的标准来对过往的某项制度或习俗做出非常确定的判断?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人普遍相信自己可以运用理性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一个真正的理性主义者,在运用理性的时候,始终会意识到理性的限度。相对于个人的生存甚至一个时代而言,传统是大写的。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的生活。不管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和还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命,离开了传统的包裹,赤裸裸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没有价值的。比起漫长的历史,比起我们全部祖先的智慧的凝聚,任何一代人的智慧,其实都是沧海—粟。 因此,对于传统,明智的态度是

  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因为它是当下人们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经过反思,我们确实有可能证明,某些传统是有害于正义和善的,据此,我们可以剔除其有害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传统,不会这样极端。因而,试图理性地辨别其究竟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假如有人愿意,他们是否可以立状元碑?对这个问题,笔者宁愿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能否确信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十分优良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可以确切地断言,传统的状元文化极端有害,因而,必须予以剔除,且在剔除这种传统后即可实现我们所设想的那种先进教育方式?

  弹出材料11(单选题)两条新闻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

  A.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假日

  B.科举考试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糟粕

  C.大多数人对传统价值的取向很接近

  D.古人留下来的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由材料“高达86%的人认为”和“几乎骂声一片”可知,对于中秋节和立状元碑二事,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即对传统价值的趋向很接近。故正确答案为C。

  D项的两分法不符合作者的看法,几个疑问句就表示了作者对这种过于极端化判断的质疑,D错误。A、B项以偏概全,仅提到了两条新闻中的一条。

  12(单选题)下面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对待传统不可一分为二

  B.传统应该全部继承下来

  C.离开传统现代人就无法生活

  D.对待传统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对于传统,明智的态度是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和“试图理性地辨别其究竟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可知,不能将传统简单分为精华或糟粕,实行一分为二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故A正确,D错误。

  由“我们可以剔除其有害的影响”可知,B项错误。材料提到“不管是对一个人的生命还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命,离开了传统的包裹,赤裸裸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没有价值的”,这句话说明现代人“精神“上离不开传统,并非“生活”。故C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3(单选题)通过作者对是否可以立状元碑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其态度是( )。

  A.留恋传统的状元文化

  B.对当前教育方式的失望

  C.认为应该批判地继承状元文化

  D.认为理想的模式不会凭空产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态度理解。从材料可以看,作者认为对状元文化“明智的态度是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和“试图理性地辨别其究竟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可知,评判状元文化是不易的,故正确答案为D。

  对于传统的状元文化,作者的态度是“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对于某些有害于正义和善的,“我们可以剔除其有害的影响”,这足以说明作者并不留恋这种文化,故A错误。对于状元文化,作者认为难以简单的分为“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并质疑了传统的“批判继承”的判断方式,故C错误。在材料的最后,作者用了个一般性的疑问句,提出警醒,并不能说明是对当前教育方式的失望,故B错误。

  14(单选题)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

  A.中秋节和科举考试哪个有价值

  B.现代人在传统面前做出的选择

  C.在传统面前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D.现代文明脱离传统就失去意义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作者通过人们对中秋节和立状元碑迥然不同的态度,指出了大多数人在对待传统尤其是传统文化上存在的误区,即简单地以精华或糟粕也就是所谓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区分传统文化,分析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对传统要保持审慎和足够的同情与敬畏,以便树立一种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通过分析可知,材料的主旨就是告诉人们在传统面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C。

  B、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A项仅是材料的部分话题。

  15(单选题)下面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A.传统带给我们什么

  B.人们对传统认识的误区

  C.传统的价值应该由谁确定

  D.我们有批判传统的力量吗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选择。材料的主旨是围绕大多数人对传统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说明对传统评判方法的不妥,引导人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及评价传统。而用疑问句作标题,更有警醒强调的作用,D更适合做本文标题。故正确答案为D。

  A、C项超出了材料议论的范围。B项未抓住材料重点。

  21世纪前20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我们将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进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覆盖面的大小集中反映一国社会保障总体状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将把“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作为优先目标,推进社会保障发展。在实现制度创新方面,重点是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了应对老龄化高峰的挑战,保证养老保险资金的长期平衡,我们将在总结东北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做实个人账户后,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别管理,社会统筹基金不再占用个人账户基金;新增的当期支付缺口,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基金增收部分共同弥补;对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要探索保值增值的途径,对按市场方式投资运营,政府将制订规则,加强监管。在机制创新方面,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使之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同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上,减少失业,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把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劳动者多工作。同时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政策,防止产生新的隐性债务。我们还将在工伤保险方面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此外,国家还将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基金筹集和基础管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立足当前,突出重点,认真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弹出材料16(单选题)我国社会保障发展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 )。

  A.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B.实现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C.推进社会保障的制度创新

  D.建立养老保险资金部分积累的模式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第五句“我们将把‘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作为优先目标,推进社会保障发展”可知,社会保障发展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故正确答案为A。

  B、C、D项均不符合文意。

  17(单选题)下面与推进制度创新的要求不符的一项是( )。

  A.资金收支实现一次性清算

  B.积累的个人资金可进行投资

  C.社会基金与个人基金分开管理

  D.借鉴东北地区经验在全国推广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迅速定位“在实现制度创新方面,……”。由“我们将在总结东北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逐步……”可知,D正确。由“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别管理”可知,C正确。由“对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要探索保值增值的途径”可知,B正确。

  由“实现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模式转换”可知,A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18(单选题)在养老金的发放问题上将实行的政策是( )。

  A.行业上的差别相适应

  B.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

  C.向弱势群体倾斜

  D.多缴多得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迅速定位“我们将进一步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由“把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劳动者多工作”可知,养老金发放施行多缴多得的政策。可知D项正确。

  由“我们还将在工伤保险方面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可知实行行业上差别对待的是工伤保险反面,而非养老金待遇,A项错误;B项不属于政策内容;C项在文中并未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

  19(单选题)从这段文字中,不能推出的是( )。

  A.我国各地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B.今后将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C.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有了显著增加

  D.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主要由覆盖面大小体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从“覆盖面的大小集中反映一国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中,可以推出D。由“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可推出A正确。由“国家还将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可推出B正确。由“覆盖面的大小集中反映一国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可推出D正确。

  材料仅提到“我们将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面临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艰巨任务”,未提到覆盖面是否显著增加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20(单选题)这段话讨论的主题是( )。

  A.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总结

  B.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规划

  C.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前景

  D.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艰巨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材料提到了社会保障工作发展规划或前景,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改革措施,故B项最符合讨论的主题。

  C项概括不全面,仅提到“发展前景”。材料多次出现了“将”字,说明是一种规划,而不是工作经验总结,故A错误。D项为抓住材料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B。

  作为世界工业文明的肇始者,英国正在推进一场全方位的绿色文明革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脚步。天气是英国人乐此不疲的恒久话题。然而,这—谈资延续至今,已经增加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英国百姓的热门话题。”在民间通讯社工作的安娜小姐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英国南部一个小镇发生了洪水,不少人看过新闻后就说:看哪,这就是气候变暖的结果!安娜指着英国版图说:你看,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多年之后,北极冰雪融化的巨大水流将把墨西哥湾暖流向南推移,英国的温度也将因之下降,

  降雨会发生改变一一这对于目前完全自给自足的粮食供给来说,无疑将是一个挑战。而且,发生改变的还不止是这些,海平面上升导致的陆地减少将更为可怕。与普通民众相比,政府的认识就更为超前和清醒。英国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的环保官员萨曼先生告诉我们,早在布莱尔首相上台之初,就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与态度顽固的美国相比,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令人称许。萨曼先生认为,在气候变化方面,发达国家的确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应该比发展中国家提前采取行动。为此,英国财政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能源白皮书》中,将其经济定性为“低碳经济”,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左右,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目前水平降低60%。据悉,明年英国将担任欧盟及八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布莱尔首相已经表态:应对气候变化是他担任轮值主席后所要开展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其实,在英国,环境并不是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的“专利”,财政,交通、建筑等许多部门“人人有份儿”。作为一个市场经济非常完善的国家,英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除了实行明确的政策导向外,非常看重税收调节的作用。于2001年实施的环境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一全球首创的新税种是这样运作的:凡是非居民的用能单位每消耗一度电,就必须上缴15便士的气候税,1年的总税金在10亿英镑左右。与此同时,财政部出台了环境税减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与财政部核定每年的减排目标,凡是如期完成任务的,就可减免80%的环境税.目前加入这一协定的已经有44个行业的企业,基本都能实观自己的减排目标。为鼓励更多的企业提高能效、减少气体排放,财政部还面向大企业设立了减排基金和针对中小企业的碳基金。只要是与财政部签定减排协议的企业,都可申请一定数量的无息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实践证明,上述措施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与财政部签订协议的企业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还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

  弹出材料21(单选题)安娜认为气候变化对英国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

  A.气温变化

  B.陆地减少

  C.粮食减产

  D.降雨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定位原文可知,安娜认为,气候变化对英国将造成温度下降、降雨改变和粮食的大幅减产,“……海平面上升导致的陆地减少将更为可怕”,“更为可怕”足以说明“陆地减少”是气候变化对英国造成的最大危害,故正确答案为B。

  其它三项是次要的危害和影响。

  22(单选题)关于环境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英国独有的税种

  B.针对所有能源用户

  C.达到要求的可减少税率

  D.所收税金要用于环境治理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由材料“凡是如期完成任务的,就可减免80%的环境税”可知,达到了时间和减排目标要求的用户,就可减少税率,故C正确。

  材料提到环境税是英国“全球首创的新税种”,“全球首创”只能说明是英国最先创造的,不能说明只是英国独有,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凡是非居民的用能单位”,说明环境税对象不包括居民用能单位,不是针对所有能源用户,故B项错误。选项D在材料中未涉及。

  故正确答案为C。

  23(单选题)英国财政部要向一些企业提供无息贷款的原因是( )。

  A.是一种税收返还政策

  B.让这些企业提高减排的能力

  C.补偿这些企业因减排造成的损失

  D.奖励这些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可申请一定数量的无息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可知,说明这种做法是为了让这些企业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减排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

  A、C、D项均不符合文意。

  24(单选题)下面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英国的粮食生产不再能自给自足

  B.北极的冰雪融化会让英国气温升高

  C.布莱尔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应对气候变化

  D.预计2050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现在的40%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材料“到2050年左右,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目前水平降低60%”可知,D正确。

  由材料“这对于目前完全自给自足的粮食供给来说”,故A项错误。由材料“北极冰雪融化的巨大水流将把墨西哥湾暖流向南推移,英国的温度也将因之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布莱尔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选项C偷换概念,少了“之一”,故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25(单选题)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

  A.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

  B.英国未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C.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及人类的对策

  D.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材料先提出全球气候变化对英国的影响,其后大篇幅谈到英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故正确答案为D。

  由材料易知,英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故B表述错误。A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材料中仅提到了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C项中的”人类“描述范围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