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判断推理
46(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部分(连在一起的黑色线条为1部分),第一行的三个图形分别有1、2、3个部分,第二行的三个图形也满足此规律,因此第三行的第三个图形也应该有3个部分,通过分析只有C选项的图形有3个部分,故正确答案为C。
47(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笔画,第一行三个图形的笔画分别为1、2、3,第二行三个图形的笔画分别为4、5、6,因此第三行三个图形的笔画应分别为7、8、9,即第三行的第三个图形的笔画为9,通过分析只有B选项图形的笔画为9,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此题出题不严谨,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之类的严格意义上都是1笔画,但本题需将它们的笔画分别看作3、4、5,望考生注意。
48(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属性 解析已知图形均为封闭图形,通过分析只有C选项的图形是封闭的,故正确答案为C。
49(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位置 解析第一列第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列的图形也满足此规律,因此第三列第三个图形应该是由第二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通过分析只有B选项的图形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50(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数图形,仔细分析前两行图形,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已知图形中椭圆的数量都比矩形多一个。通过分析只有B选项的图形符合该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圆是特殊的椭圆,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望考生注意。
51(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面(封闭空间),已知图形的面数分别为4、5、6、7、8,因此下一个图形的面数应为9,通过分析只有A选项的面数为9,故正确答案为A。
52(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部分(连在一起的黑色线条为1部分),已知图形分别有1、2、3、4、5个部分,因此下一个图形应该有6个部分,通过分析只有C选项的图形有6个部分,故正确答案为C。
53(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图形,已知图形均是由2个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可知下一个图形也应符合该规律,通过观察只有D选项的图形是由2个不同的图形组成的,A为干扰项,虽然也是两个图形,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所以只有D选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54(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平面-数数 解析本题为数部分(连在一起的黑色线条为1部分),已知图形均有3部分,通过分析只有C选项的图形有3部分,故正确答案为C。
55(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平面-属性 解析已知图形中奇数项图形是开放的,偶数项图形是封闭的,未知的下一项图形是偶数项,所以应该是封闭的。通过分析只有B选项的图形是封闭的,故正确答案为B。
56(单选题)黏合策略:把不同对象或不同对象中的构件黏合成新形象的策略。
下列不属于黏合策略的是( )。
A.丰源、鸿远、新星原是三家个体小企业,处境十分艰难,市政府采取措施让他们联合成“新鸿源”有限公司,现在成了省明星企业
B.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苏锡常地缘相近,在人口、文化、消费等诸方面又有些相似,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超前决策,要求三地优势互补,终于成功技术打造了全国闻名的经济链
C.为了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领导层决定向每个雇员借资2000元,按银行同期利息计算
D.小杜歌唱得很棒,他想成立一个乐队,于是联系了会弹吉他的小宋、会拉小提琴的小华、会弹电子琴的小李等五人,组建了“天籁”组合,一年后就走红了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不同对象”或“不同对象中的构件”黏合成“新形象”的策略。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的“‘新鸿源’有限公司”,B中的“全国闻名的经济链”,D中的“‘天籁’组合”均是黏合策略,而C中没有黏合成新形象,因此C不属于黏合策略,故正确答案为C。
57(单选题)软科学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人、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政策课题和社会问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
以下属于软科学的是( )。
A.心理学
B.逻辑学
C.语言学
D.管理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解决方案和决策”。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软科学的目的在决策和方案,D项中的管理学即如此,综合利用各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对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其研究基础正在于选项A、B、C中这几个科学领域,因此ABC中的科学领域只是基础,只有D项中管理学属于软科学,故正确答案为D。
58(单选题)环境权: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下列不属于环境权的是( )。
A.某公司将在一住宅区附近建一幢35层高楼大厦,一些居民家可能会因此终年不见阳光,有几户居民把该公司告到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归还他们的阳光照射权
B.有一户居民在公用楼道口搭建了一个小棚,使整个楼道的通风受到了严重影响,于是同楼道多户居民一起把该户告到人民法院,要求该户拆除小棚,恢复良好的通风条件
C.老申新建了一个服饰广告牌,刚安装了不久,就被邻居告到法院,说老申的广告牌越过了阳台,遮挡了他家的视线,要求申家移一移广告牌,恢复其视线权
D.小徐在某超市买了一盒饼干,回家后发现饼干里有一只苍蝇,小徐将该超市告上法院,要求该超市恢复其卫生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的“阳光照射权”,B中的“通风受堵”,C中的“视线权”都属于环境权范畴内,而D中“卫生权”没有涉及到环境和环境资源,不属于环境权利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D。
59(单选题)信用质量“黑名单”指通过一定的信息系统对某些个人或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违约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披露,从而对这种行为起到记录污点、批语监督、处罚抑制作用的管理手段。
下列不符合上述定义的一项是( )。
A.中国银监会不久前向各金融机构发了一份通报“名单”,要求高度警惕对名单中企业的贷款
B.某杂志披露了某旅客在向餐车索要发票时,竟然得到一张写有“餐费”字样的收据
C.中国人民银行自10月1日起,将信用不良者收录进“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D.某省文化行政部门日前决定,对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建立信用档案,信用差者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一定的信息系统”,“经济活动中违约违法行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的“通报‘名单’”,C中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D中的“信用档案”均是信用质量“黑名单”;而B中“某杂志”不符合关键词“一定的信息系统”,因此不属于信用质量“黑名单”。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60(单选题)非理性指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精神要素以及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
以下认识过程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
A.学习英语单词时,通过结合字形来掌握记忆字义的星火记忆法
B.历史主义坚持以科学史为基础来考查哲学问题
C.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因水溢出获得了鉴定王冠的灵感
D.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证才是唯一可靠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的结合字形,B中的依据科学史,D中的通过实证方式都属于理性思维,而C中的过程属于非理性中的灵感。故正确答案为C。
61(单选题)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下列属于环境噪声的是( )。
A.宁静公园中琅琅的读书声
B.汽车城里试车时的鸣笛声
C.疗养院里轰鸣的机械声
D.宴饮时的猜拳声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B和D中的声音都属于合适其场所的合理声音,而C项中疗养院里的轰鸣声是干扰周围环境的不和谐声音,因此属于环境噪声,故正确答案为C。
62(单选题)经验决策:依靠个别高明的谋臣术士,或凭借决策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决策。
下列属于经验决策的是( )。
A.某企业的决策中主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抓大放小;二是分工多元,对决策内容实行“分类管理”和“分层管理”;三是抓主要矛盾
B.某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和创办者常亲临第一线,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握全局,以“过去出现的事将会重复出现”为决策前提,大大减少了经营风险
C.某老总总是通过与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合作,通过它们收集信息,然后结合企业的情况再做决策
D.某企业一条生产流水线坏了,技术人员认为要立即停产整修,老总担心完不成生产任务负违约责任,不同意停产,于是一拍胸脯:“有责任我承担。”技术员只好服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依靠个别高明的谋臣术士”,“凭借决策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所说的决策原则跟个人的才能阅历无关,C中的收集信息后决策也没有个人的影响,是通过实际情况做的决策,D中的临时决定不属于决策,也没依靠个人才能和经验,均不符合定义。而B中“过去出现的事将会重复出现”为决策前提,致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体现决策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符合定义的构成要件,故正确答案为B。
63(单选题)自信:坚信自己能力和行为力量的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充分理解和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为前提。
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自信?( )。
A.小明的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但他自己不满意,他发现很多题都因为粗心大意被扣分,所以他认为如果能细心一点,下次遇到同等难度的试卷会考得更好
B.小强的考试成绩一般都比同桌的小军高,因此小强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胜小军一筹
C.小磊发现同班同学小伟的胳膊比自己粗,所以他坚信自己的力气肯定没有小伟大
D.小涛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对小涛管教不严,所以小涛在学校顽皮乖戾,学习不努力,但小涛坚信“自古寒门出英才”,相信自己将来一定出人头地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对自己充分了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中的小强对自己不够了解,C项中小磊对自己不够自信,属于不自信,D项中小涛的自信不是来自于实事求是,因此B、C、D都不符合自信的关键词。只有A项符合定义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
64(单选题)社会商品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方面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反映该时期社会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和市场容量的大小。由于购买力是指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因此一切不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均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
下列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的一项是( )。
A.小李每月按时交纳78元党费
B.小孙每个月从公司领取3000元工资
C.小王每月从所得薪酬中扣除一部分用于交纳个人所得税
D.小张上半年借了小刘4000元买电脑,他这个月将所借款还给了小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小李所交的党费不是用来购买商品,不符合“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这一关键词,因此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B中小孙领取工资完全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C中小张交纳个人所得税是从薪酬中扣除的,并非通过货币结算的实物收支,不符合关键词,因此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D中小张借钱买电脑不是自己当时的货币支付能力,不符合关键词“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因此不属于社会商品购买力范围。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65(单选题)灰色营销: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是指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活动,也称为银色营销;第二是指在道德或法律上有问题的营销活动。
下列不属于灰色营销的是( )。
A.某企业刻意模仿另一家企业的包装装潢,不过它做得很巧妙,以致于被模仿的企业很难起诉它
B.某企业在广告中加入隐含的暴力和色情类的内容,法律机构很难对该企业进行制裁
C.卖方通过向买方代理方让利方式来销售商品,使买方的利益部分地被其采购代理人侵占
D.生产企业严格遵守与代理商签订的协议,确保代理商的专营权不受侵害,保护了各自的利益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单定义判断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针对老年人”,“在道德或法律上有问题”。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某企业刻意模仿另一家企业的包装装潢,B中广告商在广告中加入隐含暴力和色情的内容,C中卖方通过向买方代理方让利销售商品都属于在道德和法律上有问题的经营活动,只有D中是正当的营销,不存在道德或法律上有问题的营销活动,故正确答案为D。
66(单选题)地衣:苔藓
A.腊月:十二月
B.小姨子:妻弟
C.竖子:叛徒
D.蝉联:阔别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并列关系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并列关系,且是并列中的反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B。A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农历十二月叫腊月;C中“竖子”指童仆、小子,C和D无明显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反对关系67(单选题)燕子:春天
A.知了:夏天
B.山鸡:高原
C.蟋蟀:冬天
D.白药:云南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对应关系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动物是季节里的代表动物之一的对应。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B和D没有季节,C中蟋蟀不是冬天的代表动物,故正确答案为A。
68(单选题)柳絮:杨花
A.松子:榆钱
B.月华:幽兰
C.芙蓉:荷花
D.菊花:银甲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全同关系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古代“杨”与“柳”可以统称,“杨柳”单指柳树,并不是杨树和柳树,故杨花是专指柳絮。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芙蓉”即“荷花”。A是并列关系,B中月华指的是月光、月色,幽兰是一种花,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D无明显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69(单选题)灭火器:干粉
A.课桌:书本
B.印纸学习:经费
C.打印机:打印纸
D.电灯:电线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对应关系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前者需要后者才能发挥其作用的对应。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打印机需要打印纸打印。A中课桌与书本两者没有前者需要后者才能发挥其作用的对应,B无明显逻辑关系,D中如果为电灯:电能就是正确的了,故正确答案为C。
70(单选题)中国:台湾
A.北京:城市
B.马:千里马
C.中国:香港
D.知识分子:学者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包容关系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前者包含后者,且是包容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A是包容关系,后者包含前者,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B是包容关系,前者包含后者,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D是包容关系,前者包含后者,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71(单选题)“高山流水”是任何人都极为欣赏的古典音乐,而每个人对任何一种古典音乐的态度是要么着迷,要么不欣赏。
由此可见( )。
A.任何人都欣赏古典音乐
B.任何人都不欣赏古典音乐
C.任何人都对“高山流水”着迷
D.有些人对“高山流水”不着迷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高山流水:欣赏的古典音乐,第二句:古典音乐⇒着迷/-欣赏,“着迷/-欣赏”,这是一个选言命题,即如果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由第一句的事实信息“高山流水:欣赏的古典音乐”和第二句中“古典音乐⇒着迷/-欣赏”可以得到高山流水:着迷,即任何人都对“高山流水”着迷,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选言命题72(单选题)在一次机关作风检查中,当场发现有四人上班期间在办公室打牌。单独进行身份询问时,戴眼镜的说:“我们都不是该单位的。”年轻的说:“至少有一人是该单位的。”黑脸的说:“我什么都不知道。”穿皮夹克的说:“至少有一人不是该单位的。”经核实,四人中只有一人讲了真话。
由此可见( )。
A.戴眼镜和穿皮夹克的不是该单位的
B.黑脸的是该单位的,但年轻的不是该单位的
C.年轻的不是该单位的,而戴眼镜的是该单位的
D.年轻的和穿皮夹克的都是该单位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真假破案 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戴眼镜的说:四人都不是该单位的;年轻的说:至少有一个是该单位的,两人所说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真,故黑脸的和穿皮夹克所说的话都是假的。由穿皮夹克所说的话为假的可知,四个人都是该单位的。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四个人都是该单位的可知,年轻的话为真。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矛盾关系73(单选题)一则公益广告劝告人们,酒后不要开车,直到你感到能安全驾驶的时候才开。然而,在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往往低估他们恢复驾驶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这个结果表明,在驾驶前饮酒的人很难遵循这个广告的劝告。
下面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以上结论?( )。
A.医院中被研究的对象估计他们恢复驾驶的能力通常比其他人更保守
B.医院中被研究的对象也被询问恢复对安全驾驶不起重要作用的能力所需要的时间
C.一些不得不开车回家的人就不饮酒
D.一般的人,对公益广告的警觉比医院研究对象的警觉高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在驾驶前饮酒的人很难遵循这个广告的劝告,论据是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往往低估他们恢复驾驶能力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驾驶前饮酒的人,论据强调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仅是部分,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被研究对象的恢复驾驶的能力即在驾驶前饮酒的人和酒后立即被询问的对象间搭桥,即没有被询问的人会比被询问的人更大胆,认为自己可以很快上路,从而加强了论证;B中对安全驾驶不起重要作用的能力与驾驶前饮酒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C中不得不开车回家的人不饮酒与驾驶前饮酒的人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D中公益广告的警觉与驾驶前饮酒的人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加强论证74(单选题)某领导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我们首先要有‘亲民’意识。有了‘亲民’意识,我们就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
从领导的这句话,我们可以推出( )。
A.如果有“亲民”意识,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其结果必然是,我们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B.如果有“亲民”意识,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但是,其前提是,我们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C.只有具备“亲民”意识,我们才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负责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密切了干群关系
D.如果我们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具备“亲民”意识。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重视干群关系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根据“有了‘亲民’意识,我们就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关系:有亲民意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根据“如果我们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得到关系: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
利用联言命题规则得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将以上三个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有亲民意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有亲民意识⇒干群关系拉近⇒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A错;
B项:有亲民意识⇒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是题干推导关系,B正确;
C项: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有亲民意识⇒干群关系拉近,“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C错;
D项: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有亲民意识,“干群关系拉近”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错。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75(单选题)如果阿根廷参加联盟,则巴西和智利将抵制联盟。如果巴西和智利有一国抵制联盟,那么联盟就会名存实亡。而联盟没有名存实亡。
由此可见( )。
A.巴西没有参加联盟
B.巴西参加联盟
C.智利或巴西至少有一国没有参加联盟
D.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阿根廷参加联盟⇒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第二句: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联盟名存实亡,第三局:-联盟名存实亡,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由-联盟名存实亡,对第二句利用逆否规则得到-(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利用摩根规则再得到(-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利用联言命题的规则再得到(-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利用摩根规则再得到-(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利用逆否规则再得到-阿根廷参加联盟,因此可知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故正确答案为D。
注:1巴西有没有参加联盟跟巴西抵制不抵制联盟是两个方面,没有关系,望考生注意区分。2 (-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是(-巴西抵制联盟)∨(-智利抵制联盟)的一种情况。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76(单选题)或者所有客人尽情玩乐,或者有些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没有坦率的人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
可见( )。
A.只有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人才能尽情的玩乐
B.有些客人隐藏了他们的真实感受
C.所有客人都尽情玩乐
D.尽情玩乐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没有坦率的人会隐藏他们真实感受”换言之“所有坦率的人都不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即为:坦率的人⇒-隐藏真实感受。
“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即为:客人⇒坦率的人。
又知“或者所有客人尽情玩乐,或者有些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为相容选言,即尽情玩乐∨隐藏真实感受。
将以上两个推导关系连起来并利用选言规则可得:客人⇒坦率的人⇒-隐藏真实感受⇒尽情玩乐,即所有客人都尽情玩乐。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尽情玩乐⇒-隐藏真实感受,“尽情玩乐”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A项错误;
B项:由第一步中关系“客人⇒-隐藏真实感受”可知,所有客人都不隐藏真实感受,因此B项错误;
C项:客人⇒尽情玩乐,正是第一步中得到的结论,因此C项正确;
D项:尽情玩乐⇒-隐藏真实感受,“尽情玩乐”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D项错误。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选言命题77(单选题)通过调查发现,如果辽宁队获得出线权,那么江苏队或者安徽队也将获得出线权。江西队不可能获得出线权。如果江苏队和山东队获得出线权,那么江西队将获得出线权。只有江西队和山西队都获得出线权,陕西队才能获得出线权。
由此可见( )。
A.安徽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B.辽宁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C.江苏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D.陕西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辽宁队⇒江苏队∨安徽队,第二句:-江西队,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第三句:江苏队∧山东队⇒江西队,第四句:陕西队⇒江西队∧山西队。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由第一步中第二句的事实信息“-江西队”利用选言命题规则得到(-江西队)∨(-山西队),利用摩根规则再得到-(江西队∧山西队),又知第四句的“陕西队⇒江西队∧山西队”,利用逆否规则再得到-陕西队,即陕西队不能获得出线权;
由第一步中第二句的事实信息“-江西队”和第三句的“江苏队∧山东队⇒江西队”利用逆否规则得到-(江苏队∧山东队),利用摩根规则再得到(-江苏队)∨(-山东队),条件不足,无法继续推导。
综上,根据题干条件,只能得到陕西队不能获得出线权,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78(单选题)据有关科学人士认为亚洲人特别是华裔子弟的智商较高,日本人是103,美国人是101~103,中国人是110,前国务委员宋健认为,智商还不是智慧,真正智慧的人识大局,知环境,认航向,尊重别人,善于共事。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
A.中国人虽然智商较高但没智慧
B.美国人虽然智商较低但有智慧
C.智商高低不决定智慧大小
D.大智若愚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目关键点
本题关键点:智商还不是智慧,真正智慧的人识大局,知环境,认航向,尊重别人,善于共事。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正确
智商不等于智慧,所以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智慧多,可以说不能从智商高低来判断智慧与否。因此AB选项都是错误的,C项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因此C正确,D项明显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
79(单选题)某体育代表团共同参加比赛,按照以往经验,该代表团成员代号分别为(01、02、03、04、05、06)的最佳分配有这样几条规矩:
(1)02和04最好同时出场。
(2)如果03出场,那么最好04不出场。
(3)如果01出场,那么最好02也出场。
(4)如果05、06同时出场,那么最好03不出场。
为保证最佳比赛效果,教练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
A.如果02、04同时出场,那么03不出场
B.如果01、03同时出场,那么02出场,04不出场
C.如果04出场,那么01、02出场,03不出场
D.如果03出场,04、05、06都不应出场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规矩(1):02∧04,规矩(2):03⇒-04,规矩(3):01⇒02,规矩(4):05∧06⇒-03。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02∧04⇒-03,由第一步中(1)的“02∧04”利用联言命题规则得到02∧04⇒04,又知(2)的“03⇒-04”,利用逆否规则得到04⇒-03,将以上两个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02∧04⇒04⇒-03,因此A中说法可以推出;
B项:01∧03⇒02∧(-04),此时与规矩(1)“02∧04”不相符,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04⇒01∧02∧(-03),利用联言命题规则得到04⇒02∧04,由第一步中(2)的“03⇒-04”,利用逆否规则得到04⇒-03,条件不足,无法推出01是否出场,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出;
D项:03⇒(-04)∧(-05)∧(-06),由第一步中(4)的“05∧06⇒-03”利用逆否规则得到03⇒-(05∧06),利用摩根规则得到03⇒(-05)∨(-06),虽又知(2)中“03⇒-04”,但条件还是不足,无法推出05、06同时不出场,因此D中说法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80(单选题)某旅游团去木兰围场旅游,团员们骑马、射箭、吃烤肉,最后去商店购买纪念品。已知:
(1)有人买了蒙古刀。
(2)有人没有买蒙古刀。
(3)该团的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
如果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则以下哪项肯定为真?( )。
A.张先生和王女士都没有买蒙古刀
B.张先生买了蒙古刀,但王女士没有买蒙古刀
C.该旅游团的李先生买了蒙古刀
D.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真假破案 解析解析1: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1)和(2)之间的反对关系,两句话不可同假,但可同真,因此必有一真。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真,故(3)的话为假话。由(3)的话为假话可知,张先生和王女士至少有一人没买蒙古刀。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张先生和王女士至少有一人没买蒙古刀可知,(2)“有人没有买蒙古刀”为真,又知本题只有一句为真,从而可知(1)“有人买了蒙古刀”为假,因此可以得到所有人都没买蒙古刀。通过分析,只有A中说法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2: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如果(3)“该团的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为真,则(1)“有人买了蒙古刀”必为真,这与题干“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矛盾,故(3)为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3)为假,即:张先生和王女士至少有一人没买蒙古刀,从而推出(2)“有人没有买蒙古刀”为真,又知本题只有一句为真,从而可知(1)“有人买了蒙古刀”为假,因此可以得到所有人都没买蒙古刀。通过分析,只有A中说法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