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26(单选题)王大妈听到小李说他父母的不是,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 。
A.不可名状
B.不以为意
C.不以为然
D.不置可否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成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
根据关键字“却”可知王大妈心里是不同意小李的说法的。“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者否定。符合语境搭配,所以C是正确的。
“不可名状”是指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不以为意”是指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或对事物的发展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不置可否”指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不表明态度。均不符合语境搭配。
故正确答案为C。
27(单选题)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适当的一项是( )。
(1)这家医药公司 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多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过去的幻想在今天均有可能得以实现。
(3)方天名因德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很强,被学校 到德籍留学生管理中心工作。
A.跻身,以致,委派
B.跃居,以致,委任
C.跃居,以至,委派
D.跻身,以至,委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语境搭配和不同侧重点。
先看句子(1),“跻身”是指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跃居”指跳跃式地上升到某个位子。修饰首位、榜首一般与"跃居"搭配。排除A、D项。
再看句子(3),“委任”指任命某人担任某职务;“委派”指派遣某人做某事。(3)中表达的意识是派遣方天名到德籍留学生管理中心工作,所以应该与“委派”搭配。所以C对。
再看句子(2),“以至”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以致”接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2)中空白处表示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与“以至”搭配,所以印证了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近义实词28(单选题)在下文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查韦斯在国内被认为是个“勇敢的改革者”。他认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不适合拉美发展中国家,因此,他试图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结合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作用、充分利用国内优势、实行合理开放的发展道路, “不现实”的共产主义, “野蛮”的资本主义, 一条有拉美和委内瑞拉特色的“第三条道路”, 在全球化浪潮中,“ 要适当加入, 要确保自己的民族特性”。
A.既是,也是,而不是,更不是,既,又
B.既不是,也不是,而是,而且,既,又
C.既不是,也不是,而是,而且,虽然,但是
D.既是,也是,而不是,更不是,虽然,但是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虚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和语境搭配。
“不现实的共产主义”“野蛮的资本主义”和前面描述的韦查斯试图建立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所以第一、二个空应填表示否定的,并且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应该选择“既不是……也不是……”,故排除A、D项。
第三空白处是对前面的转折,所以用“而是”来修饰。
根据题意的顺承关系,第四空白处应当是对前面整体内容的一种递进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而且”修饰。
据题意,最后两个空白处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应该是“既……又……”而非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所以B对而C错。
故正确答案为B。
29(单选题)在下文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即使是一个最简单、最平常的句子,由于语境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你怎么啦”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 ,也可以表示 ,也可以表示 ,还可以表示 。离开语境,是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的。
A.怀疑,焦急,紧张,激动
B.担心,沮丧,害羞,失望
C.不解,惊奇,关切,责备
D.询问,痛苦,惊惶,喜悦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你怎么啦?你表现得好像发了财——表不解
你怎么啦?这么心神不安——表关切
你怎么啦?!怎么还不去洗碗——表责备
你怎么啦,居然一直站在这里。——表惊讶
经过不同的语境构建,发现“你怎么啦”这句话可以把C项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所以C正确。
通过语境添加来辨析,可以发现A项中“怀疑”,B项中“沮丧”,D项中“痛苦”都不能被表达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C。
30(单选题)在下文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 ,醉之以酒而观其 ,临之以利而观其 ,期之以事而观其 。
A.穷,勇,性,廉,信,识
B.穷,识,勇,性,廉,信
C.穷,勇,信,性,识,廉
D.穷,性,识,勇,信,廉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实词填空题。
材料出自诸葛亮《识人》一文,说的是诸葛亮的识人“七观”。
第一句是说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从而看出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是通过“问之以是非”来“观其志”,此后六句都是同一格式。
突破口在第二个空。第三句,通过“咨之以计谋”来“观其 ”。“咨之以计谋”是说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由此可知考察的是对方的谋略是否甚远,见识是否独特。所以第三个空应为“识”。“勇”是勇气,“性”是性情。都不符合第三句的语境。所以B对。用排除法可知A、C、D都不对,故正确答案为B。
其他几句话的解释如下: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是指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能力。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是给予机会,甚至是把重要岗位交付予某人,然后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
31(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病句辨析题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中“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应表述为: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B 项说法错误,遇难者是已经失去生命的人,无法向人们呼救。
D项中“滔滔不绝”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不能用来修饰南来北往的车辆。
C 项的语言连贯,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2(单选题)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B.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C.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D.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能力素质,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此题考查语气分析题。
A项用“恐怕不能不”双重否定的句式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强化了语气;
B项用“无疑”表明了语气的肯定性,证明问题的迫切性。
C项用“难道不......”的反问句的形式提出,加强对前面问题的肯定。
D项中“是不是”,是用一种探究的方式来提出问题,相对比较委婉。
故正确答案为D。
33(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自2007年3月始,经过集中创作、专家评审、社会征集、定向邀约4个阶段,历时11个月,奥运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最后顺利完成。
B.世界各国对伊朗核问题之所以十分关注,不但是因为他牵涉到核扩散、地区安全问题,还在于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也会冲击世界石油的供给,引发能源危机。
C.上海市一些房产中介表达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务必要认真考虑房子的地段和价格,不可盲目跟风。
D.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病句辨析题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辨析。
A选项中吉祥物的征集顺序是错误的,应为“社会征集、定向邀约、集中创作、专家评审”;
B选项中“问题处理的好不好”对应“会冲击世界石油供给,引发能源危机”属于“两面”对“一面”,所以B错;
D选项句式杂糅,是“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和“梅花在冰雪之际昂然绽放的态度教人精神一振”的杂糅。
C选项语义通顺,表达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4(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常言道:(七月流火)。今天上海市的气温上升至入夏以来的最高点,窜到38.5度。
B.李书记的老婆建议在自家门上树一块牌子,写明“李书记家”,李书记不满地说:“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C.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觉得似乎只有他们自己才有资格消费地球上的能源。
D.环境学的业内人士试图采用向河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河水污染,原因在于这里的渔业资源已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此题考查熟语运用辨析。
“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所以A项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品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题干中描述的是国家之间对待能源紧张的态度,用“品头论足”搭配不当,故C项错误;
“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此处指渔业资源枯竭,故D用“竭泽而渔”不合语境。
B项“头发长见识短”形容女人目光短浅,用在句中合适,语句通顺,故正确答案为B。
35(单选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清醒的认识到, ,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将①~⑤段文字填入下文横线处,排列顺序衔接最恰当、语意表达最准确的一组是( )。
①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理念
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③将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
④我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
⑤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A.④⑤②③①
B.②⑤④①③
C.②⑤④③①
D.④②⑤①③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排序填空 解析此题为排序填空题。
由第一句中“清醒地认识到”可知,下面紧跟的应该是种种问题。根据正常的逻辑关系,应先表述总的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具体描述细微方面的问题。
④为宏观层次的现实问题,应把④放在首位,所以排除B、C,在A、D种寻找答案。
再看②和⑤的排序,②为中观层次的现实问题,⑤为微观层次的现实问题,所以②应排在⑤之前,所以A错D对。
由①句中“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可知该句为承上启下的衔接句,所以应排在⑤后;
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之上才可以提出目标,所以③句提出“目标指向”应放在最后。
故正确答案为D。
36(单选题)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对文中加横线的两个“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这”指代一样,都指变异的原因。
B.两个“这”指代一样,都指一般博物学家的看法。
C.两个“这”指代不一样,第一个“这”指代变异的原因,第二个“这”指代“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D.两个“这”指代不一样,第一个“这”指代一般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的看法,第二个“这”指代“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词句理解题。
根据就近原则把代词还原,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这”明显是指代一些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的看法。
第二个“这”指代的是“就某一狭隘意义来说,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看法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第二个“这”与第一个“这”指代的意思是不一样的,D的表达是正确的。
A、B、C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37(单选题)在报道冲突的背景情况时,平衡(不偏不倚)的立场特别重要。一定不能蓄意地操纵事实以有利于一方的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然而,这种平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尽量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是正当的。如果所有的媒介都接受这种对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公众将会得到一种重要印象,就是冲突的每一方都有基于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这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常识相矛盾的。
下列最能够表达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的是( )。
A.平衡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一个事件的背景,其中冲突的所有各方都有平衡的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B.我们的生活经验表明,确实存在由于不公正而引起冲突的事例,其中一方明显是错误的。
C.平衡的报道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因为对平衡的判断必然是主观的。
D.平衡的报道要求无偏见地揭露所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就像公正地报道冲突各方的观点一样。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主要观点”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先提出报道冲突的时候平衡的立场很重要,并解释了“平衡的立场”是什么。然后通过转折词“然而”转入材料的重要部分,即“平衡并不是用公正的方式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而是毫无偏见的揭露所发生的不公平现象。D选项的表述符合文意。
A选项是材料主要反驳的观点;B选项属于主观臆断;C选项“无法实现”与文意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D。
38(单选题)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 )。
A.因为我们不敢想,所以我们总不能成功,因为没有梦,所以无法实现梦想
B.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意识和胆识
C.要想成功,就需要加强我们的想象
D.只要想成功,我们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格言告诉我们”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这句格言是说我们要成功,就要先树立理想;要实现梦想,就要先有梦想。
“只要……就……”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只要想象到了,就一定能做到;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因为没有想象到,所以才不能做到;因为没有梦想,所以才无法实现梦想。
A选项准确表达了这一点。
B选项属于无中生有;C、D选项表达明显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39(单选题)广告所推销的不仅仅是商品,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商品在这些象征意义上,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
A.广告和商品都无意义
B.广告并不赋予商品以意义
C.商品本身就具有物质和意义的双重性
D.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广告所推销的不仅仅是商品,而且还是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这些构成了商品的象征意义。D项能完整表达此意义。
A项表达明显错误;B 项的说法与原文不符;C项的侧重点是商品,不是广告推销对商品的象征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D。
40(单选题)1983年沃伦和马歇尔发现人的胃内有幽螺菌(HP),并分离培养成功,为常见的胃病病因和诊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世界上约l/3人口感染HP,我国感染率较高,儿童50%以上,成人约70%以上。HP主要通过口口传播,也可经中介物如餐具、牙具或患者排泄物污染他人的手或食物从而导致感染。防止儿童感染HP,在防止青少年胃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共卫生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根据以上论述,以下除 以外,均可有效防止儿童感染HP。
A.改变大人口嚼食物喂养幼儿的习惯
B.注意补充维生素
C.大人小孩分床睡
D.提倡分食或使用公筷公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材料中“HP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可知A项正确;通过“HP也可经中介物污染他人”可知CD正确。
B项并不是文中提到的有效防止儿童感染HP的方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41(单选题)英格兰有一童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童谣的意思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直接的联系
C.夸张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多米诺现象"
D.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对童谣的理解”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本题题干描述的是由“起风了”而引起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属于多米诺现象。而且歌谣中描述的内容明显具有夸张的成分,所以C项是对文段全面概括的理解。
“多米诺现象”,指的是不论在社会心理、社会舆论、自然科学领域、金融市场、政坛、群团管理还是在商业领域产生的一倒百倒的递增性的连锁反应。
A选项是迷惑项。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和结果必须同时具有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材料中“起风了“和”风把窗帘掀起来”,“木匠砍到了树”和“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倒了”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A项理解并不正确。
B选项“直接联系”表述错误;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C。
42(单选题) 张先生:“由于许多对农业和医学有用的化学制品都取自稀有的、濒临灭绝的植物,因此,很可能许多已经绝种了的植物本来可以提供给我们有益于人类的物质。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确保在将来也能使用从植物中提炼的化学制品,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去保护自然资源。”李先生:“但是,有生命的东西并非我们的资源,你所说的是一种出于自私的保护措施。我们应尽力保护活的物种,因为它们应当生存,而不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
下列指明了张先生和李先生的分歧点的是( )。
A.通过开发人以外的物种以使人类获益——这是否为保存自然物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由
B.保护植物物种所需费用是否超过了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的成本——这些化学制品原本可以从那些物种中提取
C.人类是否应当阻止生命物种的灭绝
D.人以外的所有物种作为自然资源是否具有同等价值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理解材料可知,张先生的观点是:为了可以继续提炼有利于人类的化学制品→保护自然资源。
李先生的观点是:物种应当生存→保护自然资源。
张先生和李先生的观点都认为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但是保护的理由不同。A项表述正确。
B项“费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张李两位先生都表示人类应当保护动物,阻止生物物种灭绝,所以C项明显错误;D项“同等价值”在材料中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A。
43(单选题)最近有一个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申请离婚的夫妇都把金钱列为他们婚姻的主要问题。小张从该调查材料中得出了一个结论:“财政问题是造成高离婚率的主要问题和重要因素。”但是,尽管表面上金钱是离婚的原因,实际上夫妇经常把其他种种婚姻上的挫折归咎于金钱。因此该调查材料不能确定金钱问题是婚姻的主要问题。
下列准确地表达了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的是( )。
A.小张所依据的调查材料是不可靠的
B.财政问题不是造成离婚率升高的主要因素
C.小张过于简单地得出了结论
D.通过非物质方面的调解来解决婚姻问题可以降低离婚率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通过转折词“但是”可知“但是”后的内容是对“但是”前的否定,即“调查材料不能确定金钱问题是婚姻的主要问题”。所以可知小张对调查材料的分析不够深入,结论过于草率。C选项表述正确。
B项表述与文意不符;D项材料中没有提到。
A项是迷惑项,因为考生容易陷入逻辑推理的思维误区,忽略了这只是一道言语理解题。文中提到“尽管表面上……”由此可知,小张的结论不成立并不是因为材料存在问题,而是因为小张自己的分析存在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C。
44(单选题)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的主力,虽然不如诗与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门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散文的发展比较稳健,受外国影响较小
B.新文学运动以后,诗与小说受欧美影响很大
C.诗与小说不断变化,而且勇于进行新的探索
D.新文学运动以后,散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主要意思”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的主体是“散文”,主要讲的是散文不同于诗与小说的特点,一是没有诗与小说的变化多端,散文发展很稳健。二是不像诗与小说一样受欧美的影响大。A项最能完整表达材料的意思。
B项不是题干的主要内容,题干侧重的是“散文”;C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到;D项片内容与题干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对风的认识,更多的集中在它的破坏力上,至于说到对风的利用,只好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了。
1978年的夏天,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滩上,绿色和平国际的前总干事斯蒂文?索耶和他的朋友立起了一只实验用的风力发电机,居然使风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风电平均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4年底,世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总和为4604.8万千瓦。其中德国名列榜首,总装机容量1650万千瓦;美国第二,总装机容量68万千瓦。风力发电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风电这个词在很多国家是能源领域具有"超前意识"的代名词。尽管在电力专家眼里尚无任何一种能源利用方式是纯粹环保的,比如说,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污染空气,核电站的核废料存在安全隐患,水力发电影响渔业,风力发电则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等等。但在环保主义者眼中,风能发电堪称是近乎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了,它不存在任何污染,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欧洲风能协会2005年6月30日发布的《风力12》报告,到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预计可以达到l250百万千瓦,风力发电可占到全世界用电总量的20%。这个数字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从这个角度讲,风电的俗称"绿电",确也名副其实。
如果说"绿电"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环保的层面,对风能的另一个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是可以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的。同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风能资源丰富且不受储量的限制,特别是在当今油价飞涨、全球性能源危机凸显的时代,这一特点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据透露,欧盟的风电产业政策已经出台,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风电产业配套政策甚至已经做到了2050年。
在风电发展的20多年里,价格偏高一直使它饱受反对者的抨击。另外,风电还存在着性能、市场不稳定等因素。目前,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在比例最高的丹麦,也不过占到20%,德国大约是6%,美国只有1%。至于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0.14%,至今也没有跨过产业化这道坎儿。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还不够成熟,它的产业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应用,的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这样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能源方式,除了政府的鼓励引导、专家和业界的努力,目前更需要人们的耐心和信心。
弹出材料45(单选题)对风能发电优势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风能发电既不污染空气,又无安全隐患
B.从环保的角度看,风能发电是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
C.风能发电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D.风能不受储量限制,因此,有些国家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对风能加以开发利用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通过材料中“在环保主义者眼中,风能发电堪称是近乎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可知,风能发电近乎完美,但并非最完美,上文也提到,风力发电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所以B的选项表述是不准确的,当选。
通过原文“风能资源丰富且不受储量的限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风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可知D选项表述正确。
根据原文“它不存在任何污染,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知A、C表述是正确的。
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可能会受到原文中“风力发电则会影响到鸟类的生存”这句话的影响,认为风力发电会威胁到鸟类,因此A项中说它“又无安全隐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风力发电无安全隐患是针对人类而言的,因此A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B。
46(单选题)下列对造成“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比例很低”的原因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国还没能将风力发电产业化
B.风力发电因价格偏高而受到反对者的抨击
C.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与市场还不够成熟
D.各国人民对风力发电还缺乏耐心和信心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定位原文,引文出现在材料倒数第二自然段。后两个自然段表述的都是“风力发电占比例很低”的原因。
通过原文“在风电发展的20多年里,价格偏高一直使它饱受反对者的抨击“可知B选项正确;
通过原文“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还不够成熟”可知C选项正确;
通过原文“目前更需要人们的耐心和信心”可知D选项正确。
A项是风能发电的现状而非原因,同“所占比例很低一样”,是一种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A。
47(单选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界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丹麦
B.风能发电是目前惟一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能源方式
C.欧盟出台风电产业政策,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的结果
D.当风力发电占到全世界发电量l2%时,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材料只是说风力发电在各国电力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就是占比例很高的丹麦也只是占到20%,而不是说世界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丹麦,故A项错误;B项中认为风力发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方式的说法错误;
材料指出风力发电占到全世界用电总量的20%时,全球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故D项错误。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风能比传统能源具有独特优势,欧盟才出台了关于风电的产业政策,所以C项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
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
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
弹出材料48(单选题)下列对“达尔文的猜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尔文的猜想”认为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只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B.“达尔文的猜想”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
C.“达尔文的猜想”涉及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前尚缺失的环节
D.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科学性的有力的证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定位原文“达尔文的猜想”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应在此段寻找答案。
“达尔文的猜想”不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而是关于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的猜想,故B项不正确。
根据原文“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可知A项内容符合题意。
根据“进化论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说明C选项表述正确;通过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可知达尔文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力证明,D项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9(单选题)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能够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原因是( )。
A.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要早2000万年
B.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的化石
C.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5.8亿年前的动物胚胎的化石
D.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的化石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第一自然段可知,“达尔文猜想”得到证实,是因为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故D项符合。
C项只点明了时间,并未交待另一重要特征,即多细胞的特点,因此不构成证实“达尔文猜想”的原因。
A、B选项只是在描述瓮安多细胞动物,并不是证实“达尔文猜想”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
50(单选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在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到了重要的演化关系,所以它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
B.研究胚胎化石的常规技术不能观察到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X光拍照成像分辨能力低、反差不好,也不能解决难题。
C.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成像分辨能力高,可以拍摄清楚胚胎内部结构;三维成像具有高精度,可以显示出胚胎卵裂球排列方式。
D.瓮安动物化石研究成功是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技术结合的范例,它说明学科交叉、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是必然选择,也将大有作为。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章阅读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可知A项不正确,当选。
根据第四自然段可以直接得出B、C选项表述正确。
瓮安动物化石的研究成功是通过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技术结合,因此可以引申得出各学科的交叉合作在以后将很有作为,所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