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内容导航】:
- 第1页: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级)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
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瞠目结舌,美国一家主流媒体认为,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目前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取得的2630万美元总拍卖额也属非比寻常的巨大成功。《国际先驱论坛报》就此刊发文章说:中国艺术品热拉动了纽约拍卖市场。出席拍卖会的人士似乎有一种疯狂的购买热情。一般的出席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114只鼻烟壶最终以428万美元的总价被拍出,这股购买热潮因此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题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
B. 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
C. 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D. 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
从“2630万美元”、“114只鼻烟壶”、"428万美元的总价"可以看出,题干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引用《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购买热潮的传奇色彩,又举出:“114只鼻烟壶最终以428万美元的总价被拍出”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方法。A项正确。
作诠释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这四种方法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都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12
(单选题)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年当中,这个县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 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由先进生产者组成。
C. 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走到我身边。
D. 为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病句辨析题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辨析。
A选项的错误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产量”不能与“发展”搭配,可以说“产量的增长”;
B选项“代表”不是一个集合名词,不能用“由……组成”来说,可以改为:代表均是先进生产者;
C选项中“沉思”与“少许”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沉思了片刻”。
D项语义连贯,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3
(单选题)
下列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炎症,中药西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B. 尽管你的帮助多么微薄,但在他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C.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而且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D. 如要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的特点,有助于调查研究过程中抓住中心,突出重点。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
此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辨析。
A选项错在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应该一致,“中药”应放在“不但”之前;
B选项中搭配不当,“尽管”后边通常用表确指的“这么”或“那么”与之呼应,“不管”后边通常用表任指的“怎么”或“多么”与之呼应,本句中应将“多么”改成“这么”;
D选项中关联词使用不完整,应该是“如果……那么(将)”;
故正确答案为C。
14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歧义的一项是( )。
A. 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一起出去郊游。
B. 两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出席了高考听证会。
C. 这是一部现代战争小说。
D. 售货员的意见我们已经开会讨论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歧义辨析题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歧义辨析。
A选项可以产生两种意思:1,他的哥哥、妹妹的三个朋友等四个人去郊游。2,三个朋友一起去郊游,这三个朋友是他的哥哥和妹妹共同的朋友;
B选项可以产生三种意思:1,两个记者和编辑出席了听证会,这两个记者是报社的。2,记者和编辑两个人出席了听证会,他俩是报社的。3,记者和编辑等人出席了听证会,他们分属两个报社;
C选项也会引起歧义:1,这是一部现代的小说,小说是关于战争的。2,这是一部小说,反映现代战争。现代战争可以指时间上的,与古代战争相对,也可以是指作战技术上的先进性,是现代化的战争。
D选项语义明确,没有歧义。
故正确答案为D。
15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分句间逻辑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②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又能提升气质
③天气虽然冷,但是外面仍然有人晨练
④团结既是工作需要,又是中华美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表达多元及关联词的运用。
①是选择关系复句。③是转折关系复句。而②和④逻辑关系相同,都属于并列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16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升迁之意的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B. 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C.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 公将黜太子申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语句多元考查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多元考查字义辨析题。
A选项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B选项中“谪”意为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C选项“迁客骚人”泛指失意的文人。因此也没有升迁之意。D选项的“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的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A。
17
(单选题)
目前,首家“自助图书馆”现身深圳,由深圳研制出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样机问世,摆放在深圳图书馆门前接受市民检阅与试用,标志着深圳图书馆之城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
题中“标志”的主语是( )。
A. 样机
B. 样机问世
C. 首家“自助图书馆”现身深圳
D. 接受市民检阅与试用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非典型的细节判断题。“标志”主语的查找首先要明确“标志着什么”,根据文中所述“深圳图书馆之城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新台阶”说明“标志”的前项应该是一个事件,由此可以排除A选项。回到原文,这段短文的第一句是总起句:首家馆“自助图书馆”现身深圳。后面是对总句的解释,因此排除C项。
原文中“标志”的内容是“……新台阶”应该属于一个新的表现,经分析可知“样机问世”属于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二者刚好适合,
“接受市民检阅与试用”是事件的描述,并不能体现出“新”台阶,所以D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8
(单选题)
《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数十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明显加重。专家们认为,这样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可能来自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的失业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同时,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与失效,也在随时随地制造和产生着新的城市贫困人群。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由多种原因形成
B. 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不能算作城市新贫困阶层
C. 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具有劳动能力的市民不会贫困
D. 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不会贫困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与原文“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意思相悖;根据原文的意思,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有可能构成贫困群体,故C选项表述错误;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也有可能成为贫困群体,故排除D选项。
A选项是对文中形成城市贫困人群原因的概括,是正确的说法。
故正确答案为A。
19
(单选题)
中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与国外达80%的实施率相比,专利差距很大。在中国专利申报总量中只有1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中国科技创新进步势头迅猛
B.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开发研究,更要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
C. 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D. 中国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那样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说“中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说明中国专利的实施率低,引申可知需要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然后又说“在中国专利申报总量中只有15%来自企业”,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少,引申可知需要加强开发研究能力。
B选项准确完整表达了以上的意思。
A项不是材料主要意思,材料主要说的是科技创新的不足;C项是通过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不是引申得来的;D项材料并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B。
20
(单选题)
一位哲人这样解释乐观与悲观:譬如面对着桌子上的半杯水,乐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满的,悲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空的。显然, ,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一旦遇到困难,我们黯淡的心情也能够很快豁然开朗,从种种苦恼中自我解脱。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 观察事物时善于选择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B. 人与人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C. 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更有利于人类进步
D. 这两种理解有其合理性,也有一些片面性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语句填空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根据横线后边紧接着的“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这句话可知,横线处是要强调乐观主义的价值取向,故本题选A。
B、D项并没有点明要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问题,所以不选;横线后面的文字并未涉及对“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评价与比较,C项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